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昕
[关键词]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印文;解析
曷苏昆山谋克之印是北安市城郊乡村民李清海、王德江、孙柏林在1986年春耕时发现并上交给北安市政府,1987年7月印移交给北安市文物管理所,1993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专家鉴定组来哈,鉴定该印为国家一级文物。
该印青铜铸造,保存完好,重710克,通高5.1厘米,梯形印纽高3.4厘米,印面6.15×6.2厘米,基本为正方形。印文是九叠篆阳刻“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左背款凿有“少府监造”字样。右背款为铸造日期“大定十年七月”,上边款刻“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左边款刻“系蒲与猛安下”,印纽顶端还有以识别引文反正的“上”字。(见图1)该印出土于曷苏昆山谋克故城的范围内,为金代蒲屿路行政建制和地理区划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长期以来,对“曷苏昆山”的解释也有一些,但止于“曷苏”二字,认为它与女真语“曷苏馆”有关,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异议,但就“曷苏昆山”如何解读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比较有争议的是“昆”字以及“曷苏昆山”究竟是一个独立的还是两个词。
王禹浪先生认为“曷苏昆山”应该断句为“曷苏昆/山”,理由是,“曷苏昆”即曷苏馆、曷苏罕的转音,曷苏昆山谋克很可能是从曷苏馆路内迁来的,而“山”则是指居住地附近的山岭。实际上,北安市虽然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但地形以丘陵与平原混合为主,坡度平缓,地形平坦。在谋克印的出土点放眼望去,更是一马平川,并无山岭。而如果曷苏昆山谋克是从曷苏馆路迁来蒲与猛安地,完全可以使用曷苏馆、合苏款、合苏衮,为什么使用的却是“曷苏昆”这一并不太常见的汉字呢?因此,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曷苏昆山”是何意,应该如何解读,我想最好是从女真语着手,或许可以多少找出一些端倪。
首先,曷苏馆(hoskon)与曷苏(hos)。
曷苏馆是辽代对拥有辽国户籍女真族的称呼,即熟女真,又写做合苏款、曷苏罕、合苏衮。《满洲源流考》:“哈斯罕,满洲语藩篱也。据云不得与本国往来,实有防闲之意。旧作合苏款,又作曷苏馆。”《满和辞典》对哈斯罕(Hashan)的解释为“篱笆栅”。由于女真语是满语的祖语,有直接亲缘关系,哈斯罕实为曷苏馆的转音,因此此条是可信的。
设曷苏馆的目的是“不得与本国来往,实有防闲之意”,也因此被称为“系辽籍女真”。由此可见,“曷苏”意为篱笆应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昆山(kunsan)与窟申(Kusan)。
“昆”有“人”的意思。金代有官职习尼昆、山只昆,分别解释为“掌管军队差役的人”、“舍人”,由于女真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昆”用于词尾,是契丹语或蒙古语的写法。然而,如果将“昆山”二字拆开,“山”字将作为独立名词。这就意味着这座山的名字叫做曷苏昆。前文说过,曷苏昆山谋克故城附近并无明显山岭,否则,“曷苏昆山谋克之印”的印文大可以写做“曷苏昆阿邻谋克之印”。毕竟这在金代猛安谋克命名中是常见的。如:不匋古阿邻谋克、斡邻阿邻谋克等。
《金史·列传二十五》记载“(大定)二十一年,上念其(徙单合喜)功,迁其孙三合武功将军,授世袭本猛安曷懒若窟申谋克。”这里的窟申也写做“忽申”,意为村、屯。与满语嘎栅(Gasan)无论是词义还是发音都十分相类。假设“昆山”是“窟申”的转写,基本就可以解释通“曷苏昆山”的大概意思——篱笆寨子。
综上所述,曷苏昆山谋克之印解读为“曷苏/昆山/谋克/之印”似乎较为恰当一些,曷苏昆山大致可意译为篱笆寨子。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关于曷苏昆山谋克的资料也尚有待完善,有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王禹浪.金代黑龙江述略[M].哈尔滨出版社,1993.
[2]羽田·亨.满和辞典[K].国书刊行会,昭和四十七年.
[3]脱脱.金史·金国语解[M].中华书局,1979.
[4]孙伯军.金代女真语[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5]脱脱.金史·列传二十五[M]. 中华书局,1979.□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