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成
书画线条的最高境界是融合造型与传意,以达到书写状态与欣赏状态的大自在;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融合功能与情感,以达到创造状态与使用状态的大自在。书画线条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正在于此,书画精神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也正在于此。
书画中的线条有两大作用。首先,它是塑造书画中形象的主要手法。中国画是以线条为造型基础的,翻翻画册就知道这是不可反驳的公理;同时,线条无可争议的也是书法艺术造型的根本。书法是有造型的,书法的基础是汉字,不论草书龙飞凤舞到何种程度,“道”字总不可能写成“一”字。在这个造型过程中(通常我们称之为结体),线条是绝对的主力军,“永字八法”中就有七种方法是书写线条。
其次,书画中的线条是作者传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有的线条狂野,有的线条静逸,有的线条温润,有的线条老辣,有的线条沉稳,有的线条灵动……线条中融入了作者太多的感受,它能传达给我们丰富的美感体验。我认为线条有三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运动之美。线有筋骨血肉是意象之美;万岁枯藤、清秀飘逸是意境之美;笔断意连、一波三折是运动之美。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两点结论:第一,书画中的线条是有“任务”的,它们要为书画的造型服务,这绝不可随心所欲,画什么还是要像什么,写什么字还是要像什么字;第二,书画中的线条还需要有情感美的传达。情感的倾诉是随心的,在这个过程中,心灵是自在自为的、是美的、是感人的。书画线条的这两种精神岂不正是我们的设计核心理念吗?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设计师的设计心态应该是与书画线条的创作态度相通的。设计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实用上来,设计师不能不考虑“任务”问题。詹姆斯·弗莱格为美国设计的征兵海报,时隔百年,我们仍然心潮澎湃。美国设计大师雷蒙·罗维的每一件设计都不会忘记为他公司的生存考量,灰狗的客车要让乘客满意,可口可乐的瓶子要握着舒服,流线型的火车能跑得更快。这是功能性对设计的要求,是真正的设计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功能是设计的基础,然而,设计师却绝不能拘泥于功能,设计还要有情感。
设计不是设计师纯理性思维的结果,设计作品中要有情感的融入。孔府家酒的电视广告带给我们的是家的温馨;洋河蓝色经典(酒)的广告传达给我们的是博大的意境之美;安东尼·高迪的建筑总是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宗教情怀。没有情感的设计难以融入人的生活,矫情的设计越看越讨厌。
书画线条的创作往往是一笔写就,绝不容半点做作。设计的情感也是要由内而外地生发,当它扩展到最外的装饰层面时,简单的样式,开始染上设计师心灵的色彩。只图外观的装饰,只图视觉的冲击力,只图色彩的炫目——装饰终归要流于矫揉造作。“梓庆削木为鐻”,“必齐以静心”,忘却赏赐,忘却名誉,以至于忘却身体,只是自在自为地传达心中的感受。那些一天到晚只顾着视觉冲击力的人,何曾将自己的情趣真正传达到设计作品上?设计的寿命岂能不只是那“视觉冲击”的一霎那。澄怀味道——这才是设计师应有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传达出设计的情趣。
从设计消费者的角度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方面要求设计作品对自身生理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又要求设计作品能够为我们这些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生理的满足如同书画线条的造型作用;心理的愉悦如同线条三美对观者的情绪感染。
然而,在设计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人机工程中生理需求与机器的关系,我们的心理需求总是被矫饰所替代。健康的心脏,主人很少关注它的跳动,好的眼镜总让我们忘记在睡前将其摘下。好的装饰,同样也应该让我们忘记装饰的存在,好像它天生就是设计作品的一部分——虽为人做宛自天开,不只适用于造园。
线条的书写是书画创作中最大的技法。如果连线条的造型能力都掌握不好,就难以想象能运用线条的美来传情达意。在刻苦的训练之后,书画家手中的线条能轻松自在,这是书画家创作的大自在状态。设计的核心也正是对这种大自在的追求。
设计师自在地创造,设计作品的功能问题完善地解决,设计师的情感体验缓缓地注入设计作品之中,与功能完美地结合,这难道不是设计师理想的境界吗?我们自在地享用设计作品,这些人造的东西总好似通神,为我们的使用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也觉得它就应该如此,不矫情、不虚伪,正合心意,这难道不是我们理想的天国吗?设计就是为这理想中的天国而存在。
庖丁解牛岂能随心所欲,庖丁解牛又岂能不随心所欲。在随心与不随心之间,设计才能达到它的大自在——这是设计的核心。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本文受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责任编辑: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