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发贵
摘要:本文立足于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对ERP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若干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ERP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一、ERP环境下电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价值链上的供需链,在对整个供需链管理中强调对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从而上升到对价值链的控制。它强调动态地对企业执行控制,实时分析企业动态信息。以计算机辅助计划和控制为主线,面向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动态的计划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设备、信息等资源得到综合优化的管理和有效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企业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运用ERP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生产效率。当前,实现ERP与企业财务控制的融合和互动已成为当今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客观需要,电力企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力电力设施建设,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电力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内控控制,以规范电力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二、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就是要根据其控制环境的特点,为合理保证控制目标实现而建立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以支持内部控制活动。从内部控制环境的层面看,ERP系统环境是一种将企业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软件融为一体的企业管理平台。在ERP环境下,企业内控体系的建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做好内部控制系统的授权控制和职责划分
第一,要严格按照职责不相容的原则授权。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员工责任制度,以明确责任和义务,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以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责权的相互制约和监督,防止有关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时所发生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错误的发生。第二,要尽量将审计线索保留在ERP系统下,在缺乏纸质审计凭据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磁盘等磁性存储介质为载体的审计线索的控制,在审计机构和签字单位确认的同时,对原数据在磁性存储介质进行备份或在不同部门形成相关的数据库,从而实现部门间的相互监督。第三,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程控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适时监控,保证企业利益不受侵害。
2、构建完备内控信息系统
ERP系统提高了业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得企业经营管理对系统的依赖性越强,信息系统的有效、安全、可靠的运行成为企业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结构不同,ERP系统结构所具有的开放性、分布处理性、数据共享性等特点,使得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范围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包括系统网络、系统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库、使用维护人员在内的一整套信息控制系统。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保证系统运行和信息输出的安全性、确保数据库的完整,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防灾和灾难恢复能力。能够阻止非授权的非法操作。一方面,通过制定一套规章制度对系统开发、应用、维护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便预防内控过程中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要对系统设备、软件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接触、维护和保管的各种管理制度,健全系统灾难检测和防范制度,完善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此外,要充分采用各种技术方法。通过运用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监控、防范和恢复,将预防、检查和纠正相结合,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的综合性控制措施。常用的技术措施主要异地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病毒检测与杀毒技术等。
3、构建企业文化内部控制体系
ERP系统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先进的管理工具,更需要高素质的人员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是ERP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条件,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保障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也就难以发挥起作用。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所共同认可的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奖惩规则等。构建企业文化控制层的关键在于做好对控制对象即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控制,要使企业管理目标成为员工个人的目标,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将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贯彻到员工的工作中,使其形成强烈的组织认同,促使其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相一致。此外,还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使企业目标成为管理者个人的努力标准,使企业从文化层面认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三、ERP环境下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提升
ERP系统能否有效运行不仅取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在于其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能够满足企业管理控制的具体需求。因此,要在建立内控体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从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业务特殊性考虑,对内部控制系统不断进行结构完善和效能提升。
1、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成员的控制意识和工作自觉性,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和效果。因此,内部控制必须以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基础,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该明确企业管理者应对内部控制承担责任。国家应对电力企业的建设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电力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控制环境的特殊性,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电力公司组织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适时的调整,要有利于经营管理活动的进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预算控制上要双管齐下,既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又要以技术手段进行刚性控制。
2、建立风险动态评估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化,电力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建立风险动态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首先,电力企业要在树立现代风险观念,从管理者到各级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并根据风险的来源和成因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其次,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风险监控处理系统,建立公司财务状况风险评估模型,架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建立经营成果实现控制系统,强化外部风险管理,建立外部风险防范系统,高度重视新涉足领域或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第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机构的作用。内部监督机构要对企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要善于分散风险,如购买保险等,也就是说,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渗透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3、完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能够从根源上治理腐败问题的发生,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无论在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还是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查证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电力企业内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组织结构,并全面进行资产负债表审计、损益表审计等财务审计及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经营审计等,为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梁良,电力企业规范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云南电业,2004(09)
[2]欧阳电平ERP系统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结构的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5)
[3]雷滨,浅议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电力技术经济,2006(06)
[4]常雪峰,谈如何健全和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3)
[5]潘晓波,浅论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现代经济,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