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长
新课程思想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所在。相对于“课程即知识”“课程即经纶”的观点,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即活动”,其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悟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朴素作用来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这种观点强调课程实施是具体情境中的教师与学生创造和开发课程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能够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
一、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前的基础教育虽然一直在不断改革与调整,但依然有人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要求偏高,学生把上学当成一件苦差事;教师则只是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但事实上,课程的实施过程并不是忠实按照课程专家所预想的那样,而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创造新的教育经验,所提供的计划只是供创造这个经验选择的工具而已。因此,在课堂实践中笔者越来越认识到,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情境化、人性化的、教师与学生都能实际体验到的经验。如在教学“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时,教师一般习惯于做一些口算题,再把口算的形式搞得丰富点,能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算不错了。现在笔者则尝试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常用的数据,如商品的价格、上学的路程等,把单纯的口算题变成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由于是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与每个人都有关,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也乐于为需要帮助的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师其实轻松了许多,不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教具,只要多设想些生活场景,就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课程
俗话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的才能学得牢。”一直以来,我们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能够应付各种考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造一种环境,有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力和方法。要力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及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愉快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论。这样通过“拼” “画” “剪” “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展。同时又由于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现代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观念,课程内容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而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作出的明确决策,是一种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终身受用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判断、主观行动与恰当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方法选择能力等等。这一切都要求主动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与课程一起成长,自己去探索、发现、发展。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笔者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动手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直接体验到小数的价值,产生急切的学习愿望,效果很好。在读写小数时,让一名学生读准备好的小数,另一个人写出相应的小数,再让第三个同学赋予小数现实的意义(如珠穆朗玛峰8844.43米等)。这样不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了优势互补。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要求把培养目标融于教学中,实现教育和教学相统一,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学“时针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创设的旅游氛围中认识钟表、掌握时间就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然后笔者再展示两个学生的两张完全不同的作息时间表,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时钟,并分析了两张时间表的合理性。这个活动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学会了珍惜时间,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知识不再是静态的教科书,而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共同创造的活动和经验。专家提供的教科书只是教师和学生创造课程的众多资源中的一个。新课程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持续的创造性探索,获得关于真善美的活生生的真实体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和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