“爱心”为根 “习惯”达人

2009-12-25 08:53史德志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爱心习惯实验

史德志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于1909年9月19日。百年老校,如同美酒佳酿,越陈越香醇。追寻这所百年名校的传统精华,诚然应该具有一切成功名校的一切特质:规律和特色。但新老实验二小人共同认为的“爱的教育”与“习惯培养”是精华之所在,是瑰宝之光,熠熠生辉!我们按这个传统办怡海分校,也获得了成功。

值此实验二小百岁生日到来之际,我献上了这样第一段话:

教育是在孩子心田中播种幸福的壮丽事业,为之创造快乐的人生奠基铺路。

教育工作是播种幸福人生的伟大工程,教育是灵魂的加工,是学习能力的开发,是优良习惯的养成,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有了这个认识,就可以免除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着的许多弊病。我们的教育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不是简单地把教育理解为“我说你听”的简单模式,而是理解为一种帮助,成功的帮助,帮助成功;一种激励,激发志趣,主动探取。把孩子当做一本本书,细细地品读;把孩子看做一幅幅画,仔细欣赏,面对差异的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施差异的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差异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发展个性)。这样的教育就是“学生开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就是“家长放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就是“教师用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就是人民所期望的教育。

值此实验二小百岁生日到来之际,我欣然命笔写了这样一首诗以抒情怀:

一、爱的教育

“以爱育爱”是实验二小百年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和教育方法的概括。被誉为小学教育家的解放初期的老校长陶淑范和现任校长李烈都十分强调“以爱育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教师之爱心培育学生之爱心,以教师之爱好培养学生之德性。强调教师的地位、作用、使命和责任。在《小学教育家陶淑范》(作者张天来、张朝阳)一书开篇有这样一段感人的话: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度过。是的,不会所有的人完全一样。

我们这里记载的是一位小学教师的历史。

她,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六十多年,现在她八十多岁了退休在家。她没有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也没有长篇巨著行世,她有的是: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教育事业,给了孩子们。

叶圣陶先生曾为陶淑范校长题诗:

二绝句敬赠淑范老师

旧中国复新中国,乐育勤劬六十年。

坚信教人居首要,熏陶启发尽钻研。

历岁经年桃李繁,南来北到谒师门。

但听建树皆堪喜,白发朱颜一笑温。

在“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李烈校长把自己的专著命名为《给生命涂上爱的颜色》。中华书局出版的北京实验二小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的书名为《真善美的丰碑——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名师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都把“爱”作为“教师的灵魂和教育思想的核心”加以阐述、论证和说明。

“安于其业,乐于其业,日新其业”是实验二小20世纪50年代的老师们概括出的教师的座右铭,是校风,实为教风,是实验二小的教师们的事业心、苦乐观、人生态度、不断创新的工作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习惯培养

“诚敬勤朴”是1929年毕业的老校友始终牢记在心的实验二小早年的校训,这是学校精神文化之概括,是足以左右思想支配行为的教育哲学。

北京实验二小常常把“习惯”与“方法”并提。因为学校教学的指导方针是:培养兴趣、教给方法、提高能力、增长智慧、形成习惯(固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早在1989年80周年校庆的时候,学校就着手撰写“习惯与方法”丛书,《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怎样跨入小学大门》、《小学作文指导》作为中央电视台电视讲座教材相继问世,火爆情形类似当今百家讲坛,可见世人对小学教育的关注。我们更重视《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一书的撰写,特请李先念主席题写书名,成书后林佳楣同志欣喜地参加了图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可见小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台湾有“习惯领域学说创始人”之美誉的游伯龙教授从1977年起,从脑与心、行为与决策之关系,深刻体悟人性后,假设人类大脑有“习惯领域”的存在,从而找到了改变人类行为的新生力量——IQ和EQ没涉及的人体软件——HD(Habitual Domains,习惯领域),认为“命好不如习惯好”。

《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例举了5个方面50个习惯,论述内容与方法,诸如学习习惯(包括阅读与思考、积累)、生活习惯(包括卫生、健康)、劳动习惯、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自我教育习惯(自省自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书中写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平凡的习惯可造就伟大的思想,能成就伟大的人格!

一次考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取名叫《闪光的彩球》。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那是北京一所名校。这所名校被载入《北京百科全书》和《教育大辞典》。这是一次考试,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主考官是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考生仅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一个外国教育考察团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一位教育专家提出要当场做一次教育实验。

专家随便走进了一间教室。他对同学们说:“这个模型代表一个矿井,里面的三个小球代表矿工。我请三位同学用手拉住球上的线绳。我给同学们一个暗号,表示矿井突然进水了,水又大又急,井下的人有生命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看谁能迅速地拉动手中的线绳将小球提出井外,看谁第一个逃出现场,脱离危险。”

话音刚落,小梅等三名同学被请到讲台桌前应试。小梅仔细观察一下矿井,矿井好像一个细口径的啤酒瓶,心想:“如果我们三个人在接到命令的一刹那一起猛拉小球,都只想到个人首先逃脱危险的境地,三个小球非卡死在井口不可,前进不得,后退不得……”

就在这紧要关头,她急中生智,悄声对两个小伙伴说:“你一,他二,我三!”

专家一声令下,三个小球被线绳扽着,“呗儿!呗儿!呗儿!”迅速地跳出井外。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专家高兴得欢呼起来,马上把小梅抱起来,举起来。小梅和小伙伴们简直就像凯旋的将士一样备受欢迎。

专家说:“我走过许多国家,我在许多国家都做过这个教育实验,可是,都失败了。今天,在中国,在北京,这个实验一下子获得了成功,我真高兴。我应该给你们满分。你们交上了一份超常的答卷!我祝贺你们!热烈地祝贺你们获得了成功!”

专家问小梅是怎么想出来的办法。小梅骄傲地说:“老师平时总是教育我们,下课出教室门的时候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一个人一个人走出去,不然大家一齐挤在门口,都卡在那里,想进的进不来,想出的出不去……”

平时养成的好习惯,到了紧要关头,会产生无穷的智慧和无比的威力。

作者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校长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爱心习惯实验
习惯
上课好习惯
爱心树(下)
好习惯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爱心
最酷的太空实验
爱心的奉献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