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
一、星沙广场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社会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主体构成之一。广场文化在提供大众文化活动平台,增强市民交流互动,促进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县星沙广场文化活动自2003年拉开帷幕以来,已初步显现活动魅力,共演出280余场,参演单位达110多个,参演人员有4万多人次,观众人数超过百万余人次。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市民的人际交流和心灵沟通,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星沙的文化品位,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同。
由于广场文化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其建设的经验也不是十分丰富,各方面对广场文化作用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因此,如何使广场文化真正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展示平台,成为城市大众文化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用广场文化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星沙广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配套设施不完善。星沙广场初建于2002年,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就当时而言,标准是相当高的,但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面对文化日益繁荣发展的需求,星沙广场这个承担群众文化的重要场所,其基本条件和配套设施已显露出缺陷与滞后性。没有固定的演出舞台,每次演出,都要临时搭建和拆卸;就近没有固定存放音响器材的储仓,频繁搬运导致音响设备损耗严重;水电供应十分不便,演出时存在电力安全隐患。此外,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也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2、活动品位难提升。星沙广场文化活动,基本上是以文化部门组织节目为主,每次活动演出的10多个节目,要么是外请专业剧团,要么就是县文化馆几位专业人员全场演出,被人们戏称为“现人唱现戏”,而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调,缺乏较强的公众吸引力,表演形式仍然停留在唱歌、跳舞、戏曲、小品几个方面,很少有观众的参与互动,也很少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自创特色节目。由于文艺创作队伍和专业表演人员的严重缺乏,长期以来,没有属于自己的精品力作和文化活动品牌。
3、联动作用不明显。我县广场文化活动,除星沙广场外,县城其它广场、公园和各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很少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县、乡很少互动。这种现状也导致星沙广场文化活动的群众性节目组织十分困难,文化部门曾尝试从乡镇选调节目,但每组织一场演出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终因乡镇用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经费困难而夭折。2008年,长沙市群众文艺百团汇演催生了我县13支业余文艺团队的诞生,但由于经费紧张和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无法经常开展活动,更谈不上组织节目来星沙广场演出。
4、运行机制有缺陷。广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后勤保障、安全秩序、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目前,星沙广场文化活动主要由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主办,没有成立相应的广场文化建设大概念的组织管理机构,相关部门有时很难协调配合,甚至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影响了广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广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主要还是一种政府行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和社会力量组织参与的程度不高,忽视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广场文化建设的作用。
三、对加强星沙广场文化建设的建议
1、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广场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众多单位,需要综合协调各方力量的惠民利民工程,为确保广场文化活动健康持续发展,建议成立广场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在县委宣传部的具体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规定实施细则,明确各参与单位的工作责任,协调配合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各参与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共建和谐、促进文明的大事来抓,献计出力,默默奉献,名司其职。县文化部门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力量,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活动策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公安、城管、建设、电力等单位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维护安全秩序、场地环境保护、电力供应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广场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型的群众文化,因此,组织者在策划广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一是要以公众需求为主导策划活动项目,要深入调查,多了解、多倾听、多分析广大市民对广场文化活动的想法、建议和期望,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特点、偏爱和需求,策划出适合他们的具有吸引力、可持续的活动项目;二是要以公众参与为目的创新活动内容,广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参与性,活动的内容一定要从广大市民的真实感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贴近他们的情感,贴近他们的心灵,用鲜活的活动内容激发他们参与广场活动的积极性;三是要以公众互动为境界增强活动魅力,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时,要更多地安排互动节目,使广大市民既成为活动的观赏者,又成为活动的表演者,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充分展示各自的才华,彰显广场文化近民、亲民、乐民的独特魅力,让群众在享受广场文化中共同建设广场文化。
3、精心打造活动品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广场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活动品牌。根据我县实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打造星沙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一是继续做优“五彩星沙”广场文体之夜活动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既有自己烹制、自己享用的群众性节目,又有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二是充分利用人文优势,发挥名人文化效应,将我县历史上文化名人、革命家、教育家的感人事迹和故事编成剧目,以地方戏曲形式表演出来,形成名人文化节目品牌;三是挖掘我县传承的滚灯车、舞龙狮、皮影戏、地花鼓、彩龙船等民间文艺,进行精心整理,并发扬光大,形成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四是每年举办一届农民文化节,组织一次“农民歌手大赛”,以此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农民文化活动品牌;五是充分利用如企业文化论坛、茶文化节、招商节、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的机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服务经济的文化艺术,形成节会文化品牌。
4、增强配套设施功能。为满足群众文化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星沙广场有必要进行提质改造。首先,要建设一个多功能的文化舞台,这个舞台既可以作为文化活动演出的舞台,又可以作为全县大型集会和重要活动的主席台,在规划设计理念上,除具备以上两种功能以外,还应将它建造成一个壮美而充满丰富文化艺术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其次,要在广场附近设立一个固定储仓,存放保管用于文化活动的各种体育器材和演出设备,以避免演出来回搬运而造成音响器材的严重损耗;同时,要完善水电等设施的配套,既便于使用,又排除因电力引线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为满足群众自发开展文体活动的需要,还应适当添置广场健身器材,分区增设舞蹈、健身等具有人性化的自娱自乐文体活动场地。
5、发挥广场文化辐射作用。星沙广场文化建设,是我县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项目,它应充分发挥其示范、聚集和教育作用。一是要发挥示范作用,即以星沙广场文化活动为龙头,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县城其它广场、公园和各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场所都应建立机制,加强管理,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大众文化活动。二是要发挥聚集作用,即以星沙广场文化活动为平台,组织调动全县各乡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准备文化节目,有组织地聚集星沙广场,进行展示和演出,每场演出可由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承办,其中,各乡镇是星沙广场文化活动调演的主要单位,应以节目调演为契机,有组织地深入开展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三是要发挥教育作用。广场文化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寓教于乐、文化熏陶、提高素养的教化功能。县委、县政府花巨资在广场建起了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个宣传媒体,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在播放节目前一定要对内容进行精心编制,既要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性节目,更要有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节目内容,要通过这个文化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介绍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报道全县政治经济发展新动态,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使广大市民在娱乐休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激发热情,陶冶情操。
6、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广场文化是公众性文化,要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文化大餐,就必须在经费上提供保障。因此,建议政府将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一方面,用于广场文化活动的开支,另一方面,用于全县群众文化器材的添置、维修以及各乡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和调演活动的基本费用。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文化的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建议政府设立奖励机制,每年对创作的文艺作品、表演的创作节目、各项大奖赛活动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好的单位进行严格评比,给予适当奖励,以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