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影
父母的爱是最基本的、有效的教育,正是有了父母爱的教育,张格嫣予,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女孩,才能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出镜父亲张文质:教育学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保卫童年》《教育是慢的艺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等。说起养育孩子的秘诀,张文质在电话里大笑说:“爱她呀!”身为人父人母,爱孩子是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去爱。对于张文质来说,爱孩子就是接纳她、支持她,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她沟通。张格嫣予,这个被称为“90后新锐作家”的女孩,在小学毕业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夜空中飞翔的精灵》,那一年她12岁;初二时,凭长篇小说《当天使飞过》获得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最具潜质奖,并出版小说《被诅咒的游戏》,那时她也只有14岁;目前,她的新书也即将面世。然而,张格嫣予并非是个天生就聪慧的孩子,她甚至有一点“笨”,一度非常惧怕考试,讨厌排名,有时考试之后就大哭。面对这个不太适应应试教育的女儿,张文质和爱人一直坚持用爱的心去接纳她、陪伴她、支持她,让孩子从内心得以成长强大。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接纳那个“笨小孩”小时候的张格嫣予最大的特点就是“慢”,做什么事情都慢腾腾的。别的小孩1岁多基本学会了走路,可是张格嫣予还只会爬;别的小孩已经会10以内的加减法了,张格嫣予刚刚能从1数到10;别的小孩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张格嫣予常常要伏在桌子上写大半天。这个凡事都比别人慢半拍的笨小孩,曾经让父亲张文质深感失落,他和爱人都是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妻子怀孕后,朋友都预言这个继承了爸爸妈妈优秀基因的孩子,将来一定更加出色。可是张格嫣予似乎除了语言表达能力稍强之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天赋。不过爱孩子的本能很快就让张文质从低落中走出来。张格嫣予从小体弱多病,平均每隔半个月就得去一次医院。有一次女儿高烧不退,张文质抱着小小的女儿在医院跑上跑下挂号、输液、取药。当女儿痊愈时,张文质牵着她的小手一起回家。路上,女儿兴致勃勃地问他,“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呀?”“小鸟在天上飞怎么不回家?”张文质看着眼前这个欢呼雀跃的小人儿,心中豁然开朗,孩子是生命最神奇的赐予,有什么能比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更重要呢?“几乎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对孩子怀有期望,可是孩子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种种期望而改变,如果强加父母的意志到孩子身上,期望往往会落空。”张文质说,经历了无数次女儿生病,自己和爱人抱着女儿辗转于各大医院,最后看着女儿一点点地康复,每次内心都经历了一次洗礼。孩子是脆弱的、幼小的,如果父母不能接纳她,她该怎么办呢?张文质和爱人约定,不做残忍的父母,接纳女儿的一切—她孱弱的身体,还有她的“笨”。只要女儿身体好,健康地长大,成为一个善良的、诚实的人,就足够了。如果她将来会小有成就,那他和爱人一定会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接受这额外的赐予。既然女儿走路晚,那就先让她爬个够吧!女儿计算慢,那就温和地告诉她“别着急”“专心写”就好了。张文质发现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竟发现了女儿好多闪光点。比如,从小就爱听故事的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热爱阅读,张文质就给她买了好多绘本、童话书。女儿读完了故事常常会跑过来和爸爸妈妈分享读后感,这时,张文质和太太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认真地倾听,愉快地接受女儿的分享。张格嫣予就这样一本一本地读下去,从《格林童话》一直读到《小妇人》《傲慢与偏见》等。张文质和太太都很鼓励女儿阅读,每天大人下班忙完家务,女儿放学写完作业,一家人都各自读书。但是,对于张格嫣予来说,除了记住许许多多的故事外,似乎阅读对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甚至连她的作文水平都没什么改善。张文质对比过她和别的孩子的作文,还是别人的作文更加好一点儿。张文质心中稍稍有些遗憾,自己和妻子都是学中文的,读了那么多书,似乎只把读书的习惯遗传给了女儿而已。