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

2009-12-21 10:00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年9期
关键词:知青书记

王 松

作者简介王松,男,祖籍北京。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现在天津市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主要写作小说。曾在《人民文学》《收获》《花城》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春天不谈爱情》《歌·谣》《鱼》等十余部,中篇小说自选集《阳光如烟》《蟾蜍怒放》《王松作品集》(四卷)等。迄夸出版、发表小说作品一千余万字。2004年获天津“青年作家创作奖”。中篇小说《红汞》曾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双驴记》曾获《小说选刊》“2003-2006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选刊》“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小说奖”等,并被改编为电影。同时创作有大量的小品、相声和歌词作品,并多班在国内获奖。1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收音机和报纸上经常会推出一个什么人物,然后是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再然后就是掀起一个热火朝天的向这个英雄人物学习的高潮。这样的英雄事迹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英雄人物的事迹本身,或简单或曲折,或平凡或壮烈,但大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二是英雄人物的日记,或平实或深刻,或发自内心或充满警语警句,但读来都会令人振奋且发人深省;三是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多是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坚定刚毅且掷地有声,让人看了不仅激情澎湃而且会感到热血沸腾。记得那一年的秋天又涌现出一个英雄人物,叫什么名字已记不清了,好像是在黑龙江省一个江边林场插队的知青。当时报纸上和收音机里几乎每天都在宣传他的感人事迹。他的事迹也的确很感人,那一年的秋天突然洪水泛滥,林场堆放在江边的木材泡到水里,眼看就要被汹涌的波涛卷走。当时这个英雄人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一个念头立刻像闪电一样在他的脑海中划过,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洪水就是敌人!险情就是命令!他想到这里向身边的同伴大喊一声:跟我来!然后就带头跳进奔腾的江里。江水很急,到处都是漩涡,这个英雄人物却毫无惧色,当他将一堆一堆的木材推到江边之后,自己也终于用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就这样,他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当时看了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我一连几天都感到惴惴不安。我不断地在心里问自己,我也是一个插队知青,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我会为了保护那些木材而奋不顾身吗?我想,我没这个把握。这个想法让我很沮丧,一度甚至感到有些自卑。我比那个英雄人物只小几岁,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呢?高林也同样很沮丧。但他的沮丧却与我截然相反。高林做梦都想成为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一直在向我抱怨,为什么我们插队的这个村庄附近就没有一条江呢?为什么我们这里就不闹一次洪水呢?他就像一个急于想展示自己却又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每天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对高林说,英雄人物并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当的,这要有机遇,也就是适当的机会,这种适当的机会是包括很多种因素的,往往缺一不可。但我尽管这样说,我却不得不承认,在高林的身上的确存在着当英雄人物的潜质。从这一点看,高林应该比我要强。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如果有了适当的机会高林的确可以成为英雄。在开展向这个英雄人物学习的活动不久,我和高林遇到一件事。当时我们插队的这个村庄已开始将收割的玉米归仓。所谓归仓,也就是将收到场上的玉米脱粒,然后用粮囤囤起来。粮囤是用苇席做的,将苇席连接起来围成圆形,待将粮食装满,再在上面用席子苫起来。那是一个下午,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我和高林将最后一筐玉米抬到上面倒进粮囤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我们是站在粮囤的跳板上,所以看得比下面清楚,我发现,这个粮囤正在一点一点地向旁边倾斜。粮囤倾斜显然很危险,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倒塌,而如此一来这一囤粮食也就都要倾泻到泥水里。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第一反应是有些迟疑。我已经看清了问题的所在,粮囤倾斜的原因是底下基座的一块木板由于没有垫实塌陷下去,所以尽管粮囤只是微微倾斜,但它倾斜到一定的角度立刻就会轰然倒塌。这时如果跳下去将松动的木楔重新钉进去,粮囤还有可能保住,但这样做也很危险,倘若没能挽救住粮囤,倾泻下来的玉米粒也就会将底下的人活埋,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当时迅速地在心里算了一笔账,那时的玉米是6分钱一斤,而粮囤里大约有5000斤玉米,也就是说,即使这一囤玉米都倾泻到泥里,生产队也不过是损失300元钱,我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生产队里价值300元的财产吗?也就在我这样迟疑的时候,高林显然也已发现了危险,他立刻毫不迟疑地从粮囤上跳下去。我这时才醒悟过来,我意识到如果再晚一点下去粮囤就有可能倒塌,于是连忙也紧跟在后面跳下去。但是,高林跳到地上并没有跑开,他立刻找了一把木槌就直奔粮囤的底下,然后用后背用力顶住倾斜的粮囤。他的目的显然是想先用自己的身体将粮囤顶正。高林的肩膀很单薄,身材也并不高大,但他这时却像一根刚劲有力的木梁靠在那里,两只脚已经深深地陷进泥里。然而他这样做却非常困难,可以想象,一个盛满5000斤粮食的粮囤是很难被撼动的。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想法,立即又用木槌拼尽全身的气力将松动的木楔重新钉进去。就这样,粮囤保住了。高林直起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长长舒出一口气。高林做这件事前后不过用了将近3分钟时间,而我却亲眼目睹了一个英雄人物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英勇事迹的全过程。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事发的当时只有我和高林两个人,并没有第三个人在场。高林也为此感到有些沮丧。我想对高林说,这就是我所说的一个人要想成为英雄人物所需要的适当的机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无论你做出什么事迹,都必须要有能使你成为英雄人物的人看见,否则就只能甘当无名英雄,而无名英雄和收音机报纸上宣传以及我们学习的英雄人物虽然本质相同,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我想了一下,还是没将这些话说出口。这件事以后,高林请我喝过一次酒。他在喝酒的时候对我说,事后他越想越感到后怕,当时那个粮囤倘若真的倒塌下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这样说起来,他也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了。他说这话时不停地用眼睛一下一下地看我,接着又说,其实英雄人物的事迹都是在事后被别人说出去的,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这个英雄人物,他在事发的当时就已经牺牲了,他的事迹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呢,自然是他身边的人向有关领导说的。我立刻明白了高林的意思。他是在暗示我,想让我将这件事告诉村里。但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告诉村里为好。首先是我的身份,我并不是当地人而是一个知青,一个知青去村里为另一个知青说这种事,总让人感觉有相互吹捧之嫌。再有就是这件事的性质。其实这件事如果认真分析起来是很难讲清楚的。那个粮囤原本好好的,它是在我和高林装满粮食之后才发生倾斜的,是

