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导演金依萌:先找自我,再找真爱

2009-12-21 10:00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男友爱情妈妈

罗 丹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指的是:死看死守的妻子一定会培养出一个防守技艺高超的丈夫,只是她不知道而已。——摘自《非常完美手册》天赋、才华、美貌⋯⋯这些词,用在金依萌身上是恰当的。更何况,她的人生经历还如此传奇:会填词谱曲的专业歌手、20岁就写出爱情哲学的漫画家、电影《非常完美》章子怡亲选的女导演⋯⋯依萌有着双子座特有的两面性,一面是喜欢一切新鲜事物的时尚导演;而另一面的她,只要一回到家,就会自动转换“频道”—做回美丽的小女人和传统的大孝女。要深刻“修炼”,才能练就“金身”依萌生在哈尔滨,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工程师。小时候,妈妈买来一根冰棍,第一口肯定是自己吃,然后才轮到女儿。于是,依萌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一有什么新东西,首先会想到妈妈,其次才是自己。这个“冰棍教育法”让依萌印象太深刻了,她后来总是感慨:“妈妈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大孝女,以至于后来为了我妈去学我不想学的专业。” 从小,爸爸希望她能乖乖地努力读书,长大后像自己一样从事研究工作;而妈妈因为十分喜欢声乐,便一心培养她唱歌跳舞学艺术。考大学时,妈妈坚持让读普通高中的女儿报考中国音乐学院,还为依萌请来最好的音乐老师、报最好的学习班。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那个夏天,为了筹齐依萌的学费,妈妈不辞辛苦地四处寻找赚钱机会:去夜校上课、帮人改卷子⋯⋯“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不顾一切牺牲自己,这份爱是可以传递的。”依萌理解妈妈的辛苦和希望,学习起来特别卖命。最终,依萌如妈妈所愿,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意大利歌剧表演系。然而进入大学后的依萌,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不喜欢那个“曲高和寡”而让她感觉到寂寞的地方,在那里她始终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于是,她开始“不务正业”,学画画、写歌、出唱片,还出版了两本漫画集⋯⋯大学毕业后,她去电视台工作,然后尝试着拍音乐电视。MTV是用故事来讲述音乐,在拍的过程中,依萌发现自己其实是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我就该是个导演。”依萌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在2001年,她抱着对电影的无限向往,毅然抛下一切,奔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习电影。刚去美国时,许多美国同学都对她不以为然:“一个中国人来学什么电影?”当依萌想请同学帮忙时,他们都显得很不情愿,甚至双手叉腰看着她,根本不动。想要的镜头都拍不出来,依萌急得哭了。然而被孤立的依萌并不甘心,“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解决问题。问题永远存在,但总有解决的办法。”努力终究换来了回报,2004年,依萌的毕业作品《第十七个男人》获得了美国电视艺术和科学学院颁发的“全美大学生艾美奖”。得奖之后的依萌意识到“只拍过一个短片得再多奖也没用”,于是她决定留在好莱坞。那段日子,她“狂写”剧本,等待一个真正拍长片的机会。此后的3年,金依萌靠卖剧本、拍广告、MV和纪录片养活自己,日子过得辛苦但不沮丧。直到2009年,章子怡看中了依萌的剧本,并一起合作完成了电影《非常完美》。电影放映后大获全胜,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这个年轻而又执著的女导演。6年的潜心“修炼”,终于让依萌实现了当导演的梦想。2009年9月,当依萌得知《非常完美》的票房超过9000万时,她喜极而泣。有人问她如何写出了这般“完美”的爱情剧本时,她小声地回答:“要珍惜恋爱和失恋,那会让你学会成长。”要珍惜自己的秘密,才能赢得爱情“男人讨厌女人猜疑,因为她们常常猜准。”“初恋的情人喜欢用眼睛说话,老练的情人习惯用肢体说话。”这些话出自依萌在20岁时写成的一本漫画书《爱情“三明智”》里,对男女话题,依萌表现出了坦率、机智和幽默,很多人甚至把她的漫画拿来和朱德庸比较。