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米深
在福州长乐显应宫的地下宫殿里,我们看到了巡海大神郑和的塑像。这座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天妃宫,一百多年前消失于一场海啸,被风沙埋没。1992年,显应宫重见天日,数十尊泥塑神像依旧栩栩如生,数百只不知来由的彩蝶停在神像之上,不肯离去……
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抵达了三十多个国家,足迹遍及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并直达非洲东海岸。他每次下西洋,都要在长乐太平港停留休整,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补充给养,祭祀天妃,等候季风来临的时候扬帆远航。
郑和的数十艘“福船”上运载着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郑和的船队一路风尘仆仆,所到各国,进行了广泛的物物交换,将茶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将中国的茶礼、茶道、茶俗、茶艺带到了亚非各国,开辟出了一条蓝丝带般的“海上茶叶之路”。郑和带回中国的,是异国的香料和奇花异草。声势浩荡的船队,从启程到返航,始终笼罩着芳香的气息。
明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远涉重洋,已是花甲之年的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在长乐“伺风开洋”的时候,他写下了《天妃灵应之记》,回顾了六次下西洋的经过和第七次的任务,这也是郑和为自己写下的一本悲欣交集的回忆录。这一去,郑和再也没有回来。
明朝的海上外交告一段落,而中国的茶香并没有停止脚步,穿越了红海和地中海,抵达了更远的西方。从阿拉伯人那里,西方人听说了茶。大约两百年后的1606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首次将中国茶输往了欧洲。欧洲人被茶瘾温柔地绑架,欲罢不能,开始大量的进口。一首英国民谣这样唱道:“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剧作家佩尼罗对茶更是赞赏备至,他说,有茶的地方,就有了希望。与中国的茶叶相向而行的,是西方源源不断的白银。
贸易逆差持续了数百年,使欧洲爆发了严重的白银危机。西方人想到以鸦片交换茶叶,用另一种植物来扭转在外贸中的被动地位。1780年的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坐在金銮殿上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盛世。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无数鸦片被运往中国,花花白银化做了缕缕青烟。
福州人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受命钦差大臣的林则徐来到广州,看到的是西方国家用鸦片毒杀中国的阴谋。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点燃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是一场迷梦与现实的较量,结果没有任何悬念,被鸦片荼毒、漫步云端的中国简直不堪一击。两种植物的对抗耐人寻味,林则徐感到悲哀的是,中国人竟用绿色的茶叶换回了黑色的鸦片,用健康换来了死亡,这对于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朝来说,颇有些乐极生悲的意味。
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以一纸条约作为结局。在《南京条约》上,福州作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为了给帝国主义一个交代,林则徐“因同英国交涉不当,招致了严重的事态”而被革职查办,流放新疆,成为了“替罪羊”。
五口通商以后,大批的洋货涌入福州,福州的地方经济濒临破产,而茶叶生产和贸易却空前发达起来,英国、德国等国家纷纷在福州开设洋行经营茶叶,福州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三大茶市之一,许多茶叶经福州销往欧美和南洋,在马尾港输出的货物总值中,茶叶几乎占到了80%。咸丰十年(1860年),福州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首位。
“走马仓前看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这句福州熟语是对19世纪中叶福州仓前山的生动写照。仓前山,又名仓山,据说古时候“十里花为市”,是漂浮在闽江上的一座芳香之岛。古代的福州交通,主要走水路。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外国船只来到中国,他们大多从福州港或泉州港上岸。明弘治年间(1498年)福州开辟了“番船浦”,供外国船只停泊。五口通商后,外国人将仓山划为领事区,在泛船浦一带开设大小洋行近百家,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大商埠。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批准在泛船浦建立闽海关,规定马尾港进出口的货物必须运至闽海关验货厂查验。泛船浦码头上,各国的商船云集,搬运茶叶的工人还能不时听见从泛船浦天主堂的钟楼上传来的嘹亮钟声。
同治十一年(1872年),俄国商人在泛船浦开办了第一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制茶厂——阜昌砖茶厂,改变了以往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福州成了我国最早使用机器制茶的城市。东方传统的茶叶和西方先进的技术就这样被动地结合了。
在福州马尾,至今耸立着一座罗星塔。如果你从海外寄信,地址写上“中国塔”,就能准确地送达马尾。罗星塔始建于宋朝,位于三江汇合之处,早在明朝就被郑和标注在了航海图上,是国际公认的重要航标。“舵楼风细听铃语,月近家园渐觉圆”。在世界各地的福州人心中,罗星塔就是故乡的标志。
有资料记载,五口通商以后,在福州罗星塔下竞运首批新茶到英国的船队,帆樯如林,江面上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和淡淡的花香,这般波澜壮阔的情景,在全世界其他任何港口,实在不能看到。
我们登上罗星塔,俯瞰福州港,集装箱码头上依旧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罗星塔前,有一副有趣的对联:“朝朝朝朝朝朝汐,长长长长长长消。”反映的是马江潮汐的变化:天天有潮水,早上有,晚上也有,江水常常上涨,又常常消退。历史已如过眼云烟,随江水渐渐流远,马江上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正如中国茶的前世今生。
责任编辑 贾秀莉 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