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 萍
幼儿园男教师需求在增加,但作为培养机构的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所能培养出的男毕业生为数极少,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社会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导致生源不足,二是学校幼教师资培养机制的缺陷造成男生难以学有所成。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国幼儿教育领域长期是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对幼儿个性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男教师参与幼教事业的意义被教育界所公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配备男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家长对男性幼儿教师也由缺乏认同逐渐转变为接受和欢迎。然而,男性幼儿教师数量却逐年减少。以四川省为例,2005年幼儿园男教师人数为865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36%;2006年则降至709人;2007年继续下降到683人,比例低至1.74%。其中有师资流失的因素,但也是这种流失得不到及时补充所致。在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背景下,男性幼儿教师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明确男幼师培养难的关键,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寻找科学的应对策略;改变男性幼儿教师培养难的现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为学前教育提供充足、优质的男幼师,不仅是幼教师资培养机构职能完善的需要,也是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幼教男教师匮乏的现状,首要的是突破男性师资培养的困境,为幼教机构提供较为充足的男性师资。
一、生源不足是制约男幼师培养规模的瓶颈
幼教专业历来生源较好,但报考的男生寥寥无几。据媒体报道,青岛幼儿师范从1997年第一次招收男生至今,幼儿师范男毕业生每年都很“抢手”;但每年面试和报名的考生中,男生比例一直只占1/30—1/40;青岛师范学校也一样,只招收110个学生的幼儿师范学校,迎来了六百多名面试者,但其中男生还不到二十名。进校后的男生也很难稳定,大多数都有转系、调换专业的要求。生源匮乏成为制约男幼师培养规模的瓶颈。
社会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男性生源匮乏、在校男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性别社会分工中,女性被视为天性适合照料下一代;然而男性从事这类工作却被视为不体面的职业;高中男生在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很难出现“幼儿教师”这样的设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更难以支持男生做出这样的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往往承受着世俗偏见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这样的压力会一直伴随着男生的幼教职业生涯,这也是男幼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缺乏应有的社会和家庭尊重,使幼师对男生缺乏吸引力。
要通过各种形式为愿意投身幼教事业的男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减轻其从业的心理压力。男幼师从业环境好了,这个职业才可能对考生和考生家长产生吸引力。首先,应通过媒体对男性幼师作正面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其工作意义及价值,让考生及家长有将男幼师作为职业选择的考虑,使更多适合从事幼儿教育的男生有机会理性认识幼儿教育,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扩大男生生源;其次,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和从事幼教工作。我国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高素质考生报考师范专业,在部分高校实施免费师范教育,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当地基础教育行业服务一定年限,这项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不妨也在学前教育专业出台类似的政策,增强考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动力;再有,表彰和宣传在幼教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男教师,提升男幼师职业形象。我国为数极少的男幼师当中,不乏工作努力、取得优异成绩者。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在幼教机构的配合下,在男幼师中树立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提升他们的社会形象。这不仅能让被表彰者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还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榜样,激发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进而转化为从事幼教工作的内在动力,激励他们在幼教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男生流失,会使供需矛盾更为恶化。应该在入学后有针对性对男生进行教育。促进在读男生专业思想稳定。要针对学前教育男生将来在学习和从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思想动摇,开展相应的专业思想教育。在男性从事幼教事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还未形成之前,幼师男生在校学习期间,可能会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和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遇到的别人异样的眼光和非议;通过专业教育提前给他们思想上打预防针,帮助他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提高心理调节能力,避免或减弱不必要的心理冲击。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教育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专业教育最好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如参观幼儿园,见习幼教工作,与在幼教岗位做出成绩的男教师座谈等等,让他们以感性的方式拉近自己与幼教工作的心理距离,体验幼教事业的乐趣。
二、学校培养机制的缺陷是男幼师培养质量的障碍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校后,普遍感到学习上的不适应: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兴趣,而专业技能课程学起来又感到力不从心,在校期间普遍成绩不好。据对四川省三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仅有的48名在校男生中,只有一名曾获得过奖学金;而女生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高达36.8%,反映出男生学习上的劣势明显。
传统观念导致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缺乏固然影响到了男生的学业成绩,但是造成男生学习适应困难、男女生学业成绩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机制的缺陷。长期以来使幼儿师范和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其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都更多地适应了女性的学习特点;在打破性别限制招进男生后,没有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有些在女生学来容易的课程对男生而言既困难又尴尬,如琴法课、舞蹈课等。这影响了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对所学专业的自卑感,会令他们怀疑自己从事学前教育的价值和能力。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应该调整、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完善师资培养机制,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设置需灵活,让男生能选到更适合自己性别特点的项目。如舞蹈、律动可以由体操、武术等代替;钢琴可以由手风琴或管类乐器所代替。这有利于调动男生学习积极性,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改变学习上的落后状态。
学者指出,男性幼儿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职业优势,这些优势都是与其性别特点有关的。如果在幼教职前教育阶段,过分女性化的专业技能训练,泯灭了男生的男性气质,那他们即使走上了幼教工作岗位,也不能真正发挥其改善性别比的作用。多元化的课程在照顾男生们的兴趣和性别特点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增强其阳刚气质,将来在工作岗位更好地发挥其性别优势。
目前我国男性幼儿教师比例过低,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吸引和留住男教师,已经成为幼教领域广泛的关注的课题。有学者呼吁从宏观政策、幼儿园的教学管理、社会舆论等方面为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还有学者提出优化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环境,以促进其专业成长。幼儿园男教师的充实需要社会、学校乃至家庭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在促进社会观念进步的同时,随着学校职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幼教师资培养机构会源源不断地向幼教机构输送一批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男教师,我国幼儿园男教师匮乏的现象会逐渐成为历史。
(苟萍,1966年,女,四川泸州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四川理工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社会心理学,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