不是我们装粮食的方式有什么问题?如果这样想,我和高林就应该也有一定责任。但我毕竟喝了高林的酒,所以不好将这些话直接讲出来,于是就绕了一个弯子问他,有必要告诉村里吗?他想了一下,对我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事,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他这样说罢又飞快地看了我一眼。我当然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他说的其实只是半句话,那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比如说你,你在当时就没有做到,你不是已经被那个快要倒塌的粮囤吓得不知所措了吗?我的脸立刻有些发热,沉了一下才讪讪地问,难道……你就这样想当英雄人物吗?高林喝了一口酒,抬起头很认真地反问我,当英雄人物有什么不好吗?我被他问得一愣,张张嘴,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他把脸凑近我说,有些事恐怕你还不知道。高林告诉我,他在学校时曾有一个同学,他哥哥下乡插队是去内蒙古,只因为有一次从河里捞出一个贫下中农,还是个死的,一下就成了英雄人物,接着没过多久就被保送去复旦大学上学,后来还被分配到北京的一个什么部里当了干部。还有一个同学,他姐姐在农村插队时不知干了什么事,成为当地的英雄人物,很快就被挑到部队上去,据说后来还被送去解放军的指挥学院学习,一毕业就是连级军官。高林说到这里,眼神就有些飘忽起来。他说,英雄人物并不一定都要牺牲,牺牲了还有什么意义,要当就当活着的英雄,只有活着,所有的事情才有价值。我这时已经明白了高林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他渴望当英雄还不仅仅是想被保送上大学,想去部队当军官,他本身就喜欢那种被人簇拥的感觉,无论到哪里都是鲜花,都是掌声,被人采访,被人拍照,去各种场合演讲,参加这样或那样的活动。我想,高林是一个热爱荣誉的人,他真正渴望的其实是这些。2我经过认真考虑,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村里的大队书记。我插队的这个村庄一共有三个大队书记,除去一个正职抓全村工作,还有两个副书记,一个分管生产,另一个负责民兵,也包括我们知青。管我们的这个副书记姓马,叫马有根。马有根书记生得眉目清秀,身材修长,看上去不太像农村人。他只有三十来岁,按年龄原本是当不上副书记的。但他的家庭背景有些特殊。据说马书记的父亲在抗日时期曾是这一带的游击队长,手使一把独撅龙手枪,百步穿杨神出鬼没,让日本人闻风丧胆。后来他在一次与敌人的遭遇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所以,马书记说起来也算是烈士后代。马书记平时说话很少,表情也有些忧郁。据村里人说,在我们之前村里还来过几个知青,马书记曾与其中的一个女知青谈过恋爱。那个女知青长得很漂亮,眼睛大大的,皮肤也很白,看上去像一个电影演员。她与马书记的性情也很相投,两人谈了一段就好到如胶似漆的程度。但后来这个女知青在马书记的帮助下被保送去城里上了大学,从此一去就再也没有音讯。这件事对马书记的打击很大。所以,马书记对我们这批知青就总是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有时似乎很亲近,也有时又表现出莫名的敌视。我对马书记说了关于高林抢救生产队粮囤的事。马书记听了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那个粮囤现在怎样了。我告诉马书记,粮囤已经没有问题,事后生产队里派人将粮囤加固了一下,险情已彻底排除了。马书记点点头,只是哦了一声。我和马书记是站在我们集体户的院子里说这件事的。马书记好像有些心不在焉,一边听我说话,不时地用眼角朝旁边瞥一下。我发现,马书记是在看杨娟。杨娟是高林的女朋友。据高林说,他和杨娟在学校时同班,而且都是学生干部,经常在一起研究工作,就这样好上的,所以插队时两个人就一起来到我们村。杨娟这时正蹲在院子的角落里为高林洗一件蓝上衣。上衣是咔叽布的,泡到水里很硬,所以杨娟洗起来就有些吃力,不时地将衣服拎起来抖一抖然后再泡进水里。马书记在这个中午来我们集体户是通知杨娟,第二天上午跟他一起去县里开会。马书记告诉杨娟,这次的会很重要,是全县基干民兵积极分子经验交流会,每个公社只能去三到五个人,他是费了很大劲才从公社为她争取到的一个名额。马书记还暗示杨娟,可不要小看这个积极分子,并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而且今后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就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杨娟听了却只是笑笑,对马书记说,她在村里根本不是基干民兵,平时连枪都没摸过,怎么可能去当积极分子。马书记听了就很耐心地为她讲解,基干民兵不像军人,并不需要什么加入组织的严格手续,按照毛主席《论持久战》的伟大思想,全民皆兵,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是基干民兵,这跟摸没摸过枪没有任何关系。但杨娟又说,她第二天上午没时间,她已跟高林约好,要去赵村的知青集体户办事,赵村集体户有一个她和高林中学时的同学,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他们定好要去看看他。马书记听了立刻严肃地问,是去看同学重要,还是去县里参加积极分子会重要?杨娟说当然两个都重要,但她并不是什么积极分子,所以去看同学就更重要了。马书记听了张张嘴,没再说出话来。这时,马书记似乎突然想起来,又回头对我说,你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我知道马书记说的是关于高林抢救生产队粮囤的事,心里一阵高兴。于是连忙问,写成什么形式,是汇报材料还是表扬好人好事的文章。马书记说,当然是汇报材料,最近公社知青办正需要这方面的事迹。马书记所说的公社知青办,全称叫“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办公室”,平时专门负责我们插队知青的管理工作。马书记正这样说着,高林拎着镰刀从田里回来了。他走进院子刚好听到马书记说的最后一句话,于是看看马书记,又看看我,问要汇报谁的事迹。马书记哦一声,说,我正在跟王松说关于粮囤的那件事。高林似乎没听懂,眨眨眼问,粮囤的事,粮囤的什么事?马书记有些奇怪地问,你自己做过的事情,难道忘了吗?高林立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笑得不太自然。马书记又对我说,你抓紧时间把材料写好,明天上午就送到公社去。高林连忙问,明天上午……就把材料送去公社?马书记说是啊,这几天知青办正在让各村汇报关于知青的先进事迹。马书记说到这里又似乎有些遗憾,看一眼高林说,可惜你明天上午有事,不然跟着一起把材料送过去,也可以当面再把那天的事向知青办的张主任讲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高林立刻问,谁说的……我明天上午有事?马书记没说话,只是回过头去看一眼杨娟。高林对马书记说,我明天上午没什么事。马书记问,你……真的没事?高林说真的没事。那好吧,马书记点点头说,你明天就一起去公社吧。3马书记让高林和我一起去公社,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心里隐隐地有种感觉。我并不希望高林一起去。高林却显得很高兴,第二天上午去公社的路上一直在对我说他这段时间学习英雄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和那天抢救粮囤时的思想活动。我心里很清楚,他这样对我说不过

是想先将头脑梳理清楚,也就是做好腹稿的准备,这样一会儿到了公社知青办,他就可以思路清晰而且很有条理地将自己想说的话全对知青办的人讲出来。我得承认,在高林的身上的确具备当英雄人物的潜质。他不仅反应机敏,表达能力也很强。在这个上午,我和他一起来到公社,我只将写好的汇报材料交给知青办的张主任,然后就不用再说什么话了。高林立刻抢上前来,先告诉张主任,他就是这份材料上写的高林,然后就将那天发生的事从头至尾详详细细地又对张主任讲述了一遍,他先说了那个粮囤大约有多高,里面大约装了多少粮食,然后又说了当时的地上有多么泥泞,如果粮囤倒塌下来,粮食倾泻到地上会造成多大损失。当然,他最着重讲的还是那个粮囤倾斜的程度以及当时站在下面的危险性,倘若那个巨大的粮囤真倒塌下来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张主任对高林并不熟悉,但是对他的口才很感兴趣,一边注意听,还不时地将他随口说出的一些很有光彩的话语在本子上记下来。但是,当高林说到最后时,张主任却显出有些失望。张主任一直想听到的是在这场事件中生产队还有更多的集体财产受到威胁。张主任也会算账,高林已经说了那个粮囤里装的玉米大约有5000斤,也就是价值约300元,一个价值300元的事件显然不够规模。其次在这样一场事件中即使没有牺牲至少也应该有受伤或流血的情节,没有受伤,也没有流血,这就总让人感觉还不够壮烈。因此张主任一再叮问高林,在事发的当时他受没受伤,流没流血。然而高林并没有领会张主任的意思,他告诉张主任,由于自己及时果断地排除了险情,所以他并没受伤也没有流血。张主任听了放下笔,合上本子,点点头哦了一声,然后说,他会很认真地看一看这份汇报材料。接着又说,最近各村报上来的材料很多,但大多是一些琐事,虽然于细微处也可以见精神,从这些琐事中能看出我们当今知青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可是要想树为典型,还总觉得分量不够。张主任说到这里就皱皱眉头。他告诉我和高林,现在别的公社已涌现出很多典型人物,报到县里很受重视,如果我们公社再找不到典型就要落后了。张主任这样说着收起材料,就将我和高林送出来。我感觉到了,张主任对我送来的材料并不太感兴趣。这让我有些失落,同时也感到不平。尽管高林在这件事中没有受伤,也没有流血,但他在当时毕竟是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的,这是我亲眼所见,张主任怎么能因为他没有受伤流血就认为这件事不够分量呢?难道干出这样事迹的人都必须流血牺牲才能成为英雄人物吗?但是,高林的感觉却跟我不一样。他从公社一出来就显得很兴奋。因为张主任在说话时曾流露出,最近正准备去县里报一批典型人物的事迹,而且又表示,他还要再仔细看一看这次送去的汇报材料,这就让高林充满希望。他反复问我,这份给张主任送去的材料是怎样写的。我告诉他,这份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粮囤那件事的详细过程,我特意将这件事上升到“以粮为纲”和“抓革命,促生产”的高度。第二部分是高林在平时的一些表现,比如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业学大寨的挖渠工程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等。第三部分则是他说过的一些豪言壮语,比如“不怕苦和累,干劲增百倍!”再比如“不怕牺牲和流血,广阔天地炼钢铁!”以此来说明他在粮囤那件事的关键时刻冲上前去并不是偶然的,平时就很注重自己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高林听了眨一眨眼,似乎想不起自己在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我立刻为他解释,写这种材料就是这样,要善于总结和发挥,你平时虽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类似的话总还是说过的,这样提炼出来就朗朗上口了。