直到有一天,张文质发现自己的书桌上有一首诗,题为《当泪水沉入我的心灵时》,上面还有涂涂改改的痕迹,没有署名。张文质非常惊讶,诗文不乏模仿的痕迹,但是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已经难能可贵了。于是他在书房大呼小叫:“哎呀!豆豆,快来看呀,了不得了!”引来了张格嫣予,张文质拿着那首诗:“这首诗写得简直太棒了!”张格嫣予瞪大眼睛欣喜地问:“真的呀?”从张格嫣予的反应看,张文质觉得这真是她自己写的,而后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一番。“豆豆,非常棒!写出这样的诗的人只能是天才,太了不起了,如果你这样写下去的话,到小学毕业的时候肯定能出一本书!”张格嫣予大受鼓舞,一有空就琢磨着创作,果然到她小学毕业的时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夜空中飞舞的精灵》。父母首先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当张文质和爱人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女儿时,才擦亮眼睛,看到了女儿身上的优点、长处,才能适时而恰当地鼓励女儿找到自己的突破点。不做应试教育的帮凶—爸爸妈妈站在你这边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学者,张文质一个学期经常要听百余节课,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使他对应试教育的弊病有着深切的了解和体会。在张格嫣予上学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这个“笨笨的”女儿不至于被成绩困扰,让这个笨小孩能够快乐健康地长大。他甚至和爱人商量好,决不因为成绩差而批评女儿。小孩子考试失败已经很苦恼了,在学校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她心里一定很难过,如果回到家爸爸妈妈再批评她,一定会对她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在张格嫣予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张文质接她回家。女儿平常都是叽叽喳喳说不停,今天却异常安静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满腹心事的样子。张文质问她:“豆豆,今天学校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吗?”张格嫣予小声说:“爸爸,我数学没及格!”张文质心里一惊,因为上一次数学考试,张格嫣予的数学成绩就从90多分降到了80多分,这一次居然没及格。“没关系,今天到家后,吃完妈妈做的红烧鱼就和爸爸一起找找原因吧!”张文质故意说得轻松愉快,让女儿觉得成绩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格嫣予一听老爸轻松调侃的语气,也跟着开心起来。回到家,张文质找了两份和学校难易程度相仿的试卷,请妈妈做裁判,和张格嫣予一起掐时间测试。结果发现张格嫣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分数是90多分。又测试了一次,分数和第一次差不多。张文质想,问题可能出在孩子的心理状态上。第一次成绩下降孩子可能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以至于她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使孩子数学不及格。随后张文质找到了女儿的数学老师了解情况,数学老师认为张格嫣予成绩直线下降是学习态度不认真造成的。张文质请老师帮自己一个忙,如果下次考试张格嫣予的成绩在80分以下,就不要把试卷发给她,而是告诉她:“考得不错,试卷已经直接给了你爸爸。”并请数学老师能经常夸夸她,鼓励鼓励她。张文质知道女儿更需要来自老师的认同,没想到老师反问:“我夸她什么?”这让张文质惊讶不已,他想不到老师竟然找不到女儿身上的优点!尽管老师并不理解张文质这种似乎是逃避问题的做法,但还是配合了,至少不会因为女儿的成绩下滑而严厉批评她了。女儿得到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老师的理解,很开心,从此数学考试发挥基本正常。这件事情之后,张文质觉得要为女儿寻找一位更适合她个性的老师。恰逢张格嫣予所在的这所小学改建,全体师生将搬到破旧的校舍。张文质借此时机,将女儿转到另一所不起眼的小学。朋友都很不解,张文质解释说,这所小学虽然不是重点,又离家远,可女儿的新班主任陈敏是个非常好的老师,热爱学生且支持张格嫣予写作。事实上,小学四年级到毕业,这段时间也是张格嫣予过得最开心的时候。
