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探索

2009-12-24 10:48马亦兵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模式体育

马亦兵 严 津

体育教学模式是从教学模式派生出来的,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学方法的升华,强调了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支配作用。同时,它又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类见解:过程说和结构说。持过程说的将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过程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其中较典型的提法是:“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作为教学论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指的是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及其活动程序。”这种观点强调了教学模式中的“组合方式”和“活动程序”,突出了其可供模仿性和操作性,但忽视了其理论性。教学模式则是人为的,它是人们在对教学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

一、当代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与结构

1.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要构建符合当今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有必要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把握。总的来看,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健康第一”,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协调发展,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二维体育观的转变;体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多样性与科学性,组织体育课程内容时以往单一、统一的模式得到了改变;体育课程管理更加科学,突出教师的课程决策权利,以三级管理体制为主的课程管理形式使体育课程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多向交往与共同合作;重视终身体育思想,使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生活化、长期化。

2.体育实践类课的教学结构

作为体育教学的结构,存在着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育教学的结构也同样包括了以学科逻辑为依据的形式结构和以学生心理为依据的实质结构,其重要的关注点也同样集中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但是,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其主要特征是技艺性。因此,体育教学的结构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同样不能只关注心理方面的变化,学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导致的学习方式变化更要受到关注。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1.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指发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构成教学诸要素以及相互关系。这些要素在构成体育教学模式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性。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在确保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能的前提下,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理论基础。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是教学模式深层的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和独特性,它渗透在教学模式中的其他各因素中,并制约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他各因素赖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二是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操作程序。操作程序的设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认知基础,首先要遵循从生理上安排负荷、安排组合教材等,从心理发展方面既要考虑智力因素,也要考虑非智力因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综合的教学程序,既可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又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四是实施条件。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一般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时空的综合等因素。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实施某一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

从模式论看,则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建模方式。教学建模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

总结归纳法。可以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再通过归纳法的筛选,上升到理论,形成“实践——理论”归纳型教学模式。即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实际经验或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提炼,升华为教学模式,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循环往复,因势利导,日渐定则。其过程一般是:经验——理论——实践——完善——推广。

理论推演法。有许多教学模式并不是直接从教师的经验中逐步上升到理论,而是从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方法论、体育哲学等理论科学模仿演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了“理论——实践”演绎型教学模式。根据体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假设加以设计、演绎,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使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

综合法。实际情形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没有一个单纯的从某一个体经验基础上归纳而成,或者是从某一理论纯演绎或采用简单的借鉴、模仿而得,都是在吸收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模式的某些思想、策略、结构、方式的基础上综合构建而成的。

3.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的因素

从总体上来讲,教学模式的构建总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受到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教学的出发点,在实施某个教学时,总是在为实现某种教育观念和价值作出努力。它虽然并不构成教学模式的具体因素,但却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方针。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包括体育科学在内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体育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二是受到教学理论指导的影响和制约。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理论,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熏以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如教学中的发现法和讲授法,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等,反映了与不同的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教学实践,表现出不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三是受到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学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提供了优化教学的一系列方法与技术手段,使过去教学中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成为现实。教育技术学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的一系列变革。教育技术学成果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直接使用的技术手段,同样教学模式也为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实施依据,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4.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趋势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虽较晚,但近年来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十分活跃。由于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在构建目的上,向真正“教与学”并举的模式发展。教与学虽然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活动,但是不能互相代替。教学过程永远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和学是相互包融、不可分离的。无论是“教”的模式,还是“学”的模式都不是我们所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必须研究教师教的过程、技巧、策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行动步骤;另一方面,又必须研究学生生活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学习活动的规律,避免教师凭空而教,目中无人而教。将教建立在学生学习规律基础之上,为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科学依据,所以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既非单一的“教的模式”,也非单一的“学的模式”,而是向着两者的辩证统一发展,即研究名副其实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习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在构建方法上,行动研究法成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主流。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很大关注。行动研究特别强调教师的参与,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是一种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参与,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实验验证模式时,如果能够对影响模式的各种变量加以严格控制,则可以较好地避免在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只要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规范地实施,就能验证该模式是否可行及效果如何,如可行而效果好,则模式成立。

最后,在构建的结构上,走向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操作程序变化万千,教师在操作程序上难以把握所取模式的实质。教学模式的研究之所以能引起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兴趣,正是因为教学模式既不是玄而又玄的理论,又不是毫无规律的具体行动,它能将教学理论的指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步骤上,又能将教学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上,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统一,成为教学模式研究的又一趋势。

参考文献

[1]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铁黎.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徐军,构建多元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湖北体育科技,2001.

(责任编辑孙海燕)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