高林听了越发兴奋起来,为了向我表示感谢,也想庆贺一下,当即要请我喝酒。我对喝酒从来没有多大兴趣。医生曾告诉我,在我的体内比普通人多一种酶,这种酶对酒精有很强的消解作用,所以喝酒就像喝水,没有任何感觉。而更令人奇怪的是,我无论喝了多少酒身上都没有一点酒气。因此我一向认为喝酒没有任何意义,或者干脆说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但高林坚持要请我喝酒,他说即使我不爱喝酒,请我吃一顿饭总还可以吧。我见他的盛情难却,就只好跟他走进路边的一个小饭铺。我没有想到,就是这顿饭,竟然改变了我后来的命运。我和高林在这个中午喝了很多白酒,大约有一斤。就这样一直喝到下午。我当然没有任何感觉。高林却不行了,先是由兴奋渐渐开始胡言乱语,再后来就语无伦次了。我看一看天色已将近傍晚,就搀扶着他从小饭铺里走出来。幸好公社离我们村不太远,只有五里路。但就是这五里路,我扶着他跌跌撞撞地走回来时天也已经黑下来。这时已经远远地能看到村庄,高林的酒也渐渐醒了一些。他说走不动了,想歇一歇。我就扶他在路旁的水渠边坐下来。秋天的夜晚风很清爽,天是透明的深蓝色。银白的月光洒落到田里,将砍倒的高粱映得像一个个白色的雪堆。深深地吸一口气,能闻到空气中飘浮的一丝粮食成熟的醇香。就在这时,我突然看到田里闪过一个黑影。我吓了一跳,脱口朝那边喊了一声,谁——?!但再定睛看时,却并没有发现什么。这时我就感觉浑身的汗毛一下竖起来。我看清楚了,在路边的田里是一片破败的坟茔,刚才的那个黑影就是闪到一个坟堆的后面不见了。这时高林也清醒过来。他问我什么事。我轻声告诉他,刚才有个黑影,在坟堆的后面一晃就不见了。我得承认,高林的警惕性的确比我要高。他立刻意识到,田里还有收割下来没有运回村去的高粱,于是低低地说了一句,有人偷粮食!然后就起身朝路边的田里猛扑过去。我这时原本想拉起高林赶快离开这里,我想不管那田里是人是鬼,都与我和高林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还没等我拉住他,他就已经像条猎犬似的窜进那片坟地。他这时的动作突然灵活起来,但在跳到那个坟堆的旁边时还是趔趄了一下。我连忙过去扶住他。他却推开我的手,比划着做了一个从两边包抄的手势。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想让我从左边绕过去,他从右边绕过去,这样就可以将躲在坟堆后面的那个黑影捉住。但我这时已经没有这个心思,我只想尽快离开此地,我拉了高林一把,意思是让他快走。但是,也就在这时,我突然看到那个黑影从坟堆的后面站起来径直朝旁边窜去。我借着月光终于看清了,这黑影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我认识的人。他是附近赵村的地主分子,叫赵金福。我们村和赵村联合开批斗会时,我曾经亲手押过他,所以这时我借着月色一眼就认出了他。接着我就看清了,田里还扔着一只箩筐,里面装了一些零散的高粱穗。果然,赵金福是来我们村的田里偷高粱的。我知道赵村的阶级斗争意识比我们村要强,所以对待“黑五类”分子也更加凶狠,甚至很严酷,据说他们村几乎不给“黑五类”分子任何口粮,只让这些人吃野菜和树叶,他们说这些阶级敌人在旧社会让贫下中农吃尽了苦,现在也该让他们尝一尝这种苦的滋味了。在这个晚上,赵金福一定是饿急了才跑来我们村偷粮食的。这时赵金福已朝坟地的外面逃去。显然,他是吓坏了。当时在农村偷秋收粮食是要被视为重罪的,何

况赵金福是被管制的黑五类分子,他这样偷粮食如果被抓住是什么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这时高林的酒已经彻底醒了,他立刻变得斗志昂扬起来,朝着赵金福逃跑的方向大喝一声,站住!然后就起身追上去。我也只好跟在他的身后朝那边跑过去。但就在这时,我的一只脚突然被田里的高粱茬子狠狠绊了一下。高粱用镰刀砍倒之后,地面上还留有三寸左右的茬子,这些茬子都很锋利,像一把一把的尖刀立在田埂上。我这样跑着被绊了一下,由于惯性身体猛地一跌就横起来,向前冲了一段才重重地落到地上。我立刻感到身上一阵剧痛,哼了一声就不能动了。这时跑在前面的高林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停住脚步跑回来,他想将我扶起来,但我连忙向他摆手,我已经感到肩膀腹部和大腿几处疼痛难忍。我意识到,是高粱茬子扎在了我的身上,尽管还搞不清楚被扎了几处,但能感觉到,扎得很深,而且正有很多血从身上流出来。我似乎听到了那些血从我身体里流出的汩汩声,它们涓涓地四处流淌着,渗进我身子底下的土里,将泥土也浸润得温热起来。这时高林也已经看出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叫我先不要动,然后就起身飞奔回村去喊人。我趴在田埂上突然感到一阵恐惧。我觉得身上越来越冷,渐渐地意识也模糊起来。周围秋虫的叫声似乎越来越远,田野里的月光也变成了黏稠的红色。接着,身体在一点一点地下沉,然后就昏过去。4我再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公社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前围了很多人。高林正对马书记和杨娟说着什么。他的身上仍然散发出浓重的酒气,但说话的频率很快,吐字也很清晰。他好像正在说着关于赵村的那个赵金福的事情。他说刚刚去赵村了解过情况,那个赵金福回村以后企图畏罪自杀,从生产队里偷了一瓶“1605”农药喝下去,但幸好被村里及时发现,给他灌了一些脏东西把农药都吐出来,现在已经没事了,赵村的基干民兵将他关到仓库里,已严格地控制起来。高林说到这里发现我醒过来,立刻跑去叫来医生。医生来到我的床前为我检查了一下,问我有什么感觉。我艰难地说,伤口很疼,而且……浑身没有一点气力。医生点点头说,你失血过多,身上无力是正常的,好在你很年轻,应该很快就能恢复。我看一看病房的窗外,外面正有明亮的阳光照射进来。我艰难地动了一下,又感到身上一阵剧痛。我问,现在是什么时候?马书记走过来,说我从昨晚一直昏迷,现在已是第二天上午。医生告诉我,我的伤势并不很重,只在肩膀、腹部和大腿根部被扎伤了几处,而且都不太深。但是很危险,其中扎在腹部的伤口距离心脏只有几寸,倘若再往上扎一点后果就很难设想了,再有就是大腿根部的伤口,刚好是扎在股动脉的旁边。医生这样说着笑了笑,又用带有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说,你很幸运啊,两处伤口同时躲过要害部位,这还真不多见。这时马书记说,他和杨娟还要回县里继续去开基干民兵积极分子的经验交流会,会期是三天,剩下的两天内容很重要。杨娟立刻说,县里的会她就不去了,她留在卫生院,看还有什么事情。马书记说卫生院这边有村里人照顾就行了,再说还有高林,他对这件事很清楚,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一会儿要带人过来了解情况,他正好可以汇报一下。高林立刻对杨娟说,你只管跟马书记去吧,我留在这里等张主任。杨娟看他一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嘴只好跟马书记走了。知青办的张主任是下午来到卫生院的,还带来了公社的宣传干事。张主任一看到我身上缠满纱布,上面还有斑斑血迹,立刻就兴奋起来。他先去医生那里询问了一下我的伤情,又问现在可不可以跟我谈话。医生说可以,从目前情况看应该没什么问题。张主任立刻就回来坐到我的床前,又让宣传干事在一旁拿出笔,打开笔记本,拉开要详细了解情况的架势。我当然明白张主任这时是怎样想的,他一定对昨晚的事极感兴趣,他这一次终于看到了受伤和流血,他甚至希望我伤得更重一些乃至牺牲了才好。但我这时却并不想说话。我躺在病床上回忆起昨晚发生的事情,觉得没什么意思。赵村的那个赵金福虽然是地主分子,但他不过是因为没有吃的实在饿急了才跑来我们村的田里偷粮食,况且如果认真说起来还不算是偷,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看清了,赵金福不过是在田头捡了一点收割时撒落的高粱穗,这些高粱穗就是不捡也会烂在田里,这是其一。其二,我昨晚受伤也并不是因为制止赵金福偷粮食,事实上赵金福一看见我们就已经扔下箩筐逃走了,我只是自己不小心在田里绊了一下才被高粱茬子扎伤的,这应该与赵金福没什么关系。所以,我看了看张主任,做出很痛苦的表情说,我现在还不能多说话,一用力身上的伤口就很疼。张主任立刻表示理解,连忙说,这样吧,你先把昨晚这件事的过程大致说一下,我整理材料要用,具体的细节过一两天,等你的伤好一些了再说也可以。这时站在一旁的高林说,昨晚我和王松在一起,还是我来说吧。张主任听了回过头,看看高林。张主任显然认出了高林,但立刻被他身上浓重的酒气熏得皱起眉头,于是又朝他看一眼问,你……喝酒了?高林点头承认,他说是昨天下午和我一起喝的酒,不过也正因为喝酒,所以傍晚回村时才遇到了这件事。高林确实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讲述昨晚发生的事不仅简洁,也很生动。他告诉张主任,昨晚的事很突然,也非常令人意外。当时他和我是在离村庄很近的田里发现地主分子赵金福的,赵金福正在疯狂地盗窃我们村的粮食。不过这个赵金福非常狡猾,他特意选择在一片坟地的附近,这样一旦被发现好便于躲藏。高林对张主任说,尽管他昨天下午喝了很多酒,几乎是被搀扶回来的,但是,当走过那片坟地时,一发现赵金福在偷窃生产队的粮食立刻就清醒过来,他清楚记得,当时他和我并没有考虑,也没有商量,立刻就毫不犹豫地一起朝田里扑过去。这时赵金福也已发现有人过来,连忙扔下偷窃的粮食躲到坟堆的后面,接着就朝水渠方向逃去。高林说,其实这时完全可以不去追他了,因为他和我借着月色已经认出这个人是赵村的地主分子赵金福,也已经看到他仓皇丢下的粮食,但是,他和我不约而同地想到要抓个人赃俱获,而且担心他下一步还要继续搞破坏活动,于是立刻又一起追上去。他说,王松也就是在这时,由于跑得用力过猛才摔倒在高粱茬子上的。我得承认,高林在向张主任讲述昨晚的过程时说得比较客观,除去在说地主分子赵金福那部分稍有夸大,其余的并没有刻意表现他自己,也没有将我们两个人的行为过于美化。张主任听了看一看高林,又看一看我,然后又回过头去看了看宣传干事手里的那个笔记本,似乎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他问,完了?高林说完了。张主任问,你们后来……没追到那个叫赵金福的地主分子?也没跟他展开殊死搏斗?高林说这时已经顾不上了,因为他发现我已负伤,所以立刻就跑回村去喊人了。张主任点点头,说好吧。然后又回过头来对