上了初中之后,升学压力骤增,9门功课几乎每门都是两周一测验,每月一小考,而且每次考试之后,各科排名和总分排名直接贴到公示栏里。张格嫣予的压力很大。有一次她一进家门就大哭:“妈妈,这次我又没考好。”同时张文质也被老师警告:“以你女儿现在的成绩肯定上不了重点高中。”言之凿凿,让张文质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他不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自己丢面子,他担心女儿是否能够承受得住来自成绩、排名的压力。一次次的考试在一点一点地摧毁女儿的自信,女儿似乎越来越不快乐了。他和爱人商定和女儿进行一次长谈。他们告诉女儿:不管考多少分,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站在你这一边。要是能考上一所一类高中当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紧,爸爸妈妈可以想办法让你到一所好一点的学校寄读。爸爸妈妈都是从乡下的中学读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在爸爸妈妈心里,女儿健康第一、幸福第二、品行第三、个性第四、学业第五。并且爸爸妈妈相信“扬长远胜于避短”,继续支持女儿阅读和写作,至于数学成绩由女儿自己把握,爸爸妈妈以后都不过问。当时张文质和爱人也不确定与女儿深谈之后会有什么效果,不过女儿似乎没有那么看重成绩了,为了排名回家大哭的事情也逐渐减少。有一次张格嫣予考试又考得不好,拿成绩单给家长签字的时候,张文质和太太都只说了些鼓励的话。过了几天一家人吃晚饭,张格嫣予突然说:“你们都没骂我,我心里感觉真好!”女儿的话让张文质感到欣慰,又有几分酸楚。听孩子说话—做会倾听的父母张文质认为,养小孩,小时候要多和她说话,鼓励、引诱她说话,锻炼小孩子表达的同时,父母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上学后,要听孩子说话,父母在这个时候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孩子旺盛的表达欲望才能有一个出口,同时父母的倾听能让孩子得到关注。这样孩子和父母才可能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模式,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她才会愿意主动和父母沟通。张格嫣予小时候,体弱多病,张文质和爱人都尽可能多地增加孩子待在户外的时间,只要孩子没有生病,每天傍晚都会带着她满小区转悠。张文质笑称,整个小区都认得一个矮矮的爸爸和一个瘦瘦的女儿。在散步的过程中,张文质常常和女儿玩一种“造句”游戏。作为发起人的爸爸有优先权,他说了一个字:“河。”女儿马上接:“一条大河。”张文质又说:“这是一条长满了水草的大河。”女儿说:“这是一条长满了水草的大河,河面下住着一个好大的妖怪!”⋯⋯游戏到最后,成了一个父女俩共同编的故事。这样的游戏在张格嫣予上学前一直都在进行。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也更加愿意和爸爸妈妈交流了。从女儿上幼儿园起,张文质每天接送。早上出门时,孩子是兴奋而沉默的,而晚上回家则是疲倦而多语的。坐在后座上的女儿,通常很兴奋,和爸爸分享在学校的所见所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锻炼,和张格嫣予深厚的阅读基础,不仅让张格嫣予在小学时即出了书,还让她在初二的时候,凭借7万字的长篇小说《当天使飞过》,斩获了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最具潜质奖。那年她才14岁,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张文质更看重的是女儿和父母之间良性的互动与沟通。而这个过程中激发的女儿的文学想象力,只是沟通的副产品。如今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和孩子的这种沟通,在该鼓励孩子多说话的时候,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在父母该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没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青春期特别容易叛逆。“你辛辛苦苦地将孩子养大,发现他宁可对着电脑也不愿意和你多说一句,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张格嫣予初中毕业即远赴澳大利亚求学,一家三口常常通过电话、邮件交流。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不过女儿和父母之间依然没有疏离。张文质和太太对女儿很放心,除了对女儿独立个性的了解之外,更多的是出于和女儿之间良好沟通的自信。因为10月即将出版新书,张格嫣予常常把书稿分章节发给爸爸妈妈看。有一次,妈妈没有及时看,女儿问她意见时,只能敷衍几句。女儿察觉了非常生气,还冲动地挂了电话。第二天女儿写来邮件说,自己是因为妈妈没有认真看自己书稿的这种行为而生气,并不是和妈妈生气。张文质说:“这么远的距离,女儿遇到什么困难,我和太太真的只能从精神上支持她了,好在女儿处理问题和情绪的方式都让我们很欣慰。”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神奇的力量。身为父母,张文质和太太在教育女儿时,也常常感到迷茫和矛盾。每当不知道改怎么办的时候,张文质就遵从爱的原则。孩子出生时,很多东西是一次性给定的,身为父母能做的就是从内心接纳就好了,顺便辅以正确的方式。在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拥有幸福,其他的所谓名利只是爱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