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香
摘要: 本文阐述了以药物检验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药物检验工作过程为基础、以检验工作任务为起点的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内容、实施过程以及成效。
关键词:药物检验;项目课程开发
药物检验是一门职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面向医药企业从事药物检验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先讲授药物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理论知识,再安排相应的检验操作进行实践训练。这样的课程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一般都能通过书面考试,但是,面对药物检验实际工作任务,绝大多数学生却无所适从,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项目课程设计理念,将药物检验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中去,并以学生胜任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了药物检验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获得了2009年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此,笔者系统介绍一下该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内容及实施过程。
一、项目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具体来说,项目课程是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出发,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显然,项目课程可以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为一体,解决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导致行动能力差、教学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状况,并且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零距离”的通道,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由于项目教学中,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和评价方法,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思维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因此,能够发挥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思维特点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由于项目教学是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工作任务组织,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学生在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既掌握了技能又轻松地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自学能力以及自我拓展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药物检验项目课程开发过程
1.药物检验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药物检验岗位很多,如:生产企业的标准岗位,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岗位,微生物检验岗位,成品留样岗位,各级药品检验所的中药检验岗位等。这些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就是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工艺用水等各种检验对象,按照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判断。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包括:药品质量标准解读能力、试药选用与试液准备能力、检验仪器的选用与使用操作能力等。
2.药物检验课程目标的确定。
药物检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药物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根据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完成检验任务,并具有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检验中的现象与原理、分析与解决药品质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3.药物检验项目课程内容的构建。
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后,结合药物检验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按照药物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见图1)为主线,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将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见图2)。每个项目也按照具体的检验工作流程,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式教学规律,从“检验工作任务的实施、检验过程分析、常见问题处理、检验工作总结与提高”四个方面设计学习情景和组织教学内容,即每个项目分为“检验任务与目标、检验前的准备、检验步骤与讨论、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同类知识技能拓展、常见问题与处理、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训练”共8个部分(见图3),使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药物检验项目课程实施
1.“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项目课程实施的关键。
项目课程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项目课程实施的关键。我们一方面从行业引进相关人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该课程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定期安排教师到医药生产企业第一线或省药品检验所锻炼,或者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教材开发是项目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
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和过程分析为基础,以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突出职业行动特色,体现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为了保证教材的实用性与职业性,要选择既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历又有良好教学积累和课程开发经验的教师任教材主编,同时还要邀请行业技术人员参加编写工作,确保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能够彰显项目课程的特点。
3.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保证。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项目课程实施的重要特征,保证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实训基地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保证。实训基地包括校内生产性模拟实训基地和校外真实的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模拟实训基地应该参照企业的职业环境和工作过程来构建,校外真实的实训基地就是顶岗实习。
4.项目课程的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的课程评价方法以知识掌握为目标,而项目课程教学是以技能与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即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承担的任务、合作意识及工作成果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包括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除笔试外,还包括现场操作、现场分析、小组讨论或辩论、书面总结等多种灵活实效的考核方法。
四、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的制约。
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是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开发的主体,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角色。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除部分来自企业或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外,多数是经过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课程的实施。
2.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制约。
近几年,高职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设备及教师配置跟不上,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生师比远远大于16:1。学生人数过多,教师现场指导学生的机会必然减少,人均使用精密分析仪器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控制一定的招生规模,或者改善教学条件。
项目课程的开发,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的难题,找到了一条连接岗位职业能力和高职课程之间的纽带,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俊梅.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2]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 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