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三轮特色比较

2009-12-23 02:28吴登龙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试题解题知识点

吴登龙

如今政治的复习备考,普遍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叫“三轮复习”。各阶段训练的目的不同,训练的角度、方法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努力完善知识框架。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这是我高考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是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于是我每次讲课时,一定和学生一起画知识结构图。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一一过关,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高考政治试卷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这表明考察的内容也更多地趋向于细小,有可能是二级含义及意义。

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

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在第一轮复习中,已经陆续地讲解了选择题和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我会有意识地把他们错误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

主要注意点:高中知识容量大,从高一到高三所有教材,学习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必须使学生尽快熟悉教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在第一轮复习时,尽量抠细,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知识点,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多角度研究。例如对经济生活上新增加的通货紧缩这一重点内容,我们不但要了解其含义,还要通过与通货膨胀的比较了解其表现、产生原因、危害,最终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对一个知识点才算真正了解掌握。因此我们尽量把一些知识复习到位,为以后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打好一个牢固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综”字。第一轮复习建立了知识的系统观之后,第二轮就是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引导学生能就线延伸到点。如果说第一轮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那么第二轮复习,恰恰应倒过来,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热”字。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第二轮复习一定要紧扣热点知识讲,例如目前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的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构建创新型自主型社会、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朝鲜核问题等等。政治老师可以在第一轮开始收集热点资料。

主要方法:围绕一个“专”字。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另外也可以就课本上的知识整合成重点知识的专题。

主要任务:研究一个“真”字。这个阶段要研究考题,把握命题的方向。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以便于最后的复习巩固。要把握最近高考的动向,研究高考的考试守则,以及哪些知识点出题的频率比较高。老师一定要研究考题,并且能根据考题出一些高水平的模拟试卷。

主要注意点:教师要系统地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学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议教师改变上课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应配以一定量的切合实际的课堂训练;客观性试题考的大多是常用常错的试题,教学中要多搜集和训练每个知识点的典型错误并在教学中一锤敲定,这对做客观题是很有帮助的。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明确主干知识,尤其是每年的新增知识点,思考新增知识点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这一点在组织二轮复习时要引起师生重视。

政治高考体现国家意志,它一定会反映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引导教学关注现实,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学科的实践性,使命题会引导教学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要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观察社会变化的现象,分析产生社会变化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延续几年的热点问题,这也是确定热点专题内容的重要依据。平时经常翻翻《时事》、《半月谈》等报刊,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并要结合教材内容作切合现实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或简单浮躁。

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熟练运用应试技巧。

主要目标:突破一个“准”字。主要目标是准确地记忆书本知识,准确地说出书本的原理,准确地掌握答题方法。因为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主要特点:做到一个“精”字。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方法:避免一个“漏”字。最后一轮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教师要促使学生把这些错误集中起来,作为各自纠正的重点。

主要任务:模拟一个“实”字。最后一轮要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梳理考试的经验。

主要注意点:要总结规范各类题的解题方法,如解图表类论述题,要“三读”即读图表名称、图表内容、表注等,要能够从分析现象到揭示原因本质及解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中渗透着的逻辑性、条理性训练。为此,教师上课时要尽量把“涉及的知识点在哪些场合会经常出现以及以什么形式出现,这些知识点通常与哪些知识点会捆绑在一起”等规律性的东西交待给学生;要选取典型题目举一反三,让学生参与讨论主观性试题,促使他们自己命题,自己组织答案,对经典试题“老题新做”、“熟题生做”,尤其要作变式训练,如把客观性试题材料扩展变为主观性试题;要提醒并促使学生解答问题时多采用演绎法,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事理结合,防止简单罗列观点的倾向呈现。

当然,各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三者的结合点在于课本,无论哪一轮复习,都不能让学生离开课本。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比较新旧课程,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有许多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新课程是建构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学生,才有可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学好新课程,适应不断变革的高考要求,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猜你喜欢
试题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