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宇 李朝霞
摘要“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师生会经常碰到。掌握其句式特点,把握其词语、句子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准确理解古文句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互文修辞手法古文
入教版新课标教材的古代诗文中,有很多运用了“互文”修辞的句子。由于中学教材对这种修辞格未作系统的介绍,教学参考书对部分互文句的注释也语焉不详,因而在教学中经常发生误注、误译、误解的现象。虽然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中学语文教材规定的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之一。但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多。正确地掌握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形式、作用和正确的翻译方法,对于我们正确地摇握古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完整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现结合教学中常见古典作品中的例句,对教学中的“互文”句子进行归纳研究,以期让更多师生对这种修辞手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互文的定义
互文,也叫互辞或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指的是古代作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采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将本应在上下文中都出现的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因此互文就是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理解时又必须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通俗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在文字上它只交代一方,但在意义上却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偏执一端。
二、互文的特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有人仅按字面意义,于是理解为:“将军经历了干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这就会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叫士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是“互文”,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叫士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互相说明。所以此文的意思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干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在疆场,有的胜利归来。”
2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按古人习惯,镜子一般置于窗户前。木兰对着窗户,本身就已对着镜子了。“理”和“帖”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句式上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这两句诗应译为“面向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像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三、互文的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同(单)句互文、偶(邻、对)句互文、多句互文、隔句互文及重章互文等六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同(单)句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短语互文。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例如:
(1)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2)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2同句互文。也叫做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例如: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4)姻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5)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例(3)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是,这样就不免使人心生疑窦:难道秦朝没有关塞,汉朝没有明月吗?其实,在这里“秦月”和“汉关”都不能独立作解释。此句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正如《唐诗别裁》中说:“备胡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互文也。”这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法。这句的诗意应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
例(4)“烟笼”“月笼”不能解释为“烟”(水上雾气)只笼寒水而不笼沙,“月”只笼沙而不笼寒水。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照原句词序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镨而特错了。
例(5)这个句子,照字面来讲,“主人下马”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了马,“客在船”即被送的客人上了船。那么,当是客人在船上,主人在岸上;而接下来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等一系列行为,显然都是在船上发生的。这就很不合情理。仔细考究,“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解释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这样,就合乎情理了:主人、客人都是骑了马来的,到了江边,大家都下了马。又都上了船。在船上举酒对饮。
这里顺便提及并纠正教材的一个注释错误:
归有光《项脊轩志》里面有这样一个句子:“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课文把“东犬西吠”一句注释为“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对着西家叫”,不妥。“东犬西吠”应按“互文见义”来理解,准确的理解应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咬。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分家后兄弟之间矛盾迭出的那种境况。
3偶句互文,也叫邻句互文,双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
(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例(6)也只能从“互文见义”的角度来理解。“迢迢”言远,“皎皎”言亮;各举一边省文,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旬省去了“迢迢”。意思是迢迢牵牛星也“皎皎”,皎皎河汉女也“迢迢”。
又如: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难以区分雄雌。并非有些教参上所说的“扑朔者为雄,迷离者为雌”,否则,“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将是泾渭分明,而不是错综复杂了。
4多句互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例(8)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
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
5隔句互文。所谓隔句互文,就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6重章互文
重章互文,指写作时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在各章,阅读时把几章内容相互参照,互相补足。例如:
(10)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诗经·伐檀》)
四、互文的作用
1运用互文,使语言精练,形式整齐如:
(1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例(11)是三句参互见义。这旬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珠宝珍奇。如果不用互文,那就显得非常拖沓累赘了。
2运用互文,使形式对称,含义隽永
如:
(1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12)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这就大大地扩大了语句表达情感和思想意义的容量。
3运用互文,使音调明快,音韵和谐,
如:
(1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例(13)中,对于提及的技艺,刘兰芝并非一年学会一种。因为多种技艺特别是知识的学习,并非刚好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学好、纯熟。可理解为“(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这里主要是表现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
总之,互文把一个意思分置在一句诗的两个结构中,或者把一个意思分置在几个句子中,使有关的词语互相辉映、补充,使文章有情趣,既适应了诗歌、骈文的语言形式,使诗文的语言凝练、含蓄,又造成了一种错综的语言美。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五、互文手法的翻译
1把互相包含、彼此渗透的词语相加,合而见义
如:
(14)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而是“使深林与层巅都战栗而震惊”。这样去翻译,才不至于遗漏信息。
(1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例(15)中,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
2对两事各举一边的互文,使用概括整合法加以翻译
(16)羌管弄睛,菱歌泛夜。(柳永《望海潮》)
例(16)中,“晴”和“夜”,互文见义,译作:不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优美的羌笛的乐声和采菱曲的歌声。
再如:
(1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受任”和“奉命”,参互成文;“败军之际”和“危难之间”,意义相似,可以概括翻译为:“在战败的危难时刻,我接受了使命”。
只要对互文这种修辞特点掌握了,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就能准确的把握住古诗文的意思,不至于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错误。
作者简介:祝宇,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教师;李朝霞,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