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改后课堂教学之变化

2009-12-22 07:01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玻璃球口袋创设

刘 丽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改要求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影响了课改目标的实现.在此笔者愿将自己观察、体验及思考与各位教师交流.

一、情境创设要自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方便学生数学学习创设情境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创设合适的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也便于学生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但格式化的、牵强的、为“情境”而“情境”的情境却妨碍了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数学情境呢?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认识事件的可能性》中,一位教师在自己外衣口袋中分别装着不同颜色的玻璃球,左边口袋装红玻璃球5个和绿玻璃球5个,右边口袋装蓝玻璃球10个.然后要求学生轮流到老师口袋中摸玻璃球,并思考:在左口袋可能摸到红球吗?在右口袋可能摸到红球吗?在右口袋可以摸到蓝球吗?学生积极参与,在兴奋、欢快的气氛中理解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熟悉,所以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实与可信,进而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就是一个好的数学情境.

二、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方法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不是每一个新知识的产生都需要学生去探索,教师要防止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的形式化.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方》时,有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探索:

师:相同的加数的加法如何简化?

(1)2+2=

(2)2+2+2=

(3)2+2+2+2+2=

(4)2+2+2+2+2+2+2+2+2+2=

生:(1)2×2;(2)3×2;(3)5×2;(4)10×2.

师:相同因数的乘法如何简化?

(1)2×2

(2)2×2×2=

(3)2×2×2×2×2=

(4)2×2×2×2×2×2×2×2×2×2=

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这样的设计,教师是希望通过类比得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但事实上,小学中的乘法和中学的有理数乘方都是一种数学定义,我们只能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个概念,学生的自主探索无从谈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才是有效的探索活动呢?笔者认为,首先探索的问题要有价值,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应该涉及到很多数学思考方法和数学思想.其次,探索过程应该是有组织的、有秩序的、有效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每个教师都要搞清楚学生探索知识的价值,要关注探索过程中渗透和突出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思想.

三、合作交流要关注情感、态度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往往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小组成员交流时存在障碍,小组成员参与层度参差不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不容乐观导致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要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合作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告诉他们“教学相长”的道理,帮助他人不但可以得到同学的尊重,在交流中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合作学习中,大家是平等的,大家要互相尊重.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同学都应该遵守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要包容他们“美丽的错误”,尽情地让学生“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四、课堂评价要多元化

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成败主要看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改善.

如在七年级上册《走进圆形世界》时,利用七巧板设计图案时,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利用本组成员的七巧板设计一幅寓意拼图并附上合理解说.各个小组因为所用七巧板块和数量不同,设计寓意不同,因此作品也不一样.在每组同学合作完成之后将本组作品粘贴在画板上,然后每个组指定一个学生当解说员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他各组为其作品打分.之后每组派一名同学为其点评.最后讨论决定哪个组作品最好,哪个组作品最有创意,哪个组作品难度大……通过小组之间的互评,让每个同学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获得团队的肯定及成功的喜悦.

课堂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激励手段,它不单单来自老师,同伴中、团队中获得的认可,学生感受更加自在,更加乐于接受,更能在集体中找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更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责任编辑:金 铃)

猜你喜欢
玻璃球口袋创设
弹玻璃球
浪漫口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颦一笑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