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辉 焦玉宁
摘要: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很多企业在近几年来纷纷完成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标准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质量成为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质量管理。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较为正统的说法:当生产的产品质量达不到100%合格时,为产品质量而增加的成本。
质量成本的基本组成内容包括:
(1)为保证和提高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
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质量费用,产品评审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等。对于我们科研单位项目前期费用和技术储备不应记入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生产种所需要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检验人员工资等。对于这部分的费用最好是落实到个人,专人专项负责检验试验等活动。
(2)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
内部故障成本,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返修费用,附件费用,产品质量故障分析。修改设计费等。
外部故障成本,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低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
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1)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质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型的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了解质量成本中各项费用的变化趋势,针对这些趋势中的不良倾向采取措施,控制其中不合理项目,反复调整,找到本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最佳比例,不仅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惊醒。进而满足用户要求的最佳质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2)质量核算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进行质量核算可以反映和监督在项目产品开发、技术储备、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质量管理职能上的弱项,为推进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依据,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探求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条件下,最经济的质量水平,找出质量的合格程度和质量成本间的变化关系,以改善质量成本结构,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性。
(3)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工作深化的必然趋势
成本管理就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对产品总成本进行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并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计划和控制,达到少投人多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产品的质量贯穿整个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的只能与作用,是成本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质量成本管理吧,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把技术管理融为一体,改变了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管理,重技术轻核算。重质量轻效益的倾向。
财务部门负责的任务:
(1)根据各部门上报的经费使用计划,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并监督实施。
(2)收集和核算、汇总各部门上报的质量成本数据,每月编制上月质量成本汇总报表,定期送总会计师审阅并报质量管理部门,每季度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年度出具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
(3)依据质量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开展质量成本监督。
由于目前财务核算体系中尚未单独设立“质量成本”科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按照质量成本管理程序要求,将能区分的质量成本在财务核算时用加注关键字的方式予以明确和区分。具体做法是在录入凭证的摘要时注明关键字,比如预防成本加注“Y”、鉴定成本加注“J”,内部故障成本加注“N”,外部故障成本加注“W”。在月末结账后将流水账引出,对关键字经行筛选。进行质量成本的统计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将质量成本和账务日常核算工作结合在一起,不用再重复进行统计工作了。
质量办公室应负责的任务是:
(1)对财务部门提供的质量成本统计报告进行分析,研究质量成本变化趋势,生成分析报告。
(2)每年年末向财务部门提供下一年度各项费用和经费的开支计划。
(3)每年年末向财务部门提供下一年度质量管理、产品质量评审、质量教育培训计划预算。
四、如何控制降低质量成本
降低质量损失的意义在于如果能把质量损失中的显见部分。特别是隐见损失控制住,降低下来,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总成本,所获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
1、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可见,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质量成本控制贯穿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一般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质量控制手段,完善质量管理工具
(2)规范检验方法和环境控制,减少人员原因对质量的侵害。围绕生产过程重点提高合格率水平的方法;(3)运用改进区、控制区、至善论区的划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优化质量成本的方法;
1)质量该井区的标准是故障或损失成本大于>70%预防成本<10%应该确定改进项目,并予以实施!
2)控制区的标准是损失成本约等于50%预防成本约等于10%在这个阶段这各阶段用户满意且质量成本最低,如果找不到更有利的改进项应经重点转为控制质量成本。
3)至善论区域的标准是损失成本小鱼40%鉴定成本50%此时,产品质量水平最高,超过了用户的要求,出现了剩余质量,应从新审查标准或放松检查标准。
参考文献:
[1]孙正兴,并行工程环境下CAD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7(9):3—8
[2]李开龙,并行工程在机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f20):48—49
[3]何浩,徐燕申并行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机械设计,1998(1):64-66
[4]李文兴,质量成本管理[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5]JACKCAMPANELLA,质量成本原理;原理、实施和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