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以及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全能、单项前8名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男子体操队的实力状况。在实力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后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有所裨益。
关键词:第29届 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 中国男子体操队 竞技实力 剖析
北京奥运会是FIG实施“不封顶”新规则后的第一次奥运会体操比赛,共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98名男子运动员参加了这次体操盛会。经历了雅典之痛的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总共8个项目的角逐中独揽7金1银。从雅典的低谷到北京的辉煌,中国男子体操队用了4年的时间卧薪尝胆,从而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王者之师”。我国男子体操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一连串辉煌成绩的背后,饱含着无数备战的艰辛,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作者通过对国家体操队一线教练员、体操管理者及资深国际级裁判的调查访谈,从管理学和训练学的视角剖析中国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后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有所裨益。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北京奥运会男子团体、全能、单项前8名的比赛成绩、比赛表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体操运动训练、比赛的有关文献资料和北京奥运周期的体操竞赛规则。
1.2.2录像解析法 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前8名、全能前24名、单项前8名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1.2.3调查访谈法 对国家体操队一线教练员、体操管理者及资深国际级裁判等20名专家进行调查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2.1 男子团体比赛实力分析
团体赛代表了一个国家体操的整体发展水平,团体金牌也是各参赛国最为看重的一枚金牌。团体决赛6-3-3赛制的最大特点,是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发挥出最佳水平,绝对不容有失。代表中国参赛的是老将杨威、李小鹏、黄旭和三个新秀陈一冰、邹凯、肖钦,这六名队员各有特色,优势互补,是中国体操男团夺金的保障。北京奥运周期男子团体曾连续两次蝉联世界体操锦标赛冠军,中国6名小伙子的表现可圈可点,凭着过硬的本领和稳定的发挥,在第39届和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分别以领先亚军日本队2.375分和4.875分的绝对优势两夺团体冠军。本次奥运会男团比赛,中国队第一轮比的是以往的弱项自由体操,拿到了145.925的分数,在团体前8强中排第6位,成绩较为理想,小将邹凯拿到了15.925的好成绩。从第二轮鞍马开始,中国队开始进入自己的优势项目,肖钦拿到了16.100分的高分,一下子使中国队的总分达到了91.950分,比老对手日本队的91.550分高出了0.4分。第三轮吊环比赛,我国上场的三位选手均拿到了16分及以上的高分,总分飙升至140.825分,位列团体第二名。第四轮跳马比赛结束后,中国队以总分190.150分跃居团体第一名。在第五轮双杠项目上,我国三位选手的最低得分为16.100分,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为最后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一个项目单杠一直是中国的弱项,肖钦、李小鹏和邹凯都有上佳表现,总分达到了46.950分,排单项总分第1。最后,中国队以总分286.125分领先第二名日本队7分之多的优势夺得体操男子团体的冠军,这也让男团银牌显得成色不足,美国队以总分275.850分的成绩获得铜牌。中国男子体操队在6个单项总成绩中拿到了5个第1(详见表1),团体的强大实力,使传统的体操列强和新贵早早的便退出了金牌的争夺,王者之风尽显。
2.3 男子全能比赛实力分析
在男子个人全能比赛上,我国选手杨威和陈一冰携手出战。比赛过程中,中国主要对手德国队的汉布钦,日本队的富田洋之和内村航平以及韩国队的梁泰荣都出现了失误,小将陈一冰在鞍马和单杠两个项目上也出现了失误,但是杨威没有受到影响,始终保持了平稳的心态,六次出场六次成功,比资格赛甚至是团体决赛表现的都要完美,最终他以领先对手2.6分的优势,夺得了这枚个人项目含金量最重的金牌。
虽说本届奥运会男子全能比赛名将纷纷落马,早早退出了金牌的争夺,但奖牌之争、名次之争却异常激烈。表2显示,除中国队杨威以2.6分的较大优势获得男子全能冠军之外,第2名和第8名的分差仅为0.375分,日本队的内村航平以0.05分的微弱优势获得全能第2名,第3名法国的伯努瓦·卡拉诺布也仅比第4名富田洋之高出0.175分。在前8名里,日本和俄罗斯各有两名选手入围,中国、法国、德国和韩国选手各一名。资格赛排名第9的小将陈一冰亦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由于腕伤的困扰,水平未能完全发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老将杨威宝刀不老,竞技状态依然处于巅峰。虽说个人全能金牌之争要比团体之争激烈,但中国体操队个人全能的实力,不管从单兵作战还是整体实力,仍具有较大的优势。
2.4 单项比赛实力分析