我说,你是为了保护生产队的集体财产才受伤的,这很好,你先安心养伤吧,我们回去要认真研究一下。张主任这样说罢,就带着宣传干事匆匆地走了。高林立刻兴奋起来,不停地在病房里走来走去。他对我说,他有一种预感,可能我们两个人要出名了。我对他笑笑说,这点事有什么好出名的。高林立刻走到我的床前,睁大两眼很认真地对我说,这件事可没有这样简单,赵金福是什么人?是黑五类,是被管制的地主分子,他跑到田里去偷粮食就不是一般的偷粮食了,这是破坏秋收,是搞阶级报复,如果从这个高度看咱们昨晚就是跟阶级敌人作斗争了。高林这样说着忽然愣了一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他说,对了,刚才还有一个细节忘记对张主任说了,当时赵金福的手里还拿着一把锋利的镰刀,而且已经凶相毕露,如果咱们追上去,他很有可能会狗急跳墙地朝咱们砍过来,那后果就更难设想了,可是你和我并没有惧怕危险,更没有被他凶恶的样子吓倒,照样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受伤的。他这样说着又低头想了一下,然后说,不行,我现在就去公社告诉张主任这个细节,这对他们可能很重要,也许在写上报材料时用得上。我想对他说,这样一点事,就没必要再去说了。但还没等我开口,他已经转身出去了。5高林下午一直没有回来。这让我感到有些奇怪。公社的办公所在地就在卫生院旁边,我想,高林去找张主任谈话总不会谈这样长时间。我不得不在心里佩服高林,他的阶级觉悟的确比我高,政治嗅觉也比我灵敏。他竟然从昨晚的事中看出如此重大的政治意义。我甚至感到有些遗憾,如果这时躺在病床上的不是我,而是他就好了。我很清楚,高林是多么渴望而且需要这样一个机会。高林是晚上回来的。他的情绪好像突然低落下去,一走进病房就垂着头坐到我的床前,半天没有说话。我看看他问,发生了什么事。他又沉默一阵才对我说,果然如他所料,这一次事情真的要闹大了。我一听就笑了,对他说闹大了还不好,你不是一直希望把这件事闹大吗。他抬起头看看我,嘴唇动了动说,是啊,可闹得再大……也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我一个人的事情?我听了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对他说,怎么可能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昨晚的事是咱们两人一起遇到的,也是一起经历的,怎么会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呢?高林摇摇头,没再说什么就起身出去了。他过了一会儿回来,才告诉我,他只把事情估计对了一半。他下午去找知青办的张主任时,张主任刚刚开完了会。张主任告诉他,公社已经做出决定,现在正是需要英雄人物的时候,而且需要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恰在这时发生了这件事,知青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与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英雄事迹,所以,公社准备大力宣传一下。但具体树几个典型却是一件很难定夺的事情。从以往惯例看,英雄人物的出现每一次大都只是一个,比如少年英雄刘文学,登高英雄杨连弟,拦惊马的英雄欧阳海,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等等,这一次如果说是“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王松和高林”,叫起来就不太上口,也有些哆嗦。同时树两个英雄人物的只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现在总不能再来个“知青英雄小兄弟”。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据向村里人了解,昨晚高林回去喊人时,脚步踉踉跄跄还带着一身酒气,这如果宣传起来就有损英雄人物的形象,英雄总不能是在酒后干出这番英勇事迹来的,因此经过再三考虑,公社最后决定,在宣传此事的时候还是只树一个典型,高林就不再提了。我听了立刻大感意外。我觉得公社将这件事本末倒置了。事实上昨晚真正表现英勇的是高林,果断地冲到前面去抓赵金福的也是高林,我只是不得不跟在他的身后,尽管我由于不慎绊了一跤被田里的高粱茬子扎伤了,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只把我一个人树为英雄人物的理由。我从心里为高林感到不平。我立刻说,事情绝不能这样办,等知青办的张主任再来时,我对他说。高林苦笑了一下,说还是算了吧。我说怎么能算了,总要实事求是。他说,你就是说了……也没用的。他这样说罢摇摇头,就起身回村去了。知青办的张主任和宣传干事是两天以后再次来卫生院看我的,还带来了一份材料。张主任告诉我,这是这两天整理出来的关于我的英雄事迹,当然只是草稿,还不完整,有许多具体细节尚待补充进去,现在只是让我看一看,先把大致的内容熟悉一下。张主任特意叮嘱我,公社广播站和县里宣传单位的人很快就会来看我,从现在起,这份材料上的内容就是唯一的口径,无论回答谁的问题都要以这份材料为准。我翻开这份材料看了看,立刻吓了一跳。我问张主任,这件事……怎么会是这样?张主任用力看看我,反问说,事情不是这样吗?我张张嘴,立刻明白了张主任的意思,他只是让我把这材料上的内容记下来,至于真实与否,或者说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并不重要。这份材料上说,我在那天晚上是刚刚从公社开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验交流会”,回村的路上心情格外舒畅,我在想着今年的秋天在“农业学大寨”的正确思想指引下又喜获一个大丰收,田里到处是收割下来等待运回村去的粮食,我看着这一切就不禁充满豪情地唱起歌来:“麦浪滚滚闪金光,田野一派好风光……”但就在我走到村庄附近时,突然听到路边的田里传来一阵异常的声响。我立刻警惕地站住了,定睛朝田里看去,发现邻村的地主分子赵金福正在鬼鬼祟祟地干着什么。这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有一个念头迅速闪过,是阶级敌人在搞破坏!于是大喝一声:站住!不许动!然后就朝路边的田里直冲过去。这时我已看清了,果然,地主分子赵金福正拎着一桶汽油疯狂地往田里的高粱上浇,他妄图烧掉贫下中农“农业学大寨”的胜利果实。田里的粮食是集体财产,绝不能让敌人的罪恶阴谋得逞!我想到这里就奋不顾身地扑向地主分子赵金福。这时赵金福发现自己的行径已经败露,立刻抽出别在身上的镰刀穷凶极恶地挥舞着朝我砍来。但我毫不畏惧,我的脑海中在这一瞬间闪出了无数的英雄形象,因此我并没有躲避砍过来的镰刀,而是勇敢地迎上去与阶级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可是我毕竟赤手空拳,凶残的地主分子赵金福一刀砍在我的肩膀上,我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就栽倒了,他接着扑过来又一连在我的身上砍了数刀,我忍着剧痛仍在高喊:“抓坏人!抓坏人啊……”我的喊声传出很远,惊动了村里的贫下中农,大家立刻举着火把朝村外跑来。当人们在田里发现我时,我已经奄奄一息地倒在血泊里。但是,我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是问:“阶级敌人……抓到了吗?”当我听说地主分子赵金福已被抓住,生产队的粮食保住了,我的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接着一阵剧痛就又昏过去……材料中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我说过的一些话,其中有两句我看着很眼熟,一句是:“不怕苦来不怕累,革命豪情增百倍!”另一句是:“不怕流血和牺牲,广阔天地逞英雄!”我想了一下对张主任说,这两句话不是我说的。

张主任看看我问,是谁说的?我说,好像是……高林说的。张主任很严肃地说,高林说过,但你也说过,虽然内容不太一样,可意思是相同的。张主任这样说罢,又用力地看看我。我稍稍迟疑了一下,还是抬起头问张主任,这份材料里……为什么没有提到高林?我说,其实在那个晚上,高林表现得比我勇敢。张主任似乎并没有听到我说的话,他指指材料说,这一份就留在你这里,一定要多看几遍,随时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起还要补充什么细节,可以让医院通知我,我立刻让宣传干事过来。这时站在一旁的宣传干事就又拿出笔记本,走过来对我说,你再想一想,平时还说过哪些类似的话?我问,你指的是哪些类似的话?嗯……就是……就是豪言壮语。我想了一下,一时想不出自己还曾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事实上我平时说话很少,而且并不喜欢那种台辙押韵朗朗上口的口号式语言。我告诉宣传干事,我好像没说过这样的话。宣传干事显得有些为难,但还是表示理解,点点头说好吧,我回去…“想办法吧。这时张主任又对我说,还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我问,什么任务。张主任说,你肯定没写过平时学习的心得体会吧?我一时没有听懂,问哪一方面学习的心得体会。张主任说,当然是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我迟疑了一下,只好如实告诉张主任,我们集体户平时很少政治学习。张主任听了皱一皱眉问,那你们每天收工以后,都干什么?我说喝酒,睡觉,或者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张主任点点头,嗯一声说,我已经想到了。张主任说着拿出一沓纸交给我。他告诉我,现在急需几份我关于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不仅向上级汇报的材料中要用,对外宣传的材料中也要用,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心得体会能直接反映出我的政治思想觉悟,因为要树立一个英雄人物不能只是事迹,那样会流于表面,还要有政治思想觉悟做支撑,而政治思想觉悟则要由平时政治学习的深刻体会来体现。所以,张主任说,现在他要交给我的任务是,我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写几篇这样的政治学习心得体会,文章不要长,但内容要充实,而且要紧密联系实际,最好能与向英雄人物学习以及广阔天地炼红心等几方面结合起来,再有就是语言要生动,要有力,还要便于推广和引用。我听了立刻意识到,这件事真的要麻烦了。张主任的用意显而易见,他其实就是想让我制造几篇英雄人物式的激情豪迈的文章,而更要命的是他要的还不是一般的激情豪迈,其中还要体现出对政治学习的深刻认识,这就有些难为我了。我平时最怵头的就是政治学习,尤其对那些枯燥抽象莫名其妙的政治术语,感到既不知所云更不知该如何理解。但我明白,张主任的要求是无法拒绝的,也不能拒绝。于是想了想说,我肩膀上的伤……但我刚刚说到这里,张主任立刻打断我,他说,他刚才已经去医生那里问过了,我现在的伤势恢复得很好,拿笔写字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张主任这样一说,我就无话可说了。