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景杜
楔子
中等舞蹈职业教育倍受冷落的门庭,可否恢复昔日的繁荣?这里,我们以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成果为参照系,针对时下中等舞蹈职业教育的现实状态,从教学理念、教学革新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与解惑,旨意是,借“它山之石”,引发我们对艺术职业教育状况的思辨激情。
一
广东东莞石碣镇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校址所在地。石碣镇因为有了舞校的存在,凭地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飘逸着几许舞蹈情愫。
2008年,笔者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亲历石碣镇对舞校作了一回实地的考察、调研。11月11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公开课”在舞校教学楼3楼展示大厅举行。此次“公开课”正值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少儿舞蹈基础教学培训班”在南方舞蹈学校培训基地的开学,也正值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学生们从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现场展示”后的载誉而归。层高七米二、使用面积500平米的展示课教室地净窗明,显示了舞校严谨、大气的风范。在这里,舞蹈教室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最为基本的、过硬的“硬件”,20余间层高七米二、使用面积分别为300——500平米不等的舞蹈教室,在当前国内外中等舞蹈教育的“硬件”比较中实属罕见。正像舞蹈演员、舞蹈编导苛求舞台设施般,舞蹈教室往往成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重点“硬件”。一间空旷的教室、一台钢琴和几条把杆,这是舞蹈教学中必备的设施与条件,然而,这份算起来最为小额的“教学投资”,在时下的许多艺术院校却远远难以达到理想标准。近几年来,随着笔者对国内艺术教育现实状态的考察与研究的深入,一个强烈的感触是,由于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大多对舞蹈训练中“空间规定”持有的漠视态度,在大批“新校区”的开发中,当办公条件以及自身熟悉的专业设施成为管理者们“力争”的“重大开发项目”,舞蹈教室的狭小、压抑、简陋和间室数量的极缺,自然形成时下艺术院校新旧校区“舞蹈课室”的“共同形态”。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舞蹈教室的高昂耸立,可看作是一种专业态度与专业理念的标榜,一种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的弘扬,一种贴紧实际且充满人性化意味的“以人为本”——只有在这样的空间与空间运动中,学生们的身体与心智才可能获得最自由、最完美的翱翔。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孝敬父母,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另一使人入思入想的“校训”,仰望展示课教室电子屏幕上的校训,“孝敬父母”和“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激起笔者心中阵阵涟漪。纵观“芸芸众生”的“舞蹈人生”,对“美”的十二分的强调,时常使一些舞蹈学子不觉中滋生出过多的“虚荣”。“美”与“虚荣”如同彼此难以分割的“双子星座”,控制、操纵着舞蹈者们的人生命运。在这里,当对父母的无度“索取”逐步演化到对父母的社会身份、形象气质等作出百般的挑剔、掩饰时,其“美”便在“虚荣”的牵制下逐步转换成为一种对他/她人、对社会的冷漠。由此,在“校训”中强调“孝”与“德”,它体现了作为校长的陈军对“真”、对“善”、对“美”之“内涵”的透彻,而这种与传统的、优秀的道德规范一脉相承的“育人观”,亦体现了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树艺”、“树人”的辩证思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
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校长的陈军,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中等舞蹈教育教学状态作出考察、研究、反思与判断后,在贯穿“科学精神”的主张中,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中等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作出了重大的教育、教学试验与革新,并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基础课科学训练法”。在这个过程中,陈军以其实在、鲜明的教学成果作为 “实证”,多次邀请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教授、教师,舞界的学者、专家来舞校课堂进行观摩与论证,并以其大度、无私的胸怀将其科研成果不索回报地推介于各类艺术院校、培训团体。“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真正解决了中专舞蹈教育的教学任务,做到了中专舞蹈的规格规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领导的“褒奖”,准确地表达了凡来舞校观摩的专家、同行的共同感受;“舞校在课堂训练中所做到的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都好的结果,是一种“教育公平”理念的具体落实和体现”——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冯双百博士来舞校视察后的发言,抒发了送孩子来舞校学习的家长们共同的感动、感激;“全国中等舞蹈专业教育都应该像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一样,重视基础教学,为舞蹈专业人才的成长奠定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实基础。这对中国高等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院团都是必须的”——中国舞蹈教育家、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教授的看课点评,使得勇于开拓、致力革新的校长陈军,感到身心的投契与欢畅。
在现存的、普遍行施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中,舞蹈中专一年级的教学与教学目的,在将“自然形体转化为艺术形体”的这一“首要任务”的规定中,教师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置放在对人体“形塑”的方法选择中。“扶把”、“站位”,以及在“双手扶把”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教材规定,往往错过了孩子们“软开度”开发的最佳时期。针对这种现状,陈军提出的“中专1-3年级的基础教学是把复杂的艺术转换成单纯技术;4-6年级的中专舞蹈教育或高等舞蹈教育是将单纯的技术升华为艺术”的教学认定和教学试验,在抛弃固有的“大纲”规定中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促使进校方才一年的孩子们实现了身体“软开度”的达标。训练周期的有效缩短,为他/她们以后的技术技能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亦为他/她们尽可能的“博学”赢得了时间。二年级的技术课是在一年级的“软开度开发”的基础上,执着于“力量变化”的教学实施。