在本届奥运会体操男子6个单项上共产生了6金、6银、6铜共18枚奖牌,因为新规则有打破平分的相关规定,杜绝了名次并列现象,成绩相同,但名次不同。来自12个国家的16名运动员分享了18枚奖牌。共有2个国家的5名选手分享了6个单项的金牌,我国选手邹凯独揽自由操、单杠两枚金牌,肖钦、杨一冰,李小鹏各得一枚金牌。中国队仅有一枚跳马金牌旁落,被波兰的莱谢克·布拉尼克获得。来自22个国家的41名男选手进入了6个单项的前8名,进入单项前8名的运动员的范围更广。在进入男子单项前8名的统计中,中国队为8人次排在首位,参加了除跳马之外的其它项目的角逐。罗马尼亚、法国、日本以4人次列次席,韩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各3次,西班牙、美国各2人次,波兰、克罗地亚、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英国等12个国家各1人次。
新规则实施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单项水平迅速提高,除鞍马的夺冠成绩为15.875分之外,其它项目的夺冠成绩都在16分以上,吊环、跳马、双杠的夺冠成绩更是高达16.5左右。绝大多数运动员在单项决赛上A分都能达到6分以上,A分最高达到了7.5,最低也有6.1分之多。从比赛成绩和比赛表现看,我国男子体操队在鞍马、吊环、双杠项目上,整体优势依然十分明显,三个单项上均有两人参加决赛,并将金牌轻松收入囊中。在以往的弱项单杠和自由操上,中国男子体操队均取得了突破,虽然整体优势还不明显,但尖子队员的竞技成绩异常突出,特别是单杠项目,我国选手邹凯凭借高达7.2的A分,一举拿下这枚宝贵的金牌(见表3所示)。此外,在跳马项目上,虽说我国没有选手入围单项决赛,在团体和个人全能的比赛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加上李小鹏的强势回归,我国在跳马实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男子体操队在6个单项上均具备争夺金牌的实力。
三、结论与建议
3.1中国男子体操队霸主地位凸显,举国体制是坚强后盾
诚然,仅从一次大赛如果不能完全正确地、全面地反映出各国的真正实力和差距,例如伤病、参赛资格等原因,但是,北京奥运周期的两次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了16枚金牌中的9枚,再加上本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了8枚金牌中的7枚,这些数据应当可以说明当今世界男子体操的格局和我国男子体操队在当今世界体坛上的位置。1992年之前,男子体坛几乎一直呈现单极态势,前苏联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雅典奥运周期以前,男子体操基本上是中、日、俄三国混战,再加上美国男队等新贵的加入和日本男队在雅典出现短暂的复苏,世界男子体操的竞争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如今,在北京奥运周期,体操重回单极世界,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国际体坛的霸主地位已经凸显。
雅典奥运会遭遇滑铁卢后,中国男子体操队四年后东山再起,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一系列奥运史上的奇迹,之所以能够如此,应得益于我国举国体制这一坚强后盾。依靠举国体制,我们整合了各方面的专家群策群力做好科技攻关服务,汇聚了各方财力物力做好后勤保障。在短短的四年备战期里,从雅典奥运会的低迷,到丹麦“神话”(一举夺得5枚金牌),到斯图加特的高歌猛进(蝉联了份量最重的世界男子团体、个人全能冠军,还以较大优势获得了鞍马和吊环冠军),再到北京奥运会的史无前例,中国男子体操队完成了一次成功蜕变。后北京奥运时期,如何利用和完善我国现行的举国体制,是摆在我们体操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3.2 加强科研攻关,提高训练效益和参赛能力是技术保障
雅典奥运会失利后, 我国体操运动的培养机制、训练模式、训练理念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男子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一连串的失误案例充分体现了他们赛场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的欠缺,从而导致动作技术变形、动作节奏破坏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甚至出现掉杠或摔倒等重大失误。备战的心理准备不足与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反差导致我们的运动员在劣势下心理崩溃,这是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失利的最直接的原因。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是备战北京奥运会的重中之重。此外,加强医务监督和伤病的治疗恢复,科学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从而减少训练的负效益成为当务之急。据对中国体操队一线教练和管理者访谈获悉,中国体操队在认真总结雅典奥运会的经验教训的同时,边开始筹划组建科研教练组,以加强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的恢复,以及对运动员身体无害的营养品的开发研究,用科技手段延长和保持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此外,还组建了包括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和生物工程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联合课题攻关组,深入训练现场和教练员、运动员一道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运动恢复的跟踪研究,对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和处理,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体操队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了运动员的参赛次数,继续特聘运动心理领域的专家进行心理测试、咨询、诊断和治疗,使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增加实战训练,提高第一套动作后最后一套动作训练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短短4年的奥运备战期,中国男子体操队始终如一地加强科研攻关,以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益和参赛能力,在这些技术措施的保障下,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到了丰厚的回报。
