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孙英隽 华灯峰
中图分类号:F832.1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目前,银行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在业务拓展上,中间业务将成为重点竞争领域。本文分析了外资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势,并对中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间业务 中外资银行 竞争力 比较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之一,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最快、种类最多、潜力最大的业务领域。目前,外资银行在已开展的一些中间业务上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一)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有160多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无论是业务总量还是利润贡献都超出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成为新的竞争核心。为了扩大营业范围和取得更多的利润,国外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了无所不包的服务,如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这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了“金融超级市场”。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要涉及到与利率或汇率相关的项目(包括金融期权、期货、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诸多金融创新产品);二是表内业务表外化,主要是使实际资产和负债成为或有资产和负债。目前,西方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我国将中间业务定义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按照业务属性分为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承诺、交易、基金托管、咨询顾问以及其他中间业务九大类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都比较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开展,而对中间业务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发展,出现了银行卡、信用证、代理收付、承兑、承诺、信托、租赁等业务。为了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等法规条例,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经营规模有所扩大,业务范围有所拓宽。据统计,2000-2006年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见图1)。其中,在200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46.8亿元,同比增长16.9%;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农业银行2006年上半年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7.01亿元,同比增长47.66%;民生银行2006年上半年手续费收入6.44亿元,同比大增280% 。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点低、范围有限,特别是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较深,其发展仍处于缓慢而谨慎的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优势
先进的经营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管理观念,诸如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利用这些管理手段为筛选出的优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增强银行和客户的亲密程度,而维系与客户这种亲密关系将为银行提供占有市场的重要条件。
强大的创新能力。20世纪60-80年代,西方国家银行金融创新出现了高潮和繁荣的格局,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其中,中间业务创新占了金融创新的主角,在45项重大金融创新中,中间业务创新占了38项。
发达的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科技是降低中间业务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ATM、数据仓库、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等得到了迅速应用,银行交易趋向电子化、无纸化和集成化,各种交易管理和客户关系维护开始大量依赖计算机和电子手段。
完善的法制环境。宽松的金融监管法律环境促进了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但西方国家法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并不自由放任。长期的监管实践和银行立法的发展,使西方国家逐渐确立了明晰的银行监管法律框架,保障了银行合法经营的权利,也保障了监管当局依法有效监管。
丰富的人才储备。新兴的中间业务都是综合性的金融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目前外资商业银行拥有较多中间业务方面的专门人才,在人才竞争上相对于我国银行业处于相对优势。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
(一)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的比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主要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代理类业务以及跟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款等,业务范围较窄,品种单一,仅有40多种。同时业务产品缺乏特色、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仅范围广、品种丰富,而且科技含量高,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多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
(二)经营观念与经营管理的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只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存贷款业务的辅助业务而不是利润增长点来经营。开办中间业务的目的,仅仅停留在依托中间业务的发展来开拓市场、吸收存款。中间业务的开发,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另外,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这导致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差,对新兴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产品研发能力差。而发达国家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设有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管理部门制定工作流程,建立各中间业务相关部门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确保各级机构和相关部门中间业务工作的协调、统一。
(三)人才综合素质的比较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精通各种投资策略的专家型人才。国外商业银行在运作中间业务产品方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客户提供完善服务,并根据客户要求提供适当的产品。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个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还面临着人才大量外流等现实问题。
(四)技术服务手段的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知中间业务的服务性质
首先,要扭转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是银行提供的免费附属服务的错误观念。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应扭转自身对开展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银行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由于中间业务具有较低风险,所以提高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不仅可以改善银行的盈利结构,还可以降低银行整体的经营风险。
(二)营造有利的政策法律环境
国家各主管部门应该参照国际法律和惯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法律框架下可办理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明确新业务的审批标准、程序和方法;明确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的标准,以鼓励和规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
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实力的核心。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一些高科技手段以减少人力资本投入,并在中间业务品种和金融服务上不断创新,形成中间业务产品的差异性和服务的多样性。另外,要在加大中间业务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力度,将中间业务的业务操作、产品设计、科技开发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以信息高科技手段优势提升中间业务竞争力,最后实现中间业务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管理的现代化。
(四)强化产品开发以加快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在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现金管理业务、信用卡业务方面进行创新。
(五)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拓展中间业务,必须具有一批业务素质精的骨干力量,可以通过建立中间业务人才培养交流中心和人才备选库,选择部分重点财经院校并委托其设立针对中间业务的相关专业,作为获得稳定人才的来源渠道。并且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在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改传统的对抗性竞争为竞争性合作十分必要。在中外资银行竞争最为激烈的中间业务领域,我国银行业要不断借鉴外资银行的一些成功经验,外资银行也要与中资银行在营业网点上实现优势互补,变对抗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同劲.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约束[J].生产力研究,2006(7)
2.盛丽.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7(24)
3.明柱亮.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策略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