她身边的人总是感到好奇:“你才20岁,哪里来的那么多爱情感悟?”依萌自嘲这是因为自己曾被人甩过。那年,读大一的依萌经历了一场脆弱的初恋。对于那场一见钟情的爱,她形容当时的自己“幸福得以为地球上喘气的只有我们俩”。很快依萌就决定,要把自己的心全都掏出来给他。可是,当依萌一脸羞涩地准备靠过去时,对方竟然选择转身离开。他居然先提出了分手,这让第一次投入感情的依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依萌决定用她独创的花招一步步把他追回来。于是她费尽心思写了一封信给他,信里极其深情地重温了两人相处的点滴;还把以前他送给自己的小玩意儿再次送回去,她想勾起他的回忆⋯⋯这些正是电影《非常完美》中,苏菲所使用的花招。而其他的花招,诸如“改头换面”、“化敌为友”、“宽容理解”,也都被依萌一一使用过。没想到,这些方法真的有效,缘分居然回来了。时隔多年,尽管两人早已分手,但依萌却很感谢他:“年轻时候的爱情很单纯,且充满着激情,但激情很快会过去。比如那个男孩,我当初不顾一切地爱上他,是因为喜欢他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但现在呢,他已经变成了秃顶。”从那以后,依萌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爱情。因为天生胆子比较小,依萌特别惧怕看到爱情腐烂变质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失恋,聪明的女人会从失恋中学会成长。恋爱是认可彼此的共同点,而分手是痛恨对方的不同点;恋爱是美好的,分手也应该是。”每次恋爱,依萌都会去征求妈妈的意见。“他这个人有个小小的臭毛病,但除了这个,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妈妈想了一会儿回答,“可是你要知道,如果这个小毛病你不去面对和解决,它或许就会影响你们的感情。”每次和男友闹别扭,依萌也会难过地向妈妈倾诉:“我现在心情不好,不想出门。”“面对感情最重要的是自爱,当你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别人又怎么会来爱你。”妈妈的一番话点醒了依萌,于是她立刻忘记不愉快,穿上漂亮衣服,张罗着约朋友逛街。去美国读书后,依萌发现中西方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国男人看来,女人为他洗衣服是爱他的表现;但美国男人即使在热恋中,也表现得很独立。有一次,依萌感冒了躺在床上,抽着鼻涕给男友发去短信寻求安慰。要是中国男友,一定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她的面前,紧张得抱起她就上医院;但这个西方男友却觉得,你既然生病了就应该把自己放在角落,养好了再出来见人,免得把感冒传染给别人。依萌最后总结,还是亚洲男人比较会疼人,这样一想,干脆就甩了那个西方男友。但经过那场恋爱,也让依萌发现,西方男人在爱情上比较尊重个人隐私。于是,依萌也从不跟现在的男友谈自己过去的恋情,即使对方很好奇,她也会很认真地说:“我不想告诉你。”藏好自己的隐私,其实是对过去恋情的保护。如果你告诉了对方,那么他一定会永远记在心里,要是哪天闹矛盾了,一定会被拿出来做比较。对于“相爱”,依萌认为:“两个人不一定非要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真正需要的是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帮助。既然是他的女朋友,就该做女朋友该做的事情。男人永远是需要照顾的,在大男人面前做小女人的时候是很幸福的,但很多女人都忘了这一点,一心想做强大的女人,这是很无聊的事情。”《非常完美》拍完之后,许多人觉得里面的爱情招数都很有意思,很想试一试效果。于是,2009年9月,依萌又借势推出了一套新的漫画书《非常爱情手册》,里面的招数更为丰富有趣,还有一些令人爆笑的“歪招”,比如“排山倒海”、“寻死觅活”、“狗仗人势”等等。她想通过这本漫画书传达出一种“乐活”的爱情观,即使遇到情感困境,千万别寻死觅活,要保持幽默的心态。“女宁浩”“张艺谋第二”“成功的商业片女导演”,这些都是媒体给予依萌的评价。面对这些,依萌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但她并不感到忐忑:“我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它不会改变我生活的轨迹,我还会和以前一样,写剧本、拍电影、画漫画,依旧在‘未知的电影世界里冒险,依旧在追寻那一份‘完美的生活。”

猜你喜欢
男友爱情妈妈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the boyfriend look 装男友
刷新
刷新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