3.3 队伍建设合理高效,强项更强弱项突破是获胜的根本
在2004年中国体操队兵败雅典之后,体操管理中心高健主任提出了“一切从负开始” “知耻而后勇”的响亮口号。在采取一系列备战政策和规定之后,全队上下空前团结,管理人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训练热情空前高涨,体操馆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训练高潮,逐渐克服了雅典奥运会失利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以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出了低谷,摆脱了阴影,从而为备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重整中国体操雄风,迈出了扎实而重要的一步。在队伍组建和选拔上,中国男子体操队明确了以“赢得奥运金牌为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队每位队员都必须全面且拥有“绝招”,努力达到1+1+1﹥3,每位运动员都兼有强项最终实现3×6﹥18的效果。选拔领导小组通过系统思考和决策,选拔出了一支具备凝聚力和夺标优势的队伍。中国男子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结束以后,中国体操队成功地挽留了杨威、李小鹏和黄旭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又一个巅峰。北京奥运会上,他们的经验和稳定发挥犹如男子体操队的定海神针。在这4年的时间里,老运动员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深深地感染了年轻运动员,加快了年轻运动员的成长步伐。年轻队员中的邹凯、陈一冰、肖钦,单项竞技实力非常突出,成为男子体操队的强有力的夺金点。此外,在技术层面上,除了积极适应新规则,中国体操队还下大力气提升单杠和自由体操这两块“短板”,使6个项目得到了均衡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小将邹凯,他在强项自由体操和单杠项目上,一举拿下了这两枚宝贵的金牌,扭转了中国男子体操队在这两个项目上的弱势地位,特别是单杠这枚金牌,更是实现了中国体操队奥运会各项目的金牌大满贯。
3.4 准确把握规则、遵循项目制胜规律是取胜的关键
国际体联从2006年起全面推行的“难度不封顶”新打分体系,让“完美十分”成为历史记忆,也给体操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新规则区别于旧规则最主要体现在动作难度“不封顶”上。在确保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各国运动员为了竞争金牌,就必须提高A分的价值。然而,没有高规格的动作质量,亦不可能取得高分数和好成绩。保证高A分的同时,B分是竞技体操在国际赛场上获胜的关键。对于这一点,本届奥运会给予了很好的诠释。中国体操队在奥运会体操赛场上,根据比赛需要,做到了对A、B分的综合把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李小鹏的双杠和跳马,还是邹凯的自由操和单杠,陈一冰的吊环,肖钦的鞍马……中国队几乎在全部项目上都拥有最高难度,令对手望尘莫及。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对手的竞技实力,我国个别项目的难度做了适当的下调,例如鞍马和双杠,肖钦与李小鹏在A分适当下调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动作,获得了较高的B分,从而成功夺冠。即便如此,我国运动员的A分也是首屈一指,邹凯的自由操、单杠,杨威的吊环,黄旭的双杠,A分均为最高。以上种种,都有赖于体操队教练班子和科技人员对规则的深入研究和对制胜规律的准确把握。新规则出台后,正当世界哗然之际,中国体操队敏锐地看到了“提高难度”的新方向,在学习新规则、适应新规则、利用新规则上走在了世界前面。现行体操规则中的A、B分,是竞技体操制胜规律“力、难、新、美、稳、智”的综合体现。中国男子体操队坚持以“力、难、新、美、稳、智”6字方针为根本,遵循体操项目制胜规律进行北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这也是中国男子体操队得以独步天下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国际体操联合会官方网站[EB/OL].www.fig-gymnastics.com
[2] 姚侠文,李伟,李吉,等.从悉尼奥运会点评我国男子体操的优势及存在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6):258-259
[3] 刘智丽.中国体操队第28届奥运会比赛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 :40-42
[4] 赵元吉,彭庆元,潘小非.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与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45-1347.
[5] 郑湘平,潘小非.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目标定位及后备队伍的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40-42
[6] 赵元吉.论体操技术(男子部分)的演进过程及其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78-82
(王安翔,男,1958年,广西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