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珍
摘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能源消费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尤其近几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从世界范围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较快,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石油以及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煤炭是我国的一个主要能源供应,其次是石油,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问题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由于不合理导致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不平衡。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在1994年有4008万吨标准煤,到了2005年已经缺口16468万吨标准煤,成一种上升的趋势。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给年限保守估计在60年左右。暂且不说煤炭的不利面,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采之不尽的。石油是工业的血脉,但是现在本国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
二是结构不合理。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快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消费的因素不仅受到本国因素的影响,更应该从全球视角来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强度上升、能源结构调整缓慢。具体表现在高能耗出口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国际产业转移制约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造成这种格局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所致,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主导下不合理的价格机制所支撑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三是区域化差异。受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使能源危机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域性,主要是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缺煤、缺电,超出了电网错峰调节能力;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石油制品供应不足。国内部分城市柴油、汽油的品种调配经常出现断档现象;第三是政策性,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是决定能源生产、调度、运输的主要因素,石油企业的高度垄断主宰了石油制品市场;最后,城乡能源分配不均,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用能水平增长较快,电力供应不足和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能源危机,其原因主要是:
(一)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合理。以2004年为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为6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2%)。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必须以煤为主,但经济成长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急剧增长必然造成品种供应不平衡,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并将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石油供应,石油制品短缺将成为能源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能源生产的安全与运输制约常规能源的正常供应。究其原因,在高煤价的利益驱使下,忽视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投入不够是主要因素。
(三)环境负荷的影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四)能源消费问题不断增长,能源利用率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五)新能源开发利用进展过缓。由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方面存在着力度不足的问题,如对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的开展运用等,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
(六)能源政策与宏观调控。从“九五”到“十一五”,我国的能源政策经历了数次调整,也使能源的利用问题逐步趋于完善。目前来讲,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能源效率,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效效率的最根本途径。
四、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国内地区和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能源消费呈现出能耗总量巨大与使用效能低下并存的特点,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保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能、开发、节约”,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为主,并树立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以保障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
(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世界一些工业化国家都在采取节能措施,联合热电(又称“同时发热发电”)就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普通发电厂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的能源都作为热白白浪费掉了。联合热电就要将这部分热用来发电或者为工业和家庭供热,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初级能源。
(二)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被称作“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对环境危害较少因此又叫做“绿色能源”。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达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老三样”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三)开发核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的替代能源有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等。据今年7~8月份的美国《未来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预计,到2010年,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将占到全部能源需求的30%。
(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能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限制高耗能产业的进入、进行大规模降低能耗的技术改造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五)设置环境影响底线。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对环境污染的容量指标细化落实到地区、行业和具体项目,加强环境监察。严格执法。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六)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提高国家对能源的控制能力。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优质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很大。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已经逐步摆脱了对煤炭的依赖,转向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并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世界能源结构发展的趋势促使中国必须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问题。优化能源结构,中国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制定促进优质能源进口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发展战略,尽快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建立节能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落实节能资金是有效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加强政府财政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各方面加强对培育节能的资金投入,并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等途径获取节能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