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的成就、警示与启迪

2009-12-21 02:58沈建钢
唯实 2009年8期

沈建钢

摘要:60年的卓著成就:经济建设进入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期;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积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改善民生,社会进步成果可圈可点;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硕果累累;党的理论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和平统一的步伐铿锵有力。60年的深刻警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我们必须铭记的治国之策;以人为本,安民富民,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是我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妥善应对,驾驭局势,是我们必须提高和掌握执政本领。60年的深长启迪:改革创新,加强党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围绕目标,科学发展,是任何时期都不能动摇的战略思想;求同存异,和谐包容,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改善民生,解决诉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是推动经济持续的基本规律发展。

关键词:新中国60年;卓越成就;深刻警示;深长启迪

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8/09—0009—05

6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也只占其中1%左右。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年,成就卓著将永载史册,深刻警示,深长启迪,将促使我们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一、新中国60年的卓著成就

1,经济建设进入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期

从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一个经济弱国发展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的经济大国,居世界第三。2008年,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2.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特别是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年均达9%左右,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和起飞期。

2,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坚持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政治运行由人治走向法治、实现了由伟人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四个伟大”(伟大的领袖、导师、统帅、舵手)、“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无限忠于”等政治名词已成为历史;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从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到基层群众自治,从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到政务公开、党务公开,从报刊舆论监督到网民监督,网络信息手段的便捷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3,积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重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到重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到强调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积极融入世界,“孔子学院”在亚非拉开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制作文化精品,创造文化大餐,满足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动漫创意文化、旅游休闲文化、网络媒体文化,正成为人民群众新的消费热点。

4,改善民生,社会进步成果可圈可点

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江苏省分别是18680元和7357元。受教育程度,大学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刚改革高考制度时招数十万大学生,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就有五六百万。全国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校免交书本费。新的医改方案已经出台,国家拿出8100亿投入医改,强调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社会保障提高覆盖率,提升保障水平。农民免交农业税。政府给农民工发放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从昔日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体育弱国发展为体育大国,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第29届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荣获金牌51枚,奖牌100枚,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令世界刮目相看。成功申办了2012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盛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投票确定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本身就证明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明显提升。

5,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硕果累累

从建国初遭到西方国家的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到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从美、苏两家的表决机器发展变化为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公共外交,更多表达第三世界声音的最大国际组织;从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再到胡锦涛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从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只有苏联东欧少数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到现在已同世界171个国家建交。外交工作硕果累累,深得人心。

6,党的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适时解决了体现我国时代特性的现实问题,为执政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苏东演变的“世纪末现象”中我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肩负历史使命,明确发展目标,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使党进一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抗SARS、禽流感,从2008年初抗低温冰雪到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从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再到防治甲型H1N1流感,一场场挑战和考验体现了我党的执政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提高。

7,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我党继续高举统一战线的大旗,这是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从“五一口号”到统战对象的扩展和与时俱进;从民族团结到社会和谐,从社会稳定到宗教发展。修志修谱,兴寺建庙,社会繁荣。我党既唱响主旋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又包容社会的多样性、多样化,社会由太平盛世向开明盛世发展。

8,和平统一的步伐铿锵有力

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得到世界的肯定;中俄边界全部划分完毕,中越陆地边界也已划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标志着海峡两岸一步跨越60年(1945—2005)。近年来,国共两党加强沟通交流,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胡锦涛总书记与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实现了历史性握手,两岸关系正朝着和平、互利方向发展。

二、新中国60年的深刻警示

共和国60年的成就和亮点光彩夺目、鼓舞人心,但60年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误、有教训,也有警示。

1,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我们必须铭记的治国之策

进入新世纪,我们描绘了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回顾建国以来历史: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后来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右扩大化,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直至发动“文化、大革命”。这就改变了八大作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这就需要有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甲申三百年祭”,是前人教训的经验总结;“跳出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历史教训的明智选择。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执政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不能懈怠。不懈怠,在工作中就要做到不自满自足,不意志消沉,不追求享受,不骄奢淫逸,保持旺盛求知欲,有上进心,有好的精神状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不折腾,这更是60年的经验总结。从“三面红旗”急躁冒进到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从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到邓小平拨乱反正,强调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经济不放松。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都是为了“不折腾”。不折腾,就要避免争权夺利、内斗内耗,就要防止左的思想倾向或右的思想倾向的干扰,就要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不折腾,就能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加快社会发展。