由南舞自主研发的技术课教学方法,将人体置换于不同的空间层面、在对“力”的“演变”与“强化”中获得了肢体各部位的“能量”的超越。在这里,陈军又一次对固有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学教材的抛弃,使他顺利且坚实地推进了学生们在一、二年级基础训练阶段的有关软度、开度、力度的有效生成。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与民族民间舞的课堂展示中,对其基本体态、基本动态、动律的“强化”,业已构成陈军的另种教学探索与教学实验。这种出发于陈军对“21世纪审美标准”的教育思考,致使陈军在身韵、民间舞的训练中,在保持其“动力”为“革新底线”的基础上,以“直立的后背”、“挺拔的身体”为其审美原则与审美规范,使原有的动态或动律显现出另类别致的感觉,这是陈军对“当代舞”的一种课堂试验,亦标榜、牵引出陈军的又一“国态说”。所谓“国态”,是陈军为这样的“训练形态”所造就的一个“新名词”,陈军认为,任何“含胸包背三寸金莲”已不能代表当代中国人民的身体形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国态”自然是直立、挺拔。笔者以为,“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形成,必要经历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对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观念或理论,作出探究、确定和“实践检验”等过程,陈军在舞蹈训练中有关怎样贴近时代的思考,是他探索“当代舞”训练方法及方法论过程中的一种思想的放纵,在这里,传统/当代、课堂/舞台等诸多课题的牵涉,必将促进陈军在“发展观”的确定中注入更为强劲的科学精神和理论的解释。
三
一般人看来,作为演员出身的舞人,其任何实践性行为更多依赖于感性的冲动,然而,笔者对陈军的“兴趣”恰恰源自他特持的理性和智慧。显然,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其教学成果的公共认同,并非仅仅因为来自陈军的“大胆”和“冲劲”,对于“人体科学”、“舞蹈力学”以及“运动生理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是陈军之所以敢于冲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新法的重要理论依据。陈军历经八年课堂试验和课堂论证,现已进入编著程序的《舞蹈人体科学基础课教学法——舞蹈技术课教程》(暂定名)正是站在对中国中等舞蹈教育教学状态的反思角度,以21世纪“人体科学”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为核心,将建国以来“舞蹈基础教学”观念和方法作出取舍、扬弃及批判,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的舞蹈人体科学基础教学的“方法论”。从某种意义而言,它既是对国内同类课题的一次突围和反叛,更是对中国舞蹈基础课教学现状一次具有重构意义的革命。
随着中国大学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初中及部分其它类中专教育的学费减免,中国中等舞蹈教育陷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过去几年,舞蹈中专盲目扩招导致的教学质量的大滑坡,已使中等舞蹈教育失去了社会的公信,“恶性循环”后的生源严重不足所形成的“无可挑选性”,更使时下舞蹈中专毕业生由于形象与技能的欠缺而屡遭冷遇。面对这种阴影笼罩下的中专舞蹈教育形势,陈军提出的以基础教育为己任,以“规格规范”为中专舞蹈教育的“生命线”,实际上是作为从事中等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陈军,面对中国中等、高等舞蹈教育究竟“教什么、怎样教、结果如何”的论题,所作出的一种贴近实际的理性解答。陈军校长在中等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力举、贯彻的“有教无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的责任承担,已使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社会声誉日益高涨、信誉倍增。
四
南舞的“故事”很多,陈军的“教育观”、“教学观”也时常显得很多。仔细品味,陈军“指点江山”的“观念”叙说,不乏“星火”闪烁,亦能引发“有心者”思想的灵动。
2009年的6月,笔者再次受邀,目睹了陈军又一次的将其“观念”演绎成“行为”的整个过程,它使笔者的“课题考察”,留下了一段属于个人且具有回溯性、对照性意义的“参考资料”。
1999年始,由国家教委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致使中国舞蹈教育的“本科教育”急步进入一个“普及型”的历史阶段。时隔9年,《南方日报》刊登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讲话,宋德民副司长认为:“由于高教急剧扩招,导致教学管理压力巨大,由此引发的问题接踵而来: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摘自2008年10月10日《南方日报》)。2009年6月7日,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以及省内艺术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赴中国舞蹈家协会(东莞)南方舞蹈学校的“实地调研”,正是一次舞蹈教育工作者为深化中国舞蹈教育改革,突围“急剧扩招”的“恶性循环”,走出中专、大学本科舞蹈教育由于“教学质量滑坡”引发的诸多问题的阴影,力图共同焊接中专舞蹈教育和大学本科舞蹈教育“断链”的一次“南巡”壮举,它必将为中国舞蹈教育、教学的发展,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在这里,中专舞蹈教育与大学本科舞蹈教育的连接,将促使中专舞蹈教育与大学本科舞蹈教育“天堑变通途”;促使中专舞蹈教育与大学本科舞蹈教育在各自明确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于科学施教和学术、学理的建设;促使中专舞蹈教育在强化“基础教育”意识的同时使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坚实的进步;促使大学本科舞蹈教育体系在加速构成的同时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品质获得提升;促使中专舞蹈教育——大学本科舞蹈教育“空白地带”净化、明朗的同时,使中国中等、高等舞蹈教育的公众形象获得应有的尊重。在此,“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舞蹈本科教育优质生源基地”;“南京艺术学院舞蹈本科教育优质生源基地”;“云南艺术学院舞蹈本科教育优质生源基地”在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挂牌,或许,将翻开中国舞蹈教育行进中的崭新一页。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很遥远,路程亦很艰辛,祝愿陈军的“焊接”免遭再次的“断裂”。
来去匆忙,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教学楼内镶嵌于墙的吴晓邦先生的语录,却时常显现于脑海、荡激心扉:“舞蹈家要在逐渐的成长中,认识到舞蹈并不是一种自娱或娱人的玩意儿,而要让人感到自己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责任心,成为人民的代言人”——舞蹈家的自尊、信念和责任,融汇于文字掷地有声、传世流芳;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办学者的情怀、志向和理想,予以文字张扬鼓动、激发思想……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黄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