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磊
一、日常生活中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
人们只有在长时间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感到空虚无聊,才会产生出所谓的精神需求。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跟空闲时间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空闲时间越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多;如果空闲时间少,精神产品供应不足,人们就会觉得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农村,空闲时间的多少,与农民的收入有关,而同当地的经济状况关系更为紧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民的收入多,农民的空闲时间就多。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经济状况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是不同村镇的经济结构,具体来说是指产业结构。在商业门市部较多的乡镇,人们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而在以工业和手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村庄(如果劳动力都是本地村民),农民就不会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所以,精神文化需求不一样。
以笔者的家乡河南省长葛市董村镇为例。董村镇是河南中部有名的衡器之乡,衡器加工制造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之一。董村镇生产的衡器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木杆秤;二是铁制衡器,即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磅秤。
对于木杆秤的制作过程,笔者是非常熟悉的,从把一根根方木刨成光滑的圆木到校对,再到上定盘星,最后是上色上光,经过十几道程序,一根成品木杆秤才能制作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时间,部分程序还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加工制作木杆秤的单位大多是家庭作坊,由于制作工序比较麻烦,每个家庭作坊必须请几个学徒来帮忙加工大量的木杆秤才能赚到钱。通常,师傅和学徒早早就开始工作了,到很晚才结束。在农村,农民的习惯是早饭很早,晚饭很晚,有时候订单多,家里人也来帮忙做些工作,一直忙到深夜才能按时完成订单。制作木杆秤的工作不分季节天气,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从事此类手工业的家庭,一年下来除了春节也不会有几天空闲时间。所以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文化需求等,大都提不到日常生活的议事日程之中。
而铁制衡器的制作过程,笔者也是非常熟悉的,因为笔者所在村庄的邻村拥有二三十家衡器制造厂。铁制衡器的制作也是需要付出繁重的劳动,工人们整天都是跟沉重的钢铁打交道。平时工人们下班回家,晚饭后休息一会儿,早早就睡觉,以便恢复体力继续第二天沉重的工作。下班之后,他们依然忙碌着,因还有很多家务事要做。如养猪是当地的第一大副业,工人们下班之后晚饭之前,大量时间都花在猪身上了,给猪喂饲料、看病,向养猪能手请教经验,等等,根本没有娱乐时间。而乡镇上那些商业门市部的经营者就不一样了,除了每月逢一逢六是集市之外,他们的生意并不是每天都好,这就给他们留下大量的空闲时间,但是这些空闲时间非常零碎,时常有顾客光临,难得有时间进行专门的娱乐活动,于是打牌搓麻将成了他们消磨时光的最佳方式。除了几个瘾君子外,很少有人因为打牌而耽误了生意。生意、娱乐两不误,做到这些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当然,他们分散的娱乐活动不一定全都是打牌搓麻将,因为商业门市部的特点使他们很少有集中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娱乐活动。
农村中打牌上瘾者,为数很少,这样的家庭一般比较富裕。即使在富裕的家庭,有些妇女甚至是家庭的顶梁柱,很多生意需要靠她们才能成功。制作木杆秤的家庭,妇女们也是主要的劳力,制作木杆秤的技术并不复杂,妇女们也很快就能掌握。还有一些妇女也在衡器厂打工,做包装衡器之类较为简单但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因家庭副业和农活的繁杂,使得很多妇女忙得一年中很少有娱乐的机会。
总之,在农村,至少在类似董村镇的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很少有人整日闲着,加之农村很少过周末,要让他们参加较为集中的集体活动也是很不现实的,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解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途径
如何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许多人开出了“药方”,如在农村建立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等。这些建议虽好,但不一定适合农村。在有些农村,援建的图书馆基本用不上,平时除了在校学生,农民很少光顾。主要的原因在于馆藏的图书不适合他们的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日常忙碌的农活使其身心疲惫,一些相对简单的文化活动或许更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那么,当前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做些什么?笔者认为,不管何种建议及措施,首先要满足农民自身的需求。当然,并不是说农民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是要在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人们关注的对象总是自己感兴趣的或与自己有关的东西,农民也是一样。
就董村镇而言,某些传统的地方性节日却能反映出农民的需求。“春会”即通常所说的传统的庙会,这是该地区非常重要的地方性节日,从过完春节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初,每年每个村庄都会有固定的日期过这样的节日。节日期间,大多数村都要请来戏班唱大戏,每场戏都会吸引周围村庄的村民来观看,盛况空前。节日期间,村民们最大的兴趣是什么?村支书告诉笔者:过节(春会)没有戏看,村民会戳村干部的脊梁骨。其实不仅在董村镇,河南的很多村镇,戏班的到来都会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河南人对豫剧的喜爱,是众所周知的。河南卫视每星期日晚上的《梨园春》,是当地村民们必看的电视节目之一。豫剧只是传统地方文化的一种。在全国其他省份的村庄,也都会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节目。至少应在本地区将它们发扬光大,这对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失为一种可行之举。
既然看电视是多数农民的信息来源和休闲的方式,那么办好电视节目对解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来讲,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笔者曾调查过村民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结果是大部分村民每天都必看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还有星期六晚上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和星期日晚上的《梨园春》,也有一些反应农民生活的电视剧,如《刘老根》、《母亲》、《暖春》之类颇受农民欢迎,这些节目深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适合农民的需求。
既然春节是农民们空闲时间最集中的时期,那么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农民参与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平时多放一些能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节目,以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与建图书馆、文化馆相比,在笔者看来,上述措施还是可行的。
总之,也许很多农村如今仍是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贫乏。但是中国农村如此之多,地区差别如此之大,简单一刀切地认为所有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都一样,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能仅仅将几天的调查作出简单结论,也不能将某段时间、某个事件的农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看成是农村的全部。农民的生活是一个持续的常态的过程,精神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便是我们研究农村、解决农村问题的依据。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