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策略的理论与训练模式

2009-12-24 10:48史晓燕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元认知听力策略

史晓燕 于 红

英语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首先是通过听和说来完成的,而听又是说的基础。新的四级考试中听力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足见其重要性。作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听力训练主要以听力策略理论为指导。听力策略的理论始于西方的20世纪80年代,他们研究的重点是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国内研究则始于90年代,研究内容涉及熟练者与非熟练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别,背景知识对听力模式和听力策略的影响等。

上述研究的共同特点是对策略的运用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而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则尚未提及,而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关键。

一、听力策略的定义及划分

听力策略是学习者在听英语材料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关于听力策略的划分,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O'Malley & Chamot(1990)的理论,即听力策略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督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认知策略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如捕捉关键词),理解储存策略(包括总结、再现复述、笔录三个策略内容),意义策略(包括推理、联想、预测)和形式策略(包括生词策略、语法策略和语音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主要包括交流策略和情绪控制策略。

从上述划分可以看出,元认知策略是间接作用于听力活动的策略,该策略具有长效性,即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检验其成效。认知策略是直接作用于听力活动本身的,因此这些策略构成了学生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而社会情感策略应该是发生在听力活动后的,因此也应在听力训练中加以强化。

二、听力活动的实质

听力策略训练应该建立在对听力活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

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认为,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包括听力材料的特征、说话者特征、任务特征、学习者特征和过程特征。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部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即辨音、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

根据听力活动的五个环节,不难看出,听力活动顺利与否涉及到很多因素,它们依次为:听者的语音水平、根据背景知识捕捉关键词的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总结能力、笔录组织语言的能力。这里并未穷尽听力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因素,但却说明听力活动本身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活动,其中有很多因素都是涉及听力策略的,所以对听力策略进行训练是促进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绝不是决定学生听力水平的唯一途径。

三、听力策略训练模式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使听力策略训练真正产生预期效果,就不能把各项策略完全割裂,因为每一次听力活动不可能单独涉及某个策略,而是各种策略综合运用的结果。故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相结合

大家普遍认为对认知策略(即一些直接作用于听力活动的策略)进行训练才是正确的做法,其实这一认识具有片面性。当然,认知策略所包含的内容如怎样捕捉关键词,怎样对所听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如何再现或复述材料,如何根据所列选项进行合理的推测以及如何听出语音所传达的信息等是对听力活动成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也是课堂听力教学的重点。可以说认知策略的训练过程是对听力策略的了解、认识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对听力活动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督和及时的自我评估,则无法保障听力策略的最终习得,因为元认知策略是听力习惯的养成策略。两者需互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任何一种策略从开始训练到逐渐熟悉再到自觉应用都需要听者的自我计划和监督,并且在每次听力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和失误,这样才能及时捕捉自己听力中的弱点,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不断完善自己的听力策略。例如听者发现真正造成自己听力困难的原因是生词太多,那就因该平时多背单词进行弥补。因此,在听力训练之初,教师就要灌输元认知策略的各项理念,并努力把这些策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教师课上指导,学生课下自主听力、自主监督,自我总结的良好听力习惯,这将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实质性的提高。

2.策略训练与听力练习相结合

单独理解某项策略的定义是抽象的,策略训练应该从具体的实例出发,把抽象的感念具体化,并辅以练习加以巩固,练习是学生掌握程度的试金石。

在训练时,教师最好先选用典型材料让学生了解某个单独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某个策略的理解;然后,用相同的方式让学生对其他的策略产生印象,一堂课最多介绍两个到三个策略;接着,播放一段综合听力练习,练习结束后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自己在理解本段材料使用的主要策略(其实同学间的讨论就是社会情感策略的重要内容);最后,选择代表进行发言并由教师对该练习听力理解时使用的各项策略进行举例分析和总结(师生间的交流也是社会情感策略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播放多段听力材料,通过这种模式加深学生对于策略使用的体验。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听力任务,内容要与课上重点讲授的策略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课下加深对策略的使用意识并逐渐习得。

3.听力策略训练与知识积累相结合

众所周知,听力策略训练的结果除了与听力策略的习得有关以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语音知识、单词量、背景知识,这三个因素都需要日常的积累。

从教师来讲,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传授一些涉及到听力理解的语音知识:如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升降调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跟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录音,与原语音材料进行对比以纠正自己的发音。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发音问题导致听力效果不佳,而跟读对比练习则有利于这种问题的解决。

单词量是与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的,词汇量太少不光对阅读造成障碍,也不利于听力理解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传授一些有益的单词记忆方法,如按照发音记忆单词,根据词根的知识记忆单词,根据某一主题记忆相关单词等。尤其是按发音记忆单词在听力中应用较多,只要听准发音就可拼出相应的音节,这种方法非常利于做听力中的听写练习。在听力练习时,老师也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介绍相应的关键词汇,词汇的积累要做到随时随地进行。

与此同时,教师在听力课中不仅要训练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同时在分析时要注意背景知识的讲解。一方面,背景知识的了解将有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另一方面,背景知识往往也是学生乐于了解的内容,它是对较为单调的听力活动的一个有力的调剂。

以上三方面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策略训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同时,作为学生,在配合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课下应制定自己的听力计划,制定在一段时期内的目标并且自觉执行。其实,这也就是自觉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过程。在每次听力练习结束后,都要充分反思本次练习中的得失,同时注意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扫除本次听力中的疑惑。这也就是应用社会情感策略中的交流策略的过程。

四、结语

总之,从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听力策略的训练绝不是针对某个单项策略,因此教师应该做到前文所述的几个结合。同时,对于听力策略中涉及到的情绪策略,笔者认为它是可以自然习得的。也就是说,如果听者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都做得很好,同时又掌握了一定的语音知识,平时又注重词汇和背景知识积累,那他也就不会临场紧张了。

以上是笔者对于听力策略训练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Kenneth,C.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Theory to Practice.Hough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6.

[2] Murphy J M.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stening strategies of ESL college students.Paper,TESOL,New York,1985.

[3] O'Malley J M et al.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4):418-437.

[4] O'Malley,J M.& A.U.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示理论案例报告.现代外语,1996(2).

[6]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8] 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责任编辑孙晓雯)

猜你喜欢
元认知听力策略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