6我用了两天时间总算将几篇心得体会赶写出来。张主任看了还比较满意,说我果然有思想觉悟,否则不会写得这样快。我当然不能告诉张主任,我是找来几本宣传资料汇编的小册子,从人家的文章里抄来的。那时还不讲抄袭,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收音机里广播的文章,印发的学习材料上的文章,基本都是一种腔调,所有文章的结构也都是一个路数。我完成了张主任交给的任务,就向他提出,我是否可以出院了,因为我觉得身上的伤确实已经好了,体力也已基本恢复了。但张主任听了却不同意。他不仅不同意,还让我立刻躺回到病床上去,说要对我的身体负责,一定要在这里再治疗一段时间。我明白张主任的用意。这段时间已经不断地有县里各部门的人来看我,我这样躺在病床上,可以增加我作为英雄人物的效果。张主任甚至要求医生,连缠在我身上的纱布也不要去掉,而且一定要用最初的纱布,因为那上面还留有斑斑血迹。张主任告诉我,县里的知青办要出一本画册,内容主要是反映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先进事迹,他们已经打来电话,说马上要派人来为我拍一些照片。张主任特意叮嘱我,拍照片时一定要将胸前带血的纱布露出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县里知青办的人竟是高林带来的。高林看上去情绪很好。他显然与县知青办的人很熟。来的人为我拍照片时,他一直跟着忙前忙后,还不时地在旁边出一出主意,说拍一个这样的角度或那样的角度是不是会更好。等拍完照片,来的人都走了,我才问他,怎么会跟县知青办的人搞到了一起。高林笑笑说,他刚从县里开完会,所以顺便就将知青办的人带过来。我问他开的什么会。他说是县知青办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主要是请各公社的知青代表去座谈一下,既为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也带有一点表彰的意思。高林告诉我,就在我住院这段时间,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又把他找去谈过一次话。张主任对他说,一定要正确对待这件事,公社领导这样决定自然有这样决定的道理,但并不等于就将高林做过的事全部抹杀了,恰恰相反,公社领导很清楚,高林同样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所以,希望他在外面说话时与公社的口径保持一致,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张主任说到这里就问高林,是否听懂了他的意思。高林当然听懂了,高林说请张主任放心,他绝不会在外面说不利于领导工作的话。张主任听了表示满意,接着就又提到粮囤那件事。张主任说,从粮囤那件事就可以看出,高林干出勇于保护集体财产的事绝不是偶然的,他在平时就很注意世界观的改造,所以思想才过得硬,关键时刻也才冲得上。张主任接着就告诉高林,县知青办要召开一个知青代表的座谈会,公社研究决定,准备派他去参加这个会。高林对我说,就这样,他就作为我们公社的知青代表去县里参加了这个座谈会。高林说到这里低头沉了一下,然后慢慢抬起头对我说,他现在已经戒酒了。我听了感到奇怪,笑笑问他,好端端的为什么戒酒?高林又沉了一下,才说,这件事他想起来就感到后悔,如果那天中午他没有喝那样多的酒,也许在那个晚上当场就将地主分子赵金福抓住了,而倘若真是这样,现在这件事也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他这样说着,有些羡慕地朝我瞥了一眼。我当然明白他此时的心情,但我想告诉他,当英雄人物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别看躺在这里挺风光,身边堆满鲜花,床头挂满锦旗,其实也很难受,每天都要接待一批又一批来这里探望的人,对领导要说一种话,对宣传单位的人又要说另一种话,还要被逼着看一些自己不愿看的材料,写一些自己不想写的东西,虽然是躺在病床上却被折腾得比下田劳动还要累。但我想了一下,又觉得这样说似乎有得了便宜还卖乖之嫌,所以话到嘴边就又咽回去。这时我忽然想起来,问他杨娟怎样了。这段时间我听到一些风声,好像马书记经常把杨娟叫到村外的瘦龙河边去谈话,下一步还准备培养她入党。我想提醒高

林,让他去对杨娟说一说,最好不要跟马书记走得太近,马书记想培养杨娟当然是好事,不过从马书记以往的为人看,他这样培养她的目的就不能不让人往多处想一想了。但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这样说似乎太直白,于是就换了一个方式对高林说,杨娟最近好像挺忙,其实……她不太适合这样忙。高林却对我的话并不在意。他告诉我,杨娟最近正在帮马书记搞一份总结,过两天好像还要跟马书记去别的公社取经。高林笑笑说,最近一段我忙她也忙,所以就只好各忙各的了。他说罢又告诉我,还要去公社汇报一下。然后就匆匆地走了。7接下来我也开始忙碌起来。每天来卫生院看我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县知青办和一些宣传单位,其他部门的人甚至别的公社听说了我的事迹,也都纷纷派人来表示慰问。有的时候一批人还没走,另一批人就已经等在外面。我按着知青办张主任的要求躺在病床上,连躺的姿态也是张主任亲自为我设计的,枕头要垫高一些,上身微微抬起,这样便于说话,也可以随时与来看望我的人交流,同时盖在身上的被子要稍稍往下拉一点,露出我胸前缠裹的纱布,说话时声音也要压低一些,放缓一些,这样反而会使人听得更清楚。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道具,今天被摆弄成这样,明天又被摆弄成那样,同时又像一台老式的手摇留声机,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放着同一张唱片。我机械地向来看望我的人们重复着同样的内容,我向他们讲述出事那天晚上的详细过程和每一个细节,当然也包括我在当时的每一个细微的思想活动,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知青办张主任和那个宣传干事为我写下的一些豪言壮语,我还要不断地重复自己在心得体会中写下的一些带有警语警句意味的深刻话语,有的时候甚至要将整个段落都背下来。渐渐地我说话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然后再讲什么,我对自己讲述的内容越来越熟悉,张主任给我的那份材料已经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由于重复的次数太多了,连我自己也认定这份材料中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我坚信自己在那个晚上曾与地主分子赵金福展开过殊死的搏斗,而且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及时出现,生产队里的粮食就会蒙受巨大损失。我也坚信自己身上的伤就是被穷凶极恶的地主分子赵金福用镰刀砍的,其中有一刀还几乎扎到了心脏,是医院的白衣战士奋力抢救才将我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每当我讲到动情处,甚至连自己也被感动了。我渐渐地有些恍惚起来,好像是在做梦,连自己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我在心里问自己,我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着很高的思想觉悟的人?一个为了保护集体财产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年轻生命的人?我为自己是这样一个人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来看望我的人听了我的讲述也都表示出同一个意思,他们被我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了,他们一定要将我的事迹带回去,让更多的人都来向我学习,同时希望我安心养伤,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身体养好了才能继续干革命,才能更好地在广阔天地炼红心。我就这样从早到晚接待一批又一批的人。由于来的人越来越多,病房门外也已经站不下了,于是就不得不在院子里排起长队,出来一批人,再放进去一批人,看上去就像是在等候向遗体告别。这样一来卫生院的秩序就被搞乱了,已经无法再正常工作。知青办的张主任一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好跟卫生院商量,专门为我腾出一个房间做病房。这个房间靠近院子门口,这样一来等候的人们就可以到院外去排队了。不过我有时也在心里问自己,我这样就是一个英雄了吗?8这天下午,马书记带着杨娟去公社办事,顺便来卫生院看我。马书记给我带来一个消息,说赵村的那个地主分子赵金福还是死了。赵金福死得很奇怪。发生偷粮食那件事以后,赵金福企图喝农药畏罪自杀,被村里的基干民兵及时发现就严格看管起来。后来公社武装部专门派人去赵村审问过赵金福几次。但赵金福每次交代问题说的都不一样,有时候承认,他在那天晚上就是企图搞破坏,想烧掉贫下中农“农业学大寨”的胜利果实。但有时也说,他趁着天黑溜到田里只是想偷一点粮食。还有时则说,尽管他在那天晚上实在饿坏了,去田里也没敢偷粮食,他不过是捡了一点撤落在地头的高粱穗。赵金福的态度将公社武装部的人激怒了,公社武装部的人认为他不老实,对问题不仅避重就轻还百般抵赖。于是就准备在村里召开一个声势浩大的批斗大会,打一打赵金福的气焰。但就在这时,赵金福又闹出事来。他在一天夜里偷偷钻进村里的牲口棚。村里喂牲口的饲料是高粱糠和麸子。所谓高粱糠,是用脱粒以后的高粱皮磨成的面,麸子则是用小麦皮磨成的面。赵金福就是闻到粮食的气味被吸引去的。他溜到牲口槽子的跟前,一见里面有拌了草料的高粱糠,立刻就不顾一切地用两手捧着吃起来。也就在这时,牲口棚里的饲养员发现了他,大喊一声扑上去打了他一木权。赵金福被打得跌倒在地,慌乱之中爬起来就仓皇地逃走了。第二天早晨,当村里的基干民兵来到赵金福的家里时,发现他已经死在了炕上。经对他家进行勘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只在灶上的铁锅里发现了一些吃剩下的高粱糠熬野菜。据分析,他有可能是从村里的牲口棚偷了一些高粱糠回来,连夜熬了一锅野菜,就这样,把自己撑死了。我听了这件事沉默很久,一时不知该说什么。马书记拍拍我的肩说,看来你的判断是对的。我抬起头,看看马书记。马书记说,这个赵金福就是想奔着集体的粮食下手的。我这时感觉脑子里有些混乱起来。我这段时间已在心里认定赵金福是一个穷凶极恶的阶级敌人,他是想搞阶级报复才妄图烧掉生产队的粮食,而现在他却被一锅高粱糠熬野菜撑死了,这似乎不应该是我所熟知的那个地主分子赵金福干出的事情。马书记冲我笑了笑,说赵金福也是死得罪有应得。我有些含混地说是啊,他……确实罪有应得。马书记又问我在医院怎样。我说还好,没有什么问题。马书记哦一声,又叮嘱我安心养伤,然后就准备带杨娟一起去公社。马书记带杨娟去公社是要到武装部汇报村里的民兵工作。但杨娟不想去。杨娟对马书记说,有马书记一个人去汇报就行了,她在这里等他。马书记听了立刻严肃地说,你不去怎么行,总结材料是你写的,村里民兵工作的很多情况你比我更熟悉,如果武装部的领导问起来,你还要当面汇报。杨娟说,我写总结只是给你帮一帮忙,汇报工作这种事我就没必要参与了。马书记立刻坚决地说不行,你一定要去,我对你说过的话难道你忘记了吗。杨娟一听脸就微微红起来。但她想了一下,还是说,我就不去了。接着沉了沉,又说,我……还有点事。马书记问,啥事?杨娟说,我要跟王松……说几句话。马书记这才点了点头,说好吧。他这样说罢就起身一个人走了。我看着马书记出去了,才问杨娟,要对我说什么事。

