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川
随着先进的教学设备源源不断地进入课堂,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目前的职业美术课堂教学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强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地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地混课堂,如此美术课形同虚设,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严重背离。
笔者认为,美术课的开设不仅要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这些本质因素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这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即鉴赏能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的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领。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年龄相对较小的职业生,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的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地分析,指导他们“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当然,就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觉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建立某种精神意味。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分析,进而通过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美的能力。
笔者认为上好鉴赏课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激发兴趣。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重要条件。 2、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等活动,通过实践去体会艺术的魅力。 3、收集整理。从报刊中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进行整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体验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
二、对学生造型能力及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训练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并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创造自身与客体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某种原创性。它是人们一切智慧、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艺术设计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课程设置要合理
艺术设计的教学课程,大致可分为:绘画基础(素描、色彩、速写);专业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理论基础(中外美学史、艺术概论)等等。课程设置不合理,致使新问题层出,如:样式主义严重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艺术理论学习不足,影响学生创造力发挥等。
2、教学方法要改变
首先,将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作为艺术设计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课前准备至授课阶段,要利用大量中外精品范例和翔实的资料分析来佐证课题创意与表现。注重把握思维的不同方向或不同角度,试图寻求思维发散的多种途径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欲,调动创意思维能力的发挥。
其次,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创新并不是临摹、照搬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
最后,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反复研究。要想使探究式学习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反复实践或实验研究。
总之,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核心,教法是手段。而学生个人的素质又是所有这一切的基础。艺术设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定位性的教育方法,优化组合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的功能。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带有探索的色彩,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审美的主体。激起职业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梵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人那些造型语言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以及色彩变化、笔触、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维,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在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地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笔者认为以上观念在职业教育中有其可行性,其一,它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各种审美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其二,它能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审美教育紧密结合;其三,它既适应于办学条件有限的城乡职业中专、职业中学,也适应于办学条件好的职业的美术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