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设想

2009-12-24 10:49
艺海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人才

刘 征

一、现状分析

中国目前设计艺术教育正面临着专业课程设置与布局不合理的混乱局面,国家规定的“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方向太少,跟日益发展的制造产业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不相适应。各专业课程设置拉不开距离,形不成优势互补和各自特点,这也是专业模式化且混乱的原因之一,其二是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因此,我们有必要冷静理智地认清中国设计教育的现实,重新理清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思路,取消全国“大一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重新思考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设置,重新思考设计专业课程的方式,使办学模式与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产业相适应,重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使设计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二、对设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设想

1、 形成多学科交叉主题的课程体系

信息革命推动了经济和社会转型,社会经济的市场的转型急需高层次和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而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型的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多学科交叉。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应兼顾到人才发展所需的多个领域,有利于创新人才理论体系的完善。因此专业负责人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多学科间的渗透。比如:在广告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既要兼顾到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又要涉及网络、多媒体、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设想:1、可以尝试二年级下期面向全系大二学生开设4-6周的主题选修课程,组织各个专业的教师并邀请校外设计师、市场精英等组成教学团队,课程主题应当以市场的时尚先锋潮流为导向,并引进实际项目、课题。2、打乱所有的专业、班级,全部重新洗牌,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喜好选择课程项目。各专业学生全部交叉在一起,再以项目小组的方式来共同完成课程项目的研究。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1、加强教学课程与市场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由课堂到市场转变的平台;2、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横向结合,培养学生一专多学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具备对本专业更深层次研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各专业学生各凭所长,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2 、探索从低年级基础课开始强调专业课程的连贯性

例如关于色彩写生课程的问题,所有专业的学生在一年二期或二年一期统统下乡写生,教学内容都是以传统的风景写生为主,只重纯艺术的技法表现却不能对学生将来的专业方向起到引导和积淀的作用。其实专业写生是一次非常好的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的契机,毕竟我们艺术设计学科的主要方向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商业设计而不是以纯艺术表现为主导的美术研究。本来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就是当今设计专业的普遍问题。那么我们的专业写生课程是不是也应该进行“顺时而动”的改变来促成专业学习的纵深性和延续性呢?

具体设想:可以在每个年级的第二学期安排两周的社会考察实践课程。根据各年级各专业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习进度设定不同的考察项目。譬如,一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接触社会和了解城市发展状况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活及事物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激发创意灵感,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二年级学生应接触经济文化发展较为前沿的一线城市,进行市场现状分析和市场需求的考察,并通过进入企业、考察专业公司、访问一线设计师来掌握市场调研、概念形成、完成作品以及成品推广的整个设计流程,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三年级可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来实施,邀请一线设计师和企业参与指导,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实战模式,通过专业的团队合作来检验专业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层的洞察力,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设计素材,获得原创动力;2、通过对市场和专业领域的探索,印证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调整方向,发现不足,总结出更有实效性的学习方法和明确的学习目的;3、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正确的设计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对接。

其实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其根本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社会的新需求,更好地促进时尚与理论、创新与应用、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既注重知识传授、思维训练的课程制教学,又要兼顾注重实践应用、社会互动的课题制教学。为学生们未来成为创新型专业人才铺下一条坚实的道路。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人才
人才云
《星.云.海》
《花月夜》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