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进入新的时代,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目标及形式发生重大变革。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更加注重教学情感与价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利用学科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学科内德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品德、意志、心理及民族感的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会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关心自然环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的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协作、学会生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俗话说,有德无智是庸才,无德有智是危才,有德有智是良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志才。”课堂时间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平台,传播知识就是传播幸福——诺贝尔。那么如何利用化学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呢?下面,笔者谈谈个人实践的体会。
一、利用中华民族化工发展的兴衰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在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在冶金、陶瓷、造纸、酿造及火药等制造业上有过辉煌的成就。1840年以来的近百年屈辱历史,说明了科技落后、化学化工落后,人民就会受欺辱。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无数的科学家在祖国和人民的感召下回国,投入到我国的科学研究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扬忘我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成功爆炸,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到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合成开发与应用,“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及南极DOME-A冰盖最高点的成功考察,“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实施等这些成就的取得,均离不开我国化学家的辛勤努力和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与化学有关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感。
二、利用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留美八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以赤子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他断然拒绝日本人的威逼,率众入川建厂,经多次摸索和实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
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民族的兴盛而努力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内驱力,尽显化学课堂教学的德育魅力。
三、利用教学中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吃苦耐劳的意志和求真的科学精神
(1)献身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名利。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草酸、尿素,最先发现氢醌类有机物,最先制备碳化钙,由此推翻了统治当时化学届的“生命力学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逝世时,遗嘱丧事从简,墓前不放任何纪念碑,只在一块石头上刻着“弗里德希•维勒”。
(2)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原子论的创始人,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由于具有顽强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有机化合物,由一名药店的学徒成为一位著名的化学家。
(3)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伟大的化学家诺贝尔为试验各种炸药性能,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多次引爆,有一次在一只小船上试验,自己炸得满身是伤却欣喜若狂。再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的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4)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天平为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届长达百年之久的“然诉说”。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仅仅几毫克的差异,别人往往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反复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四、课堂上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领略到化学独有的魅力
学生认识到,人们对化学物品的恐惧感是由于误解和操作不当所致,要使学生懂得化学的作用从而热爱化学,利用化学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观,领略学习化学化工知识的重要性和魅力。
无数大自然和生活之迷需要我们去解释和探索。如:坟山坡“鬼火”之迷,温室效应之迷,天干久旱“炮弹降雨”之迷,洗衣服为什么用温水浸泡洗涤效果较好,泰坦尼克号船断沉海之迷等,无不体现出化学学科的魅力。
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化学合成和分离了285万多种新化合物、新药物、新材料、新分子来满足人类生活和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攻克癌症、处理污染、控制瘟疫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终还是以化学合成新物质——药物来战胜,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家的伟大与化学的无穷魅力。当今人们生活时刻触及到化学知识,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生存能力
从英国生理学家西德尼•林格的离体青蛙心脏实验到“复方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的发现到钛制的“人造骨骼”故事;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的合成和使用原理包含的化学知识;从菜刀生锈原理到自动航标灯知识;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性质到人体的健康;从石油、煤的提炼到常见有机物药物青霉素类分子结构特征的分析等等,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无穷的魅力。
六、教师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教学魅力:品德高尚之人格,从善、从真、从美之言行;循循善诱的启发,丰富多彩的内容;引人入胜的实验,千方百计的创新;独树一帜的风格,别具一格的形式等等。教学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教学是一种魅力,独具魅力的教学会引导学生乐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学生具有爱心,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关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龙渝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2.化学室编著.《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
3.张泉主编.《世纪金榜》.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4. 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