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淑霞
当今教育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建构主义学习观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是知识,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关于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理解”和“如何知道”的哲学观和认识论。把建构主义思想和人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对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首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荷兰尼密根大学对持有不同学习观(再现学习观、建构学习观和应用学习观)的学习者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建构性学习者能在三种学习(表面学习、深入学习和具体学习)的结果上表现出最佳成绩。因此,“建构型学习最符合学习的本质,最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能”。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性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每一次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将新信息与其他信息关联起来,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目标指引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达到所期望的结果时,学习才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建构主义学习中的目标指引不是从外部、由他人强加的,而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由学习者自觉确定的。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整体导向的作用。因此,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习者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评定自己在达到目标过程中获得的进步。
3.情境中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与情境紧密联系的自主操作活动。情境创设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学习发生的情境应是反映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的知识背景构成和多元记忆表征方式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建构主义强调情境中的学习应关注各种知识表征(语义的、情节的和动作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知识、记忆表征和多元化的情境相关联。
4.社会性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以人的经验为导向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千差万别。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即生生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尽管对知识的理解是个人化的,无法共享,但可以交流。通过交流,学习者可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知识理解方面的差别,检验和修正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应在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提倡生生和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以人为本的学习观,注重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重视学习情境和生生及师生之间的合作。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本文以英语课程为例,说明建构主义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英语这门课程长期以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乏味、术语多并且难记,而且,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效果越来越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以科学的学习观为导向,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导向,对英语堂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情境化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这种建构是在一定情境下与他人(教师、同学)的互动之中完成的。换言之,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创立模拟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把含有违背会话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影视作品制作成clips,例如,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Friends中有这样一个对白:Monica: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Chandler:Oh,not at all well,they asked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在这个对白中,Chandler的回答显然违背了量准则的第二条原则,即不要提供过量的信息。本来,他只需回答“not at all well”,Monica就明白Jimmy的考试情况了。Chandler后来补充的话里就产生了含义,这个含义就是不要责怪Jimmy,因为考的都是他出生前的事情。这样的clips为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语言输入,同时也帮助学生积极建构会话含义这个概念,使他们对会话原则及其准则有更深的理解
2.交互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对意义的主动建构离不开与他人的相互合作,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跟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协作中建构更加准确的语言意义。这就意味着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小组活动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把教材中某一个章节要讲的内容布置给各个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完成课件。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课件内容可以选择英语教材的任何一个章节,当然,从教学进度来说,最好是与教师所讲的前一部分衔接起来。
3.设问式教学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式,主张在问题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也是一种学习目标,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学习者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语言学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实现这样的目的需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且问题的设计应围绕所学章节的主题。比如在学习第二章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Why cannot allophones distinguish meaning in English?What is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etc.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涉及相关问题的文章,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推动他们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积累知识。
4.反思性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客观世界,所以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而是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知识构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过程,而且是对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认清自己的学习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这样的反思性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自我管理和自我修正的能力。比如当各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完所制作的课件之后,老师可以先让小组之间依据下面的表格进行互评。
然后老师公布对各个小组的评价结果,并做出点评。通过这样的互评和点评活动,使各个小组及成员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及学习策略进行充分的反思和评估,并思考和完善自己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行动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情境性及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为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英语课堂教学、探索英语教学规律、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启示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及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1).
[2] 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外语教学,2003(2).(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