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过程中化学素养的培养

2009-12-21 01:29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化学科学技能

赵 宏

摘 要:科学是社会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何提高科学素养也就成了历久弥新的永远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化学精神、化学思维能力、化学语言、化学技能、化学学习能力等化学素养作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 化学素养 全面培养

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分析、解释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对学生而言它是学习的目标,对教师而言它是教学的内容依据,更是评价学生的准则。《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宗旨。那么什么是化学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从内涵意义上说,化学素养是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化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化学意识、化学精神、化学思维能力、化学语言、化学技能、化学学习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一、重视化学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遇到任何化学问题,都要秉承科学的态度,采用或寻求化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且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对于身边的化学,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范围内认识、理解,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超出知识范围内的问题,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寻求答案,无论是请教他人,还是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如学习“身边的化学”——防晒霜的防晒原理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共价键σ键、∏键的特点加以理解,但要了解其中具体化学成分、防晒过程中的其他变化,以及该如何选择防晒霜等就需要借助其他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想达到拥有良好化学意识这一目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教育者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化学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新课改教材中“身边的化学”“联想·质疑”的讲解,联想已有的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即学生对日常所见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很好回答各种有关化学的问题。

二、加强化学精神的培养

化学精神既要有实事求是、坚持科学观点的勇气,又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科学的毅力。做到不盲从、不屈从、不迷信。新课改后的化学教材里增添了许多化学科学史的内容,科学史不仅仅介绍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科学史的介绍,使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受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更增进了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几乎都会经历一系列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通过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我们了解到,门捷列夫把握住元素性质随原子量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的来之不易,是他为之作出了十多年艰苦卓越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便利,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为人类造福,也可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史表明:科学的这些严重不良后果产生的原因不在科学自身,而在于人类自己,关键是人类应该如何运用科学。通过对科学史实的了解,使我们对“科学的社会影响”有更全面的认识。在面对社会上一些化学污染和灾害等事件时,教师就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辩证看待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化学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中的“历史回眸”“科学史话”“化学前沿”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它利用许多生动的内容、妙趣横生的故事传授枯燥乏味的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人接受科学知识。与此同时,这些内容也使学生间接体会到成功路上的艰辛,感受坚持真理的勇气,增强了对科学前沿未知世界的向往。

三、强调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思维能力就是用所学化学原理,观察、分析化学事件,探究、处理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学习之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联想类比、演绎推理、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去看待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同时与其他学科建立横向联系,对自然和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的接受、吸收能力,对化学问题的分析、比较、概括等综合性化学思维能力。比如,初中阶段学过的氧气制备,既可以用物理方法先将空气液化后再用低温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氧气,也可以采用KMnO4、KClO3、H2O2、Na2O2等多种化学试剂制备氧气,还可以利用电解水的电化学方法制备氧气,更绿色环保的方法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利用膜分离、变压吸附等技术也能制取氧气。通过对氧气制备方法的思考,学生的归纳概括、联想类比等发散思维得到了较好训练。不但扩大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而且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兴趣。

如果说化学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学习之本,那么其中的创造性思维则是化学学科的动力之源,它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增强问题意识,同时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在解题练习中进行一题多解、多变,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化学语言的培养

化学语言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不是简单的背熟一些概念、理论,而是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它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学生化学素养的高低。化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交流活动:设问—回答、演示实验—现象描述、提出课题—设计实验、学生实验—实验报告、提供信息—信息分析、学生小结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概括推理以及综合运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比如教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教师让学生看一遍实验录像,然后教师操作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旁边解说,最后学生通过实验以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并用准确的化学语言分析实验误差。

用化学语言反映、分析化学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考试模式中,答题规范性要求严格,化学用语表达的规范性则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多说、多写、多应用”的培养训练,要不断提高学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化学现象的能力和提高分析解决化学问题、使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以及对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方法,并作出正确解释的能力。

五、加强化学技能的培养

《化学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每个模块的内容都涉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技能包括化学计算能力和化学实验能力,都是化学素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任何人来说,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后天养成,而教育在其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化学计算技能是指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数学运算的能力,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等。化学计算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上进行培养训练。而对于化学实验技能而言,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化学技能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经教师基本培训之后,学生们进入课题准备阶段,他们分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化学课题,调研后自主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并自主评价研究成果,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现象记录与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技能、实验设计技能,而且还有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当然,这当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研究历程、感悟、体验、成果内化成为了学生自主成长的精神食粮。

六、强化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程标准》中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提出了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正成为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繁多的信息材料中快速把握自己所需部分,将其与已有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扩大化学知识面,提升应用新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立足之本。

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通过文字材料、图像、表格等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化学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中提取信息、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直观把握文字信息,我们还可以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表格,或者从大篇幅的文字信息中删除不重要的内容,直接把握本质信息。

化学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也是培养乐学、求真、从善、创美的新一代所必需的,它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素养,这才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2007.

[2]王军翔.试论化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猜你喜欢
化学科学技能
高级技能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