杨娟低头沉了沉,抬起头对我说,高林最近出事了。我听了吃一惊,连忙问,出什么事了?杨娟告诉我,高林那一次去县里参加知青座谈会回来,原本情绪很好。但他没过多久就跟马书记争吵起来。当时公社要开展冬季水利工程,为卫星河清淤。卫星河是我们公社一条重要的水利河道;因为是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那一年挖的,所以由此得名。马书记一接到公社通知就找到高林,告诉他,村里研究决定,这一次出河工准备派他去。但高林听了却说,他不想去。马书记问为什么。高林说这次河工一去就要两个月,他的手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县知青办找他也还有事。马书记听了立刻有些不悦,说你是咱们村的知青,当然要听从村里的调派,村里让你干啥,你就应该干啥。高林却立刻反驳说,话不能这样讲,村里的事情和县知青办的事情比起来,哪个更重要呢?马书记赌气说,如果你听县知青办的,那以后就去县知青办领工分好了。高林看着马书记也不肯示弱,他很认真地说,我如果在村里参加劳动了,村里就应该给我工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你是村里的大队副书记,这个道理不应该不懂,至于我为县知青办做什么事,他们给不给我报酬,那是我和县知青办之间的事,与村里无关,换句话说,我如果想为他们做事,就是一分钱报酬没有我也心甘情愿。马书记一听高林这样说脸色就越发难看下来,看一看高林问,你想过没有,你这样说话会是什么后果?高林这时火气也上来了,对马书记说,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你要威胁我吗?马书记冷笑一声说,我当然不是威胁你,我只是提醒你想明白了再说话,你不要以为去县里开过一次座谈会,有县知青办的人为你撑腰了,就不把村里放在眼里,你将来的事情还要村里说了算。应该承认,马书记的这番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作为一个知青,将来无论想上工农兵大学还是想选调回城,都要先由村里推荐,也就是说,如果过不了村里这一关是哪也去不成的。如果从这个角度讲,高林跟马书记这样争吵就有些反常。当时在村里,几乎每个知青都想竭力表现好一点,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跟马书记这样能决定知青命运的村干部拉关系,而高林怎么敢如此不顾一切地跟马书记这样说话呢?我知道,高林自从上一次的粮囤那件事以后一直对马书记心存不满。他曾经对我抱怨,说那一次如果马书记能在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那里说一说话,哪怕是站在村里的角度对他这种舍身保护集体财产的行为肯定一下,张主任都会更加重视这件事。但是,马书记却没有为他说一句话。高林曾对我说,这件事让他很失望。杨娟告诉我,高林最终也没去出这次河工,这让马书记耿耿于怀。马书记原打算等高林去出河工以后跟杨娟好好谈一谈。马书记曾向杨娟透露,他说知青集体户原来的户长被选调走以后,村里原打算让王松接替户长,但现在王松由于受伤,又被公社知青办树为先进典型,已经顾不上村里的事情,所以,他跟村里研究,就准备让杨娟接替集体户长的工作。但杨娟立刻表示不同意,她对马书记说,她不想也不适合当什么户长。马书记听了立刻批评她不要求上进。马书记说,针对她的思想问题,也包括今后为她的打算,准备跟她很深入地谈一次。但高林没去出河工,马书记也就没再提跟杨娟谈话这件事。杨娟说,如果高林去出河工,也许这一次就不会出事了。高林出事就在前不久。这时村里已进入冬闲,生产队派高林去放牲畜。生产队里的牲畜每到初冬季节都要去田野里放一放,吃一些干枯的冬草,这对牲畜很有好处,同时也可以为生产队节省一些饲料。那是一个上午,高林赶着几匹马和几头骡子去瘦龙河边的河坡上。当时天气很好,牲畜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高林看一看没什么事就坐到堤坡上拿出日记本开始写日记。高林自从下乡插队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不过他的日记从不给任何人看。杨娟告诉我,事情也就是在这时发生的。就在高林正专心致志地写日记时,一匹正在堤坡上吃草的枣红马突然朝河边走去。这时已是初冬季节,虽然河水还没有结冰,河面上也已飘起淡淡的寒意。可是不知为什么,这匹马一步一步地走到河边,然后就径直朝水里走去。但是,杨娟告诉我,关于这个细节,事后高林还曾向她透露过另一个版本,当时他是用一个玉米先喂了那匹马几口,然后随手丢进水里,也就是说,其实那匹马是为了吃那个玉米才下到水里去的。杨娟说,如果真是这样,发生后来的事情也就并非偶然了。当时那匹马一下到水里立刻就有些站立不稳。这一年的河水比往年要大,水流也很湍急,高林看一看那匹马很快就要被水冲走,连忙丢下日记本朝河边飞奔过去。但他还是晚了一些。他赶到河边时,那匹马已经走到了河心,由于水深,它只还露出两个鼻孔,正被河水冲着一点一点朝下游移动。高林来不及脱衣服就纵身跳进河里手脚扑腾着朝那匹马冲过去。然而他却忘记了一点,他并不会游泳,当他接近那匹马时,突然感觉两只脚够不到河底了,似乎身体在水里悬起来,接着就开始往下沉。他看到眼前是一片土黄色,耳边发出咕咕的水声,许多水从他的嘴和鼻孔涌进来,呛得他喘不过气。他拼命挣扎着将自己的头露出水面,也就在这时,他才发现,原来马是会游泳的,而且游得很自如,这时,那匹马一边舒服地在水里游着,还不时地打着响鼻,在水面上发出一串突噜突噜的声音。但高林这时再想回岸边却已经回不去了。他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嘴和鼻孔里灌满了河水,憋得肺几乎要炸了,而更要命的是身体还在一点一点往下沉。他没有想到事情竟会是这样。他用尽全身的气力伸出两手拼命抓了几下,抓住这匹马的尾巴,身体才勉强稳住了一些。这时那匹枣红马也似乎在水里游得尽兴了,转身朝河边游去。高林就这样,拽着马尾巴才被拖到岸边来。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严重了。高林这时已被河水呛昏了,爬上岸时仍然不敢松手,还死死地揪住那根救命的马尾巴,大概是那匹马被揪疼了,立刻咴咴叫着跳起来朝后尥了一蹶子,这一下正好重重地踢在了高林的小肚子上。高林立刻被踢倒了,只觉眼前一黑就昏了过去。当时河坡附近没有人。高林就这样一个人躺在草地上,直到中午,一个去河边打草的村人无意中发现了他,才连忙将他弄回村来。高林回到村里慢慢苏醒过来,但仍然不能动,稍稍一动就感到腹内疼痛难忍。村里人见他这样浑身湿漉漉地躺在河坡上,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高林只是说,他不小心被牲畜踢了一下。却并没有说出下河救马的事情。我听了想一想,担心地问杨娟,高林是不是被踢坏了。杨娟说,她曾劝他来卫生院看一看,但高林说不用,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杨娟说到这里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真不明白,他就这样想当英雄吗?9我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关于这件事,实际上杨娟对我说的是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那匹马自己莫名其妙地下河去的,而另一个版本则是高林用一个玉米将它引到河里去的。但无论是哪个版本,最后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高林不

顾一切地跳下河去救马,所以,我还是宁愿相信前者。我觉得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它的意义已经不在于事情本身。换句话说,究竟是高林救了那匹马还是那匹马救了高林也已经都不重要,关键是高林在跳下河去那一瞬间的动机。他在当时想的是要去救那匹马,这就足够了,而他自己并不会游泳他却已经忘记了,仅从这一点看,高林这一次就应该算是真正的英雄行为。什么是英雄?英雄首先是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在关键时刻还可以为了这个目标舍生忘死,可以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只要有这个动机和过程就已经够了,至于结果如何则是另外一回事。我由此想到英雄罗盛教。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在朝鲜是为了抢救落水儿童合身跳进冰窟里牺牲的,在当时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英雄。但是,可以想象,在那个上午,如果高林所面对的河里不是一匹马而是一个人,他也同样会跳下去,而且肯定会更加奋不顾身。这不是英雄行为又是什么?我想到这里,看一看病房墙壁上挂满的锦旗和身边堆放的鲜花就感到有些惭愧。我觉得这一切都应该属于高林。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听说了这件事却并没有什么反应。张主任只是淡淡地说,高林下河去救马?他是不是脑子有毛病?马到水里游得恐怕比他还要好呢,用他去救吗?我想对张主任说,这不是救不救马的问题,关键是他的精神,一个知识青年,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三番五次地奋不顾身见义勇为,难道这还不值得大力表彰一下吗?但我看一看张主任脸上淡漠的表情,立刻明白了,张主任现在已经将我树为一个众人瞩目的英雄人物,有了我这样一个道具就已经够用了,他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人。