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前国家发展的内外环境

2009-12-21 02:58梅中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9期
关键词:国家政治

梅中玲

[摘要]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又在不断增多的环境。

[关键词]国际环境国内形势社会稳定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国际环境、国内形势两个方面作一浅析。

国际环境

对当前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在几年前有过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的主流。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国际环境总体上是对我们有利的。但要清醒地看到,国际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

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所谓“西化”,就是企图在政治方面用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在经济方面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干涉我国内政。西方某些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继续对我国进行渗透,利用民族、宗教、人权以及台湾、新疆、香港、“法轮功”等问题大做文章,粗暴干涉我国内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他们先后十几次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专门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反华提案。欧盟也就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向我国施加压力。比如法国总统萨科齐公然邀请达赖参加欧洲议会人权问题的讨论。

第二,将“维权”作为推动“西化”、“分化”战略新的突破口。目前,一些国家已全面启动了支持中国大陆“维权”活动计划,竭力物色培养“维权”精英,大力支持、操纵我国内“维权”活动,企图从个案突破,煽动“街头政治”、制造社会动乱。一些国家拟通过部分非政府组织,支持国内各种“维权组织”特别是“独立工会”的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培养“民主自由”理念,通过司法交流影响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逐步进行渗透和演变。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十分猖獗。9·11事件后,恐怖主义不仅成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最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而且也成为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并且呈逐年递增之势,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恐怖活动尤为突出。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民族、宗教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霸权主义进一步膨胀,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基础可能会不断扩大,导致恐怖活动继续增加。

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增多。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经济安全问题。首先,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一些国家大打“能源牌”,围绕能源产地、能源运输通道的争夺激烈而复杂。在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能源运输通道安全、能源战略储备等方面,我国面临的不利情况尚未根本改观。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其次,国际金融安全的风险加大。新一轮金融危机正在从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向外扩散,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挑战。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为转嫁危机,不断从市场、金融等方面联手向我国施压。从国内看,未来几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由于我们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应对经济波动、金融风险的实力还不够强、手段还不充分。在当前国际金融安全形势发生逆转的条件下,我国的金融安全也正在经历着严峻考验。

第二,信息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围绕信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向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安全等领域拓展。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但目前我国基础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较弱,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信息安全领域漏洞多、隐患大,已成为全球易遭受“黑客”攻击的国家之一。“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对我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交通、商业、医疗、通信、电力等重要国家基础设施,已构成较大威胁。

第三,文化安全问题。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是西方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的重要手段。社会信息化加剧了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交融与冲突,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对我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强大冲击。

国内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受当前国际经济不利因素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需求减弱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进口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外贸顺差有所回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又先后经历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冲击,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在宏观调控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中国经济依然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态势。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秋季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将为10.1%左右,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在肯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官员腐败、贫富悬殊、治安欠佳、道德滑坡等。改革跛足前行,民主政治缺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多数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变动最剧烈、各种矛盾最突出的时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面临的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一,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系受到挑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代表的新生社会阶层及其组织迅速成长,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各种各样新生的行业、组织、团体脱离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第二,社会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民主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

人口出现大规模流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社会出现大规模的地域性人口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人口急剧增加,大量涌入城市,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人口大流动给管理工作带

来了新的挑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户籍管理、供给制等管理工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当前因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移民安置、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农民问题、失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收人分配、医疗教育改革等矛盾和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叠加,加大了化解矛盾、处置问题的难度。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就是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反映。出现群体性事件,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长期积累的深层次原因,又有现实工作中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整个战略机遇时期都可能存在。同时,群体性事件也是敌对势力关注的焦点,是他们认为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其目的的最好“抓手”和活动平台。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就会导致社会积怨加深,一点火星,就可能成为引发“街头政治”,甚至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引爆器”。

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一旦形成全国性组织、出现“领袖”人物,或者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个性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共性问题,局部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问题,经济问题就可能转化为政治问题,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境外经济组织、机构和人员大量进入我国。目前,我国约2650个县对外开放,占全国县(市)总数的92%。近年来,外资和境外人员在我国数量大幅增长,一些地方还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境外人员聚居区。据统计,截至2007年7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多万家。全球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在我国设立企业。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地区总部的已近40家,外商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近1000家,仅在华的美国人就10多万。外资、境外机构、境外人员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压力,也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断:从总体上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环境。

猜你喜欢
国家政治
国家公祭日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国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国家“租”出去
不谈政治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