2,以人为本,安民富民,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英勇奋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为了人民的富裕安康,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些需要的矛盾。邓小平在回顾我国经济建设由于“文化大革命”而经历曲折、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时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提出的改革开放道路,就是富民强国之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强调党始终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做法。“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好、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改革的成果为各利益群体分享,为人民群众分享。

3,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是我们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60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6%,但我们消耗了占全世界38%的煤炭、9%的石油、23%的氧化铝、34%的钢材、46%的水泥。我国能源效率低下,每百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同时,我国国土面积已有30%成为酸雨区。我国七大水系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针对上述情况,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不论是从实践科学发展的高度,还是从参与国际社会节能减排,实现《东京议定书》的目标来看,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

4,妥善应对,驾驭局势,是我们必须提高和掌握的执政本领

当今我国社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是社会转型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冲突高发期;既是国强民富期,又是利益调整期。有人说,作为执政党,我们正面临着四大风险源。表现为:一是在政治上如何清除腐败;二是在经济上如何解决就业;三是在社会上如何制衡贫富;四是在国际上如何应对危机。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步“拉美陷阱”之后尘,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特殊阶段,我们要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妥善应对各种突发性问题,审时度势、驾驭局势,确保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新中国60年的深长启迪

在6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开拓中,在60年国际政治的惊涛骇浪和国际共运的跌宕起伏中,我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总结,在困难中创新和成长,经验启迪是我们前进中最好的朋友。

1,改革创新,加强党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即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如何领导人民完成这些任务,关键在党。我们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协调好党委与政府、人大、政协等各方关系,明确职责,提升效率,调动各方积极性。二是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改革措施。三是要提高应对并驾驭突发事件和复杂局势的能力,善于审时度势,既立足防患于未然,又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四是要坚持反腐倡廉,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为人们群众拥护和支持。

2,围绕目标,科学发展,是任何时期都不能动摇的战略思想

21世纪前50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有两大目标:一是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即20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在建国一百周年之际,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1世纪后50年还有一个目标: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目标明确,如何实现?走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我们针对时代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总结自身经验,吸取国际成果而完成的理论创新,是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重大战略思想。

3,求同存异,和谐包容,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仍需要我们团结和依靠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国内问题上,要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和多样化,倾听各利益群体的诉求,善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做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和谐发展。在国际关系中,要融入世界,求同存异,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社会制度分敌友。要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需求个性化、舞台国际化的趋势,更要求我们同心同德、求同存异、和谐包容,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4,改善民生,解决诉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十六大以来,中央在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态度明确、措施有力。近几年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分配、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在分配问题上,积极调整现行分配政策,让改革的成果惠及社会各群体。限制高收入者,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形成橄榄形的分配结构。在就业问题上,保就业就是保增长,保增长就是保民生,据有关材料显示,GDP增长1%,就能扩大就业i00—200万人。在教育上,要更加突出其公益性的性质,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而不能让他们作为“朝阳产业”来办。在医疗上,新医改方案明确国家投入8100亿推进医改,使老百姓能去看病、看得起病。在社会保障上,要扩大覆盖面,扩大安居房、廉租房,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安全感上,要注重食品安全,避免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要特别重视公共安全,当前仍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总之,群众利益无小事,要确实把群众利益当作头等大事处理好、解决好。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5,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2007—2008年上半年的经济状况与2002年下半年至2004上半年的局部经济过热有许多相似之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间的作用不协调。投资是匹快马,一马当先;消费像匹病马,拉动不起来;外贸像匹野马,很难驾驭。政府采取了控投入促消费的办法。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各国政府面临着严峻考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两年投入4万亿元,拉动地方投入18万亿元。目前,投资拉动已经见效,但消费和外贸拉动仍显动力不足。

用新的投资扩大产能来解决旧的投资过剩产能,老百姓的消费带动不起来,这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而外贸订单的增加,要等到美、欧市场真正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因此,我们一定要积极调整分配和税收政策,积极拉动国内消费市场,根据边缘消费理论,积极促进穷人消费,同时也想办法推动富人消费,避免消费疲软,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看待共和国走过的60年?从纵向看: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盛世景象: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鼎盛局面,唐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衰落了,沉睡百年。新中国建立后,东方醒狮举世瞩目,中华振兴和平发展,我国正进入新的发展盛世。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100年左右,将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横向看: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正在推进第二次现代化的进程。我国作为后发国家,一方面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少走弯路,实现起飞,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任务更繁重更艰巨,在全力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同时,又面对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化的任务交叉在一起。保持快速发展,解决困境难题,时不我待,唯有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