张主任对这件事的态度不仅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有些失望。接下来我也开始遇到了麻烦。一天上午,张主任突然来到卫生院的病房对我说,有件事要跟我商量一下。我看一看张主任脸上的表情,发现他似乎面有难色,于是立刻意识到,这大概不是一件对我很有利的事情。果然,张主任告诉我,这一年的冬季选调工作已经开始了,而且我们村里已将我的名字推荐上来。但他接着又说,不过公社领导认为,我现在不能走。我听了心里立刻往下一沉。所谓选调,也就是选拔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表现突出的知识青年招工回城,这是每一个插队知青梦寐以求的事情。我连忙问张主任,为什么我现在不能走。张主任沉了一下,对我说,你应该明白自己现在的状况,你是咱们公社树起的一面旗帜,现在你这面旗帜甚至已经打到了县里,连县知青办也号召全县的知青都来向你学习,你在这个时候怎么能走呢。我听了还是有些搞不懂,难道就因为我是全县知青学习的榜样,就不能走了吗。张主任说当然不能走,你现在已经不仅是为了保护集体财产而受伤的知青英雄,还是在农村扎根落户的典型,如果你这个典型带头先走了,那别人怎么办?张主任说,不要忘了,现在全县的两千六百多名知青可都用眼睛看着你呢。我立刻不再说话了。我直到这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作为一个全县闻名的知青英雄,一个被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选调资格。我想,这代价也太大了。我一连几天打不起精神。恰在这时,我突然发起了低烧,于是就借输液的机会把自己关在病房里,每天谁都不见。张主任听到消息立刻来卫生院看我。他对我说,他很清楚我在想什么,我现在并不完全是身体健康问题,主要还是思想。他提醒我说,作为我这样的知青典型要经受住考验,怎么能因为一次选调就把我给打倒了。他说,这样的考验以后还会有,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多,所以我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想告诉张主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如果我当初知道被树为典型的代价竟是要放弃选调机会,我是绝不会同意的。但我看一眼张主任,张张嘴,并没把这些话说出来。10张主任没有说错。这以后没过多久,公社就又有了推荐上大学的任务。这一次张主任没告诉我。我的心里也很清楚,他就是告诉我也没有任何意义,公社仍不会放我走的。所以,我也就没再问张主任。我是从杨娟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杨娟来公社的供销社买东西,顺便到卫生院来看我。她告诉我,这一次上大学她原本是有资格被推荐的,但她不仅没走成,还为此事跟高林闹翻了。我听了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她显得有些难过,低头沉了一下,才对我说,其实在最初的时候事情挺顺利。她一得到消息立刻就去公社武装部,找到武装部的江部长说自己这一次想去上大学,请江部长在公社的有关领导那里说一说好话。江部长听了当即表示,杨娟在村里一直表现很好,不仅坚持下田劳动还经常帮助马书记做一些村里的民兵工作。江部长说,杨娟写的关于秋季民兵训练的总结材料他很认真地看过,写得确实很好,不仅有文采,政治水平也很高。所以,江部长说,杨娟这一次完全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但江部长又说,不过还是要按公社规定的程序办事,根据有关规定,要先由村里把名单推荐上来,然后公社再层层审查层层筛选,在公社这里他当然可以为杨娟说一说话,可是关键还要村里先把她的名字报上来。杨娟一听立刻说,村星那边她可以回去说,马书记肯定会同意的。果然,杨娟回到村里对马书记一说,马书记当即表示同意。杨娟以为事情办到这一步就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就在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当她再去公社江部长那里打探消息时,江部长却告诉她,村里并没将她的名字报上来。杨娟一听只觉脑子里轰的一下,连忙赶回村来问马书记。这时马书记才告诉她,她的名字确实没有报上去。但马书记没有说出任何理由,只是对她说,上大学的事不用急,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杨娟直到这时才想起村里曾有人提醒过她的话。村里曾有人对她说,别看马书记现在这样培养你,将来无论选调还是上大学,他都不会让你走的。当时杨娟还不相信,问为什么。提醒她的人说,马书记过去已经吃过这样的亏,他培养了一个女知青结果飞走了,现在培养你,还会让你再飞走吗?这时,杨娟想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了,马书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她的名字报到公社去。杨娟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两眼盯着马书记半天没有说出话来。马书记原本还要跟她商量一下村里民兵下一步的工作。但她没说任何话,扭头就回集体户去了。当天晚上,马书记又来集体户找杨娟。这时杨娟已哭得两眼通红。马书记耐心地对她说,要跟她谈一谈。又说集体户里不方便,还是到外面去说。然后就带着杨娟走出来,径直来到村北的瘦龙河大堤上。杨娟对我说,其实她在当时就已经觉出跟马书记来大堤上有些不妥,已经这样晚了,又只有她和马书记两个人。但她不知马书记要对自己说什么,所以就只好跟过来。马书记在这个晚上先对杨娟进行了批评,说她娇气,只为了上大学这一点事就闹情绪,有小资产阶级思想。又说无论他自己还是村里别的干部都对杨娟寄予很大期望,只要她踏踏实实地在村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来无论上大学还是选调招工应该都不成问题。

杨娟这时也已渐渐平静下来,她明白自己将来的命运还掌握在马书记的手里,因此不能把关系搞僵,于是也就不再说什么。接下来马书记又跟杨娟谈了很多,他为杨娟描绘村里将来的美景,又说作为这一代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杨娟这时已经没心思再听马书记说这些,但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后来马书记说得激动起来,就问杨娟冷不冷。杨娟立刻说有些冷。杨娟这样说的意思是想告诉马书记,她想回去了。但马书记却立刻将自己的上衣脱下来,披在杨娟的身上。也就在这时,恰好被从大堤上迎面走来的高林看到了。高林在这个晚上被村里安排来瘦龙河的大堤上放冬水,他扛着铁锹走过来时,一看到马书记和杨娟立刻站住了,脸上露出惊异的神色。这时马书记仍在为杨娟披衣服,一只手还搭在杨娟的肩上。马书记抬头看到高林,也愣了一下。但他立刻笑笑问,今天夜里……是你值班放水吗?高林没说话,仍然看着马书记搭在杨娟肩上的那只手。马书记立刻将手收回来,对高林说,我……正在跟杨娟谈工作。这时杨娟对马书记说,你先回去吧,我跟高林还有点事情要说。马书记一听就连忙转身走了。但是,高林看着杨娟身上披的那件马书记的上衣,仍然没有说话。他就这样看了一阵,然后扛着铁锹从杨娟的身边径直走过去了。杨娟告诉我,就从那天晚上,高林再也没跟她说过话。11我没有想到,我也遇到了大麻烦。这一年的元旦过后,我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了。先是由低烧转成高烧,而且持续不退。卫生院的医生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为我换了很多种不同的药物,但仍然不见奏效,有时高烧勉强退下来,但立刻就又升上去。接着我就感到身体越来越虚弱,渐渐地连走路的气力都没有了。这时我已作为全县知青学习的先进典型,经常被各公社请去作报告,当时叫讲用,也就是向大家宣讲自己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心得体会。这样的讲用形式一般对讲用者的要求很高,不仅口才要好,思路的条理要清晰,还要有很好的体力,否则连续几个小时激情澎湃地讲下来是很难支撑的。麻烦是出在一个上午。在那个上午,我应邀去一个叫东棘坨的公社讲用。当时台下坐了两百多名知青,还有一些当地干部。起初我并没感觉有什么异常,只是觉得有些口干,气短。但讲到一半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阵阵发黑,心跳得几乎喘不上气来,接着就已经浑身大汗淋漓。主持讲用会的人发现我的脸色不对,连忙在一旁小声问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只是点点头,却已经说不出话来。我感觉周围的一切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主持人的嘴在冲我一下一下地动着,可是他说的什么我却一点都听不见。我挣扎着想站起来,但只动了一下就昏倒在台上。我这一次直接被送去县里的人民医院。经医生仔细检查,说我的身体果然出了大问题。医生先问我,此前究竟是怎样受的伤。我听了迟疑一下,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如果实事求是地讲,我当然是被田里的高粱茬子扎伤的,但我这段时间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为人家讲用,却一直都在说是被地主分子赵金福用镰刀砍伤的。我这时凭直觉意识到,被高粱茬子扎伤和被镰刀砍伤在医学意义上很可能有着关键的不同。果然,医生告诉我,从我身体目前的状况看,身上的伤口应该不是被金属利器砍伤的。所以,医生对我说,现在这个细节很重要,我究竟是怎样受的伤,希望能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我只好如实地对他们说出来,我身上的伤是被高粱茬子扎的。这就对了,医生点头说,如果是这样,问题的原因就找到了。医生告诉我,经过化验,发现我的体内感染了一种罕见的霉菌,而田里砍倒高粱后的茬子上很可能就有这种霉菌。初步分析,我应该是这样被感染的,在我被高粱茬子扎伤时,这种霉菌也就进入了我的伤口,后来伤口的表面虽然痊愈了,但这种霉菌却留在了体内。医生说到这里,表情就有些凝重起来。我看看医生,小心地问,问题是不是很严重。医生说很严重,目前还没有能控制这种霉菌的药物,至少县医院没有,所以,他们建议我尽早去大城市的医院看一看。我听了立刻有些紧张起来,但还是故作镇定地问医生,这种霉菌究竟有多厉害,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几个医生听了相互对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说,还是抓紧时间回城去看一看吧,说不定城里的医院还能想出办法。