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男 陈龙飞 韩 磊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为始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相关理论指出,金融危机只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必经的经济周期。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似乎从各个方面给我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本文认为从服务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它更可能是一次机遇,文章将着重阐释这一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并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济体制转型 服务业 发展趋势
在2007年2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次贷危机端倪初现。随着美国、欧盟、日本各大银行、投资公司宣布出现坏账、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申请破产保护,一场始于美国,对欧盟、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或联盟产生巨大影响的金融危机爆发。而其危害更是波及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我国也未能在这场危机中幸免,国内生产总值降到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全球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制造业出口减缓,工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我国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主要用来刺激楼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项目,其中包括给陷入困境的出口商的减税的措施。据美国CNN报道的有关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影响的数据分析看,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6.43个百分点,失业率增加4个百分点,国内市场萎缩造成市场活力甚至下降了64.92%。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驱动。本文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起作用:境外投资的市场风险加大,而国内金融市场也显得并不稳定,投资环境并不理想;我国国内市场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而持续,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国内外市场萎缩倒闭破产甚多。另一方面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得本已初显泡沫意味的房地产业更加岌岌可危。对我国汇率制度的影响及出口的大幅减少。由于相对欧元更好的市场预期,2009年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升反降,对出口不利。
虽然这场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负面影响,但从某些角度和方面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源于此,能够促进国内经济体制转型,引导经济体制由制造业占主导朝服务业占主导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内在必然性和外在可能性
(一) 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一个普遍的趋势,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部产出中,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非农业所占比重上升。非农业又可分为工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按照一般规律,继农业兴起的产业是工业,当工业得到成熟的发展后,服务业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就会大幅度地提高。据统计,2007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9.1%。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则达到70%以上。虽然我国仍处于转型期,不可能短期就赶超欧美发达国家,但是比重偏低、增速过缓的现状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 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第三产业)的不同行业特点
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是依赖资源进行生产。资源的特点是有限性和边界性,有限性是指一定周期内(而且周期可能很长)世界上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而资源的边界性是指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方式有所限制,人类不能通过资源利用实现任意目的。回归到经济方面来,服务业就显得有很大区别,它不强烈依赖物质资源,甚至在很多领域可以脱离资源的限制,因为它的潜力是无限的。进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服务需求的细化是无限的、无法预期的,这源于人类的想象和需求是无限的。
(三) 服务业具有农业、工业无法取代的作用
经济领域的服务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多样性。服务型组织从规模上看既有航空、银行、保险、电信、连锁酒店和货运等领域的巨型跨国公司,也有当地人所有和在当地经营的小企业,它们的业务包括餐饮、洗衣、出租车、验光配镜和大量发生在企业之间的服务。从这一特点来看,服务业至少有三项显著作用:为国民提供多样化服务,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个性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和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促进解决就业问题,降低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剂。
(四)世界金融危机成为特殊的推动力
金融危机给国民留下的一大印象就是,我国沿海诸多中小企业宣布倒闭,这些中小企业多为加工制造型企业,有为跨国公司进行贴牌生产的,也有本地的自主品牌生产商。这次危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促使国内市场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国的产业体制,正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也终有生命界限,而随着集约型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这些加工制造型企业倒闭、被兼并也是迟早的结局。而服务业的多样性和较小的局限性使得它能摆脱这一束缚,成为经济发展历程中最终的胜利者。
国内传统制造业为主导观念的转变
当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我国市场必然面临两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即传统服务观念的颠覆和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向何方。而前者主要集中于中西服务观念的交融和扬弃上。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完全必然导致服务观念的不完善,而西方发达的服务业也使得其国民具备较为先进的服务观念。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国内传统服务观念里,消费者认为提供服务者是廉价的、低地位的,且认为服务仅在消费发生时点,且集中在消费领域,公共服务则是无偿的;而西方服务观念里,消费者则认为提供服务者是有偿的、高尚的、值得尊敬的,认为服务存在消费的售前售时售后全过程,服务不仅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公共领域,自己依法纳税必然享受公共服务。从服务提供者(生产者)角度来看,西方服务观念则更关注消费者利益,更强调事前服务,而国内的生产者该意识则比较淡薄。
国内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地位的主导化
无论是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还是从国内实际看,这一点都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最大的国情之一便是人口基数大,在危机的冲击下,就业问题更显得十分严峻,而服务业在促进国民创业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领域,但我国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吸纳的全部就业人口还不到三分之一,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针对大学生群体,2009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那么充分发挥服务业提供创业机会、就业岗位的容纳能力将是国家经济当前的一大重点。
(二)服务业的知识化、绿色化
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技术的改造和升级。实质上,这就是服务业内部的结构优化问题,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传统服务业范畴,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不甚完善。而这些现代服务行业的资本利用率还不够高,吸纳劳动力、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没有完全开发,远远落后国外发达国家。此外,我国服务行业很多领域还停留在粗放的、家庭的生产服务形式,生产效率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资源闲置,在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今天,节约资源、加大资源利用率也是必要的课题。
(三)服务业辐射地域的扩张
我国的服务业改革明显落后于农业和工业,而服务业改革的始点和重点也都是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而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小城镇)的服务业迟迟得不到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难以接近城市居民,更容易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生产服务业的独立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个实际情况是:工业企业对本企业需求的服务性产品大多由本企业自产自销,而同时,银行、保险等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大型企业同时涉足部分服务性生产活动,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主产品的效率,更是影响了该服务领域的生产效率。生产专门化是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服务生产分离独立出去,由专门的服务行业提供,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促进了国内服务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五)服务业的国际化
总体来讲,我国服务业吸引外资水平仍然较低。不过,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中国利用外资结构和质量呈现出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外商投资迅猛增长等一些新特征。2006年,工业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近六年来首次下降,而服务业外商投资迅猛增长。全年工业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6%;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63.6%,比上年降低了6.8百分点。2006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9.2亿美元, 比上年大幅增长了33.5%,增幅比上年提高个27.4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教育、房地产业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都超过50%。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32.3%,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六)民生服务社会化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民生服务的社会化有效解决了繁重的家务劳动问题,极大地减轻了家务劳动的的强度,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体力和智力,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社会生产以至于完善自身。作为纳税人,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现代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这些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相对完善,而我国仍存在各种弊病,改变居民服务观念,这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论
服务行业具有特殊性,从客观上说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制转型是不可扭转的。但由于改革起步晚、发展不全面等原因,国内服务行业仍停留在较低发展水平上,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一次让我国重新审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其给服务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十分难得的,本文认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国内经济体制也转向更为现代、健康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夏杰长.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措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
2.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美).服务营销(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何新华,李宁.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中美间贸易结构变动的启示[R].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统计研究室,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