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热爱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初中的体育教学才能更好的开展。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是多样的,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从他们实际对体育的需求出发,提供一些策略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
一、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但现在体育课走入了一个两难的境界,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课,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状态,使得教师感到体育课难上。许多优秀教师也考虑过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一起探讨过,也观摩和参加过一些省市优质课 ,但是这些优质课,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虽然说这些课非常的成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对平常的每一次体育课来说,这些课有点不切实际,只能作为一种展示,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提高学生兴趣是我们所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上课把学生组织在自己的周围,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按部就班地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厌倦,出工不出力,达不到预定效果。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认为除了教师、学校、场地等制约因素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挖掘他们的兴趣。
二、影响体育兴趣的因素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及查阅资料了解,第一、学生体育兴趣与学校的影响密切相关。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活动主要以校方指导为主,学校的体育政策、方针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思想、行为。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有关。
第二、激烈的高考竞争造成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随年级增长而逐步下降。
第三、由于社会遗留下来的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造成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三、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
由于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众多,单凭一两次的改变可能会提高学生对某次课的兴趣,但要想使学生对体育,对体育课始终充满兴趣,就必须从多方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里我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望大家给予指导。
1.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
在现阶段智育成绩和能否考上大学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而体育与学生的就业关系不大。在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群体的综合影响下,学生基本上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因此,要改变以前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全面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体育教师还应加强有关理论知识的传授。
2.体育教学内容应丰富多样
从目前我国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来看,小学、初中、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过于强调统一,究其原因可能是考虑社会需要太多,而考虑学生需要太少。 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来选择,推出丰富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体育教学内容从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但要注意不能一切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能片面迁就学生的兴趣,要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的倾向。
3.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是由教师选择安排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提高责任意识
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垮垮、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和蔼可亲,处事公正,这样才会使学生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多动脑,多想办法,多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角度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现在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容易兴奋,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不喜欢机械、呆板的方法,而喜欢变化多样、新颖的练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故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要新颖,如果教学方法模式化、固定化,没有特色,不能适应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法的更新,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借助各种有利的条件,敢于创新。 当学生感到课课有新、堂堂有异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很浓。
3、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
4、改变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场地器材布置得新颖独特,教学环境的优美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中长跑,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练习,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使练习不再枯燥无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太极拳,可选择草地或树阴下进行练习,使学生觉得空气新鲜、心情舒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以上提供的策略方法,是笔者在体育课堂实践中的体会和心得,只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直接和间接兴趣,使他们一上课就有一种想运动的冲动,而且课后也会不忘运动,使运动成为一种需要,为实现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更生 任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
[2]范庆良.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
[3]谭晓鸿.激发初中生体育课学习兴趣之我见[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