我意识到,这一次是真的遇到大麻烦了。我没跟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打招呼,准备从县城直接回家去看病。我这时已经有些慌了手脚,什么知青英雄,什么扎根典型,我想,只有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生命一切也就都没有意义了。高林在这个晚上闻讯来县医院看我。我一见他立刻吓了一跳。我只有一个多月没有见他,发现他竟然像是变了一个人,脸很瘦,皮肤泛黄,一头长发乱糟糟地看上去很憔悴。我发现他在说话时仍然下意识地按着小肚子。我想,大概他被马踢的内伤还没有好。我已听杨娟说了,自从那一次高林在村北大堤上碰到杨娟和马书记在一起,没过多久他们就正式分手了。两个人都没说为什么,就这样淡淡地结束了。据杨娟说,高林不久前又在村里出了一件事。这件事虽然不大,却很危险,而且连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都知道了。按照往年的惯例,村里入冬以后要积春肥,为养猪场的猪圈起猪粪。起猪粪不仅很脏,也很辛苦,要光着脚跳进猪圈,冒着恶臭将圈里的猪粪一锹一锹挖出来,所以谁都不愿干。但在出事的那个中午,高林却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腿带头跳进猪圈。猪圈的围墙是用土坯垒起来的,约有一米高,里面再向下挖两尺多深,猪就养在里面。起猪圈一般是将积存在池子底部的猪粪挖出来,但在那个中午,高林却不知为什么竟然挖到了土墙的下面。这样一挖就危险了,土墙先是悬起来,接着突然就向里倒塌下来。当时这个圈里有几口肥猪,而且养得膘肥体壮都已快要出栏,倘若被土墙砸在下面生产队就要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就在土墙倒塌的一瞬,高林立刻扔下铁锹奋不顾身地朝那几口肥猪扑过去。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几头猪的腿脚竟比他还要灵活,他还没有扑到近前它们就早已窜到安全的角落躲避起来,反而是高林自己,被土墙重重地压在了下面。杨娟对我说,当时幸好压在他身上的只是土墙的一角,倘若整个土墙将他压在粪里,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在这个晚上,高林的脸色很忧郁,看得出他的心情很不好。他告诉我,他又开始喝酒了。他想拉我去街上好好喝一顿,跟我聊一聊。但我这时已经没有喝酒的心情。我告诉他,我明天还要赶路。他说,少喝一点,不行吗?我说,还是算了,不喝了。他问,为什么?我犹豫了一下,想告诉他我现在的病情,但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勉强笑笑说,等我回来吧,回来以后陪你好好喝一次。高林有些失望,又坐了一阵就回去了。12我没有想到,这竟是我和高林最后一次见面。我这次回城里看病就再也没有回农村去。我的身体确实出

了很大的问题。城里医院的医生为我检查之后,得出的结论与县医院的医生基本一致,他们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我感染的这种霉菌很顽固,而且溶进血液里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身体的各个脏器,而更严重的是,他们目前也找不出任何有效的控制方法,只能摸索着尝试。我这时反而感到轻松下来。我感染了这种莫名其妙的霉菌,也就相当于得了不治之症,一个得了不治之症的知青英雄要无限期地留在城里治病,这自然是名正言顺的。我想,我终于可以不用再回去当那个英雄了。如果从这个角度说,我这一次也算病得其所。半年以后,我在街上无意中遇到杨娟。杨娟这时也已经病退回来。当时的上山下乡政策还是很人性化的,如果插队知青确实有病,而且有医院的诊断证明,确属不适宜在农村参加农业劳动,可以无条件地回城,这在当时称为病退。杨娟就这样,不知在哪里搞了一张患有高血压症的诊断证明,就病退回来了。我一见到杨娟立刻问她高林怎样了。杨娟低头沉了一下,才告诉我,高林已经出事了。杨娟说,高林是在几个月前出的事。关于这件事始终是一个谜。后来公社和县里也曾来人调查过,却一直没有查出结果。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年的春天高林被村里安排去开拖拉机。我们村里有一台四轮的“东方红牌”拖拉机,但只有20马力,由于功率太小不适合农耕,就一直被村里当作运输工具使用。高林的父亲是多年的卡车司机,因此,高林对机械方面的事也略懂一些。他负责开拖拉机以后,对车很爱惜,只要没事的时候就将机盖打开,擦拭里边的每一个部件。当时有一张很著名的照片,雷锋站在汽车前,手里拿着一块抹布,仰起头面带微笑地正在擦拭汽车。于是高林也学着雷锋的样子拍了一张这样的照片,还拿到县知青办去让他们刊登在当时的《广阔天地》报上。出事是在一天傍晚,当时高林刚去县里送玉米秸回来,于是就将拖拉机的机盖打开,拆下里面的部件逐一擦拭。杨娟说,事后从现场分析,高林应该是在一个盆里倒了一些汽油,将机械部件放到汽油里浸洗。但就在这时,突然轰的一声,那个盆里的汽油竞燃烧起来。事后公社和县里来调查的人始终感到困惑不解。经向高林身边的人了解,他平时从不吸烟,而当时在那台拖拉机的附近也没有任何火种,那么这火又是从哪里烧起来的呢?汽油的燃烧是爆燃,因此那盆汽油一烧起来立刻就无法控制。高林的身上很快也被溅上汽油燃烧起来。但他这时已顾不上自己,当他发现火势正在向拖拉机蔓延,连忙将那只燃烧的火盆朝远处踢去。而这时他自己也已被烧成了一个火人,只向前跑了几步就跌倒在地上,然后将身体蜷成一团不停地在街上滚动,很快就滚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待村里的人们朝他跑过来时,他身上的火已经渐渐熄下去,只剩了一团发黑的骨架。人们发现这具蜷缩的骨架仍还保持着一个姿态,似乎在胸前紧紧地抱着什么。有人试图将他的身体打开,但只是轻轻一碰,这具骨架立刻就散开了。这时人们才发现,他胸前抱的竟是拖拉机上的一个部件。公社知青办的张主任赶来村里时,高林散落的尸骨已被收拢起来,装进一个箩筐里。张主任看了说,高林毕竟是为了保护集体财产牺牲的,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于是,马书记让人钉了一口薄薄的棺木,然后将公社卫生院的一个医生请来,把高林的尸骨重新在棺木里拼接成一个人形,就拉去村外埋了。杨娟说,知青办的张主任还亲手在高林的墓前钉了一块木牌,上写:知青英雄高林之墓。我听了半天没有说话。我也在心里想,是啊,那个盆里的火,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杨娟忽然抬起头,看看我。她说,其实……这件事……我立刻抬起头问,怎么?她轻轻叹息一声,摇摇头说,算了,还是……不说了……我想,不说也罢,无论怎样,高林这一次总算当上英雄了。原栽《花城》2009年第4期原刊责编申霞艳本刊责编黑丰创作谈:《事迹》的心得王松小说《事迹》发表以后,一位搞文学评论的朋友打来电话,说这篇东西跟我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样。我不禁暗暗佩服这个朋友,毕竟是搞评论的,果然目光如炬。写小说往往也像说话,话说得多了,就会有疲惫感。这种疲惫感会使小说走向平庸。这是我最担忧的,也是每一个小说家最难克服的。在写《事迹》之前,我就陷入了这种感觉。其实故事和人物早已有了,却不知这一次该如何写,似乎总是兴奋不起来。一段时间偶然去东莞小住。在那边每日与朋友相聚。东莞艺术圈有著名的“三剑客”。分别是书法家邓新江,剧作家王康银和作曲家陈赣洲。一次诗人王一丁为我的新居写来一首贺诗。新江兄特意录了装裱起来。新江兄的作品在书法界向以灵动著称,每一笔都气韵贯通。纵观如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细看又像蝶衣蝉翼纤毫毕显,如此一幅酣畅的墨迹挂到墙上,不仅使我的陋室蓬荜生辉,也让我看了心里陡然而动。我想,这幅看上去犹如浸在溪水里的作品,它的随波荡漾熠熠闪烁,不正是我一直追求而又触摸不及的那种文字感觉?当天晚上,剧作家康银兄做东。康银兄的一部剧作刚刚又在省里获了大奖,于是大家起哄,一定要他置酒。康银兄欣然应允。喝酒时他谈起这一次获奖的剧作,由此又说到他在戏剧上的追求。他认为戏剧的构成关键在“冲突”二字。却也要看是如何的“冲突”,情感的冲突是冲突,情节的冲突也是冲突,外在的冲突是冲突。内在的冲突也是冲突。康银兄一番话。又使我幡然醒悟,由此我想到我将要写的小说《事迹》。席间作曲家赣洲兄来了兴致。赣洲兄正在做整理客家山歌的工作。这里还要说上一句,其实此东莞三剑客都是江西的客家人。赣洲兄整理客家山歌自有他独特的路数。他追求的是在客家的原汁原味上再融进时代的元素与气息。他这样说着,三剑客便不禁一起唱起家乡的山歌。这一晚我喝醉了。我每一次写小说时总会感觉像画一张面孔,这张面孔是逐渐清晰起来的。而这一次,我却在客家的山歌中,在康银兄的“戏剧冲突”中,在新江兄的那幅书法作品中,分明看清了《事迹》的表情,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情。非常生动的表情。于是,不久,我就在“翠华榭”里写出了这篇《事迹》。他说:王松的小说很好看。这种好看源于小说奇诡的故事内核所呈现出来的传奇性。他的小说在冷静平缓的追忆中,往往埋藏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王松把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具化为一种恩怨纠缠,斗智斗狠的冲突状态,以凸显人的精神所受到的创伤和扭曲。可以说,没有情节诡秘的恩怨纠缠就没有王松的小说,他的这种传奇性。超越了一般的故事,在暴露人性,表达情感上,在小说文本的构成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从而形成奇诡的意象,凝聚了极大的张力。——陈建功对知青生活的书写,王松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不动声色的惨烈和波澜不惊的残酷,在重返历史语境中显示了笔力和在知青题材上的巨大洞见。他剥离了过去在知青文学创作中添加的各种意识形态因素,他的中篇小说对知青文学的贡献日后将会更深刻地被体察。——孟繁华王松具有从微小的事物出发。自如地推演小说的能力。这种叙事方式。非常舒缓自然,也干净利落。——叶开

猜你喜欢
知青书记
知青岁月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读书记
难忘知青岁月
集书记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看书记
二 知青的婚姻选择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