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之乡”的红色记忆

2009-12-24 10:48李进祥(回族)
民族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回民同心回族

李进祥(回 族)

宁夏同心县因是全国回族人口最多的县而闻名;因毗邻“西海固”、“穷甲天下”而闻名;因是中国西北的“旱码头”,羊绒、发菜集散地而闻名;更因是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之地,建立了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而闻名。在这块贫瘠而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能捡拾起文明的碎片;在这片著名的“回族之乡”,深藏着一串串红色记忆。

一座古寺镌刻一段历史

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国现存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是回族信教群众的一块圣地。

这座古寺还曾是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之地,是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一块革命的圣地。

一九三六年六月,西征红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解放同心城。西征红军遵守关于回民问题的“三大禁条”、“四大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当地回族群众的欢迎。

西征红军遵照党中央“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实行回民自决”的指示,组织成立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筹备委员会,李富春、程子华、王首道、唐天际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十月,筹备委员会发出给毛泽东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得到批示后,十月二十二日,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代表大会在同心城清真大寺隆重召开。大会选举产生回民自治政府领导成员,当地回族青年马和福任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不仅是回民解放的先声,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民族解放的新道路,开启了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从此以后,各层次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相继建立,“人民五亿不团圆” 的历史已经过去,“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局面彻底打开。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齐集同心城,又是在清真大寺前的河滩上召开了万人联欢军民联欢大会,庆祝三军会师。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左权、贺龙、聂荣臻、任弼石、关向应、肖克等一百多位高级将领会集同心,红星闪耀,辉映千秋。

解放以后,同心清真大寺成为革命圣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无数中外名流慕名而来,寻访历史的遗迹,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

一面锦幛蕴涵一个故事

同心县洪氏家族曾保存过一面“爱民如天”的锦幛,是原中纪委常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唐天际亲笔书赠回族教主洪寿林的。书写这面锦幛时,唐天际是红十五军团敌工部长。这面锦幛里蕴涵着一个类似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

洪寿林是回族虎夫耶洪门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回族宗教领袖,在同心乃至方圆几百公里内都有很高的威望。洪寿林不仅是个德高望重的教主,还是个爱国爱民的开明士绅。他赞成红军的抗日救国主张,拥护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红军先遣部队对此也有耳闻,在到达同心之前就派代表和他联系。当红军派代表第一次和他见面时,他非常热情地款待了红军代表,还给前来的十八名战士每人送银元一块。后来红军多次跟他接触,达成了许多共识。

这期间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红军第十五军团派两名联络员前去和他接头,被国民党民团发现,派便衣特务到他家的堡子内外打探。为了躲过国民党的搜捕,洪寿林毅然将这两名红军战士藏在自己的禁房。禁房是回族宗教人士礼拜功修之所,比清真寺更为贵重,一般回族教民都不能入内,何况是不信教的外人。这样做,不仅有违伊斯兰教义,而且会引起教内人士的非议。但他毅然将这两名红军战士藏在自己的禁房内。过后,他又把这两名战士扮成阿訇模样,安全送到同心城。洪教主帮助红军、深明大义的行为受到红军的高度赞扬。时任红十五军团敌工部长的唐天际同志亲自约见了他,并特地书赠了一面“爱民如天”的锦幛。

这面“爱民如天”的锦幛现存宁夏博物馆,成为一个故事的见证,也成为民族团结的见证。

一张照片至今催人奋进

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候,曾有一位美国记者,他穿着浅灰色的红军军装,骑着黑色的战马,不畏艰险,考察了中国革命的摇篮,首次向全世界作了真实、热情、动人的报告,他就是斯诺。

一九三六年八月中旬,美国朋友斯诺和马海德冒着很大风险来到西征前线指挥部——同心县预旺堡。红军前敌指挥部和红一、红十五军团指战员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出席大会的红军领导人有彭德怀、李富春、聂荣臻、左权、朱瑞等。斯诺把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一摄入相机和摄影机。斯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苏维埃。

有一张照片,使世界听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正义的呐喊。这张照片就是著名的“抗战之声”。一名红军小号手,站在山的最高处,面向远方,吹响中国人民抗战的强音。

这张照片就拍摄于同心县预旺堡,是斯诺亲自拍摄的。

历史没有记住那个小战士的名字,但却记录下了他的身影。时至今日,这幅壮美的图画还催人奋进,感人至深。

一对恋人喜结百年同心

同心,一个吉庆的名字。

同心城本名半个城,据说有匪军攻城,城内军民严防死守,同心抵抗,匪军最终扫兴而归,故称“同心城”。

傅连璋,这位著名的红色医生,正是在同心县城喜结百年同心。

傅连璋本来是个医生,在福建汀州开了一所医院。红军到汀州后,他毅然参加革命,并把整个医院交给了红军,起名中央红色医院。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在他的医院看过病。一九三四年,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时,他坚决要求参加长征。傅连璋同志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红军指战员深受感动。特别受感动的是他的女“徒弟”陈真仁,她对傅连璋由熟悉到喜欢,由喜欢到感动,由感动产生敬佩,由敬佩产生爱情。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红军总部来到宁夏同心城。这时,傅连璋和陈真仁的爱情已经经过了战争的多次洗礼,得到了升华。傅连璋同志写了一封结婚申请,朱总司令批准了,并且说:同心这个名字好,你们就在同心城举行婚礼吧!

婚礼是在一个回民家举行的,场面十分隆重。朱总司令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婚礼,马海德医生因事路过同心,听说这件事,特意前去祝贺。婚礼上,朱总司令和几位领导同志都讲了话。

这对恋人的婚礼因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和外国友人参加而令人羡慕,也因为是在同心结合而一生同心。

一个人物感动一方苍生

马和福,一位名副其实的回族英雄,同心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他就是电影《同心》的主人公,他的事迹在同心县妇孺皆知,时时感动着这一方苍生。

马和福出生在甘肃临夏东乡的一个贫苦回民家庭,四五岁时就随祖父逃荒到宁夏同心。为了生存,他当过皮匠、石匠、泥水匠和榨油工。半生颠簸,吃尽了人间的苦头。因为家境贫寒,他孑然一身,三十六岁才被白寡妇招赘为婿。马和福深知穷人的疾苦,生活的艰难,乐于帮助穷苦兄弟,在穷苦人中有很高的威信。

红军解放预旺后,马和福在和红军干部战士的接触中,懂得了共产党是为国为民的,懂得了穷人要翻身就必须起来革命的道理,他对党的民族政策坚决拥护。他主动帮助红军,发动群众,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得到了党和红军的信任。预旺成立苏维埃政府时,他当选为主席,后来又当选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主席。马和福经常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宣传回族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道理,许多回族群众得到觉醒。

红军撤离同心时,总政治部派人通知马和福同志,让他跟红军走,他硬要留下来坚持斗争。红军撤离后,他还带领自治政府开展了许多工作。由于坏人告密,他被反动民团逮捕,押解到银川。马鸿逵亲自审问他。在敌人的法庭上,他镇定自若,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气节。马鸿逵未能摧垮这位回族英雄,把他押回同心处决。时年四十五岁。

马和福同志走了,尸骨现安葬在同心县烈士陵园,他的精神感动着、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同心人。

猜你喜欢
回民同心回族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勠力同心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浅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五行真经(7)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同心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