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广播电视 和谐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供构建和谐广电的思想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大势、合乎人心的发展观。和谐广电建设应该比其它行业有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致2007年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的贺信中指出,电视是当今社会的“第一传媒”,在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党和人民赋予广电媒体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社会公信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我们广电媒体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凝聚广电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创造热情和活力,形成一种和衷共济共同建设和谐广电的生动局面。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崭新发展理念,反映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和过程”得出的确切结论。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首先必须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联系到我们广电系统,就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广电传媒同质竞争和差异竞争的客观形势;准确认识我们广电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准确认识各级广电媒体的特征、特色和发展现状;准确认识广电媒体在履行职责和谋求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真正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广电系统而言,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媒体职能,弘扬好主旋律,用各种宣传充分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改革发展,不断加强事业建设,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使广电职工敬业爱岗、生活安定,一心一意谋发展。
2、紧密联系广电行业实际,防止和避免广电改革中的简单化、表面化。应该说,广电系统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这些年改革发展的成果显著。诸如:全面推行品牌化战略;全力实施科技保障,不断扩大覆盖面,确保安全优质播出;全方位加强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但是,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中央一再强调要增强责任意识,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可是国家广电总局2007年6月至9月,连发十多个通知、通告和禁令,列举了三十多家省级和副省级广电媒体出轨媚俗的违规违纪行为,并叫停了一些低俗广告节目和娱乐选秀节目;又如: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政事分离、政企分离”。可目前全国地(市)和县(市)广电媒体中,不少仍然是“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还如,中央早就明确要求 “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可现今全国不少基层广电传媒仍靠广告和有线电视收费单一经营,文化产业综合经营和扩张思路狭窄,效果微弱。有的虽办了一些延伸产业,却亏多盈少,成为新的“包袱”。
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当前,我们要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要正确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做到好中求快,快中见好,既好又快,以快补晚,量力而行推进广电事业、产业建设;科学发展观还要依靠法制来作保障。明显违背广电法规、“打擦边球”的追媚求俗,虽赚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但绝不属科学发展观范畴。
二、坚持在发展中跨越,奠定构建和谐广电的物质基础。
建设和谐广电,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广电人始终要坚持发展第一、发展为先,不断为建设和谐广电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应明确发展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广电集团不断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不断探求便捷的发展途径,不断发挥最核心的比较优势,同时也不断解决最薄弱的关键环节。各地方台在学习湖南广电集团经验的同时,应根据各地的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各自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比如如何实施政企分离,如何规避由中心制向频道(率)制转换中的各种弊端和风险,如何依托电视扩展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实施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等等。
二应把握发展机遇。当前,广电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面对境外传媒和境内平面媒体和多媒体竞相挤压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技术、业务、盈利模式和战略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有序转型,但在转型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播电视事业,十七大报告又着重强调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广播电视文化是当今文化的主流阵地,享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倾注满腔热情,并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关照和支持、呵护;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将听广播看电视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四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艰苦努力,事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应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各地各级广播电视机构都在着力提高广播电视优势资源的利用效果,基本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子:一是应继续发挥人文资源优势,不断实施品牌战略,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应继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各地都十分注重把广播电视科技发展与整体发展相融合,高科技手段在广播电视内部得到了普遍应用;三是应继续发挥装备传输优势。广播电视的采编制播各种设备逐步完善,覆盖面逐年扩大,传输质量逐步提高。进一步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无疑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广电和谐的优越条件。
四应形成发展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广电事业发展,也必然是建设和谐广电的根本要求。广播电视也要依靠城市带动农村,依靠“村村通”、“户户通”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特别是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部门,要着力实施好“广播扶贫”、“电视扶贫”,扎实发挥好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科技普及作用,法制、政策教化作用和娱乐助兴作用,切实帮助农民实现“精神增收”。
三、坚持在改革中推进,激发构建和谐广电的创造活力。
改革创新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动力,也是建设和谐广电的根本切入点。广电系统内部必须根据转型期的各种变化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激发行业内部的创造活力。
一是要依靠改革推动。前几年,广电系统的改革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回望和调整的地方。比如整合广电资源后如何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如何转变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更好地推进“法治广电”、“平安广电”、“诚信广电”、“学习型广电”建设等,都要通过深化改革,提供作风、制度和管理层面的各种保障,提升广电行业的软实力和执行力。
二是要依靠品牌带动。广播电视的生存、发展与和谐广电建设,都离不开实施品牌战略。随着全球化语境的越来越升温,品牌已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广电媒体,特别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应按照宣传和传播规律,注重研究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着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品味和品格”,在承载社会责任中塑造品牌形象。
三是要依靠创新驱动。要优化广电事业和广电产业发展环境,必须依靠创新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在创新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做实功。笔者认为地方台的当务之急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广电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创新决策机制,充分发扬决策民主,考虑各种改革方案要多从有利于发展广电生产力着手;二是创新监督机制,防止腐败现象在广电系统滋生蔓延。
四、坚持在引导中认同,凝聚构建和谐广电的强大力量。
建设和谐广电,要在加快广电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的力度,丰富广电职工的精神境界,努力在广电系统内营造和谐宣传、和谐创造、和谐创业、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具体讲:
一要发挥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用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广电改革利弊得失的价值尺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应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扭转某些地方以往在宣传中忽视舆论导向、片面追求收听率、收视率的错误倾向,强化广播电视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作用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排头兵作用。
二要切实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广电提供组织保障。在实践中,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首先要加深对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广电的领会和把握,带头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真正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广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要突出文化引领,增强本土文化特色。广播电视要通过文化引领,塑造广电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塑造社会形象,给公众留下良好的口碑。文化引领的重头戏在于节目,增强宣传节目的文化内涵,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灵感,扣准时代脉搏,打造受众喜爱的本土文化节目。
四要重视典型引路,在内部大力弘扬正气、弘扬先进。建设和谐广电离不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努力在各级广电系统内部评优创先,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努力在广电系统内确立新时代新型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谋事干事、文人相敬、互学互帮、风清气正的和谐广电环境。
五要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改革越深化、事业越发展、产业越繁荣,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就越显得重要。人员管理、队伍建设是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谁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谁就赢得和谐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教育培训工作要常抓不懈,注重实效。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法制·生活频道总监)
责任编辑: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