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慧琴
钢琴艺术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乐器中,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如今,随着人们对音乐基础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社会上对于钢琴的学习已越来越普及,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对非音乐专业类的大学生也开设了数码钢琴公共选修课。这种钢琴集体课形式,适合于初学者或有基础但知识不全面的学生。
普通高校的数码钢琴集体课必须有明确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选用合适的教材。
一、 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知识
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系统地进行过音乐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整体的音乐知识水平较为薄弱,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进行钢琴技能学习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认识五线谱、学习不同的节奏型、掌握简单又常用的音乐表情术语、标记等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读谱,准确地弹奏简单的钢琴小曲。此外,学生还必须学习基础和声、歌曲分析和歌曲伴奏等综合知识,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喜欢的歌曲编配伴奏,使音乐融入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参与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 具备基本的钢琴弹奏能力
在教学中传授学生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使其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是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主要培养目标。首先,教师在教授各种基本的钢琴弹奏技术时,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注意引导学生对各种动作进行分析、模仿,使学生从理性上认知弹奏技术基本的要领,从实践中体会并掌握基本技术的弹奏方法,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其次,通过钢琴教学使学生学会协调身体各部位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合作。例如:弹琴首先要学会肩部、手臂、手腕、手指的配合与协调,要体会肩、臂、腕的放松与手指的支撑,这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对弹奏的学习与训练来掌握。最后,要使学生明确正确有效的练琴方法,以提高其练习的效率。钢琴的练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要学会“一心多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的协调运作,也就是说学生要学会用眼睛看书读谱,用手指来弹奏,同时还要用耳朵来听辨、检查自己的弹奏是否正确或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音响效果,甚至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还要学会用脚踩制音踏板或弱音踏板。整个学习过程是对学生身体各器官协调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帮助。
三、 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为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外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开拓知识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数码钢琴集体课必须针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其独有的优势与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音色、节奏资源,把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加入大量的(器乐)合奏内容,模拟多种乐器的合奏,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在合奏的训练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弹奏好自己的声部,还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弹奏,学会克制冲动的情绪,消除紧张或自满的情绪,做到与他人协调、默契地配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齐奏、轮奏、重奏、协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深入地了解到更为丰富、浩瀚的音乐文化。整个钢琴教与学过程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间相互学会通过音乐语言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与默契的合作。这种钢琴教学形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使学生的个性变得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四、 音乐鉴赏力的培养
要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应从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入手。在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中,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入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通俗钢琴曲、爵士钢琴曲、世界钢琴名曲等多元化的音乐作品欣赏,充分体现出钢琴音乐的趣味性、流行性、时代性,让音乐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使数码钢琴集体课成为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音乐,且主动地去探索、欣赏音乐,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讲授法,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的介绍、分析与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体会音乐中所传达的真、善、美,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理解和感受音乐;还可以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魅力,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语言是一种唯一没有文字的世界性的语言,它的美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钢琴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
五、 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可以活跃人的思想,开拓人的思维,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古至今,有众多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爱因斯坦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他曾经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他还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是数字、文学和音乐。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也一致提出:“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开发人的智慧。”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在数码钢琴课堂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为歌曲编配伴奏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内容、结构以及情绪,并帮助他们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和声和伴奏音型,使他们学会为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歌曲编配伴奏,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浓厚的创作兴趣。当然,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过程,音乐作品的创作为一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演奏为二度创作,学生在学习音乐、弹奏音乐的时候就是一个培养和提高创作力的过程。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下大胆地进行音乐创作,发挥其音乐创作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总之,社会不断地前进与发展的动力取决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普通高校通过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数码钢琴集体课进行普及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