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在平
卫生部陈竺部长特别提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适合中国国情、能有效防止中风的一个微创手术。”
中风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俗称“大中风”。大多数人会认为,中风就是脑血管硬化引起破裂出血,导致半身不遂,甚至死亡。但是近50年来的研究发现,很多中风患者的病因并不是脑血管硬化破裂,而是由于脑血管狭窄和闭塞。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以外,现在有了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防治中风,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视“小中风”
许多中风的患者往往都有先兆,可表现为肢体无力或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或眩晕、步态不稳,有时出现耳鸣、听力障碍、吞咽困难等,医学上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小中风发生突然,患者在数秒钟内达到高峰,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往往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可一周发作数次或数月发作一次,发作越频繁,症状越重。
现代医学认为,“小中风”是“大中风”的前兆。但许多经历过“小中风”的患者会产生“已经恢复了”的侥幸心理,而延误了进一步的规范治疗。
动脉为何硬化狭窄
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由4条动脉来承担,分别是2条颈内动脉和2条椎动脉。大脑的动脉之间还有许多交通支,主要的交通支形成了大脑基底动脉环,它起到平衡血流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和增生的内膜,减少了血流量,导致颈动脉或椎动脉的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碎屑容易脱落,阻塞中小动脉,4条供血动脉中任何一条因狭窄导致供血不足,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大脑某个部位的缺血,从而出现一些“小中风”症状。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80%的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在颅外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常见原因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狭窄扭曲、椎动脉狭窄闭塞等。
手术治疗的利弊
动脉硬化狭窄,犹如河流发生淤塞。手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河道里的淤泥清理干净,下游就不会发生供水短缺了。如果在发病前通过纠正动脉病变,恢复大脑正常血流,则可避免中风的发生。
国外广泛应用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我院已开展近二十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成熟的经验。此手术是将狭窄部位的血栓、粥样硬化斑块及破坏的动脉内膜一起切除,使狭窄的动脉管腔恢复至正常的口径和血流。最近,卫生部陈竺部长特别提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适合中国国情、能有效防止中风的一个微创手术。”这不仅因为该手术创伤小,价格低廉,还因为经国际上多个大规模对照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预防中风偏瘫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随着血管腔内微创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也日益广泛地得到应用。其优点是更加微创,仅穿刺即可完成。其原理就是通过支架将狭窄动脉撑扩开,以恢复正常血供。为了防止撑扩过程中碎屑脱落导致脑梗,现多用脑保护下支架成形术。缺点是价格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贵,对患者局部解剖条件和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每周一、三上午有特需门诊,咨询电话:13801676745)
温馨提醒
年龄超过50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者,尤其有吸烟史、中风家族史的中老年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有缺血症状及颈动脉、椎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应尽早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