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湛 张 焘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结合河北省11市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素质现状调查结果,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和整体水平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成因,从多角度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人员 素质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
目前农村社区管理人员指专职从事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村委会干部、村党支部成员及专业从事为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集体经济的管理人员。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应是掌握并运用现代社区管理知识及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志愿从事满足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并促进农村社区全面发展的专业化人才。
一、调查概述
河北省确立了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摸清本省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探寻适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8年本课题组展开了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素质状况的调查。本调查覆盖河北省11个市的142个行政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出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其中收回普通村民填写的有效问卷150份,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填写的有效问卷118份),访谈村民和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共26名。
本调查创新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单纯调查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素质的局限性,新增了“村民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评价与期望”方面的内容,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素质现状调查结果
(一)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客观素质调查结果
1、年龄结构:在被调查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当中,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的占的80%,50岁以上和29岁以下的分别占15%和5%。
2、学历结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以初中(41%)和高中(29%)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仍占一定比例(15%),大中专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较少。
3、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待遇: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对自身待遇不满意的占34%,感觉“一般”的占44%,选择“满意”者仅占22%。
4、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培训:被调查的118名农村社区管理人员中有92人(78%)认为自己“需要接受再教育和培训”;他们普遍认为需要学习“把握商机、捕捉市场信息、领导村民致富”和“处理复杂形势下村民内部矛盾”等内容。
5、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对于“本村如何考核村干部?”多数被调查者回答:“通过各种村务公开栏”或者“没什么考核方法”;对于“上级如何评价你们的工作绩效?”多数被调查者回答:“通过不定期检查工作”、“向乡镇政府提交工作总结”。
6、自身认为应具备的素质: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认为自己需要提高以下素质:第一,政治素质;第二,业务能力素质;第三,思想道德素质。
(二)村民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评价结果
1、村民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满意度:总体而言,村民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过半数对其基本满意(50.1%);认为“一般”的占33.3%;而选择“不满意”的占10.7%。
2村民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工作重点的排序:村民认为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三项内容依次是:进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20.5%);为生产提供科技、机械、资金等方面的服务(15.4%);探索新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13.3%)。
3、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村民认为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前三项素质依次是:思想道德素质(44%);政治素质(22.7%);业务素质(21.3%)。
三、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出现“断档”现象,后继乏人。在被调查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中,29岁以下的只有6人,占总数的5%。二是农村社区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理论素养差。三是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责任感较差,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四是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市场经济观念不强,致富能力较弱。
(二)原因分析
1、农村社区管理涉及事务众多,难度确实较大:农村社区管理人员面对的困境可以概括为事多、权少、难度大;部分村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民主和法律意识淡漠,使得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软环境不容乐观。
2、农村社区管理人员任用制度不完善,不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乡镇领导在选拔农村社区管理人员时监督不力,造成选人不当。
3、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培训机会少,没有形成制度;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实用性差,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经济建设经验等方面的培训较少。
4、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不愿也不能带领村民致富:“不愿”领导村民致富是因为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存在保守思想;“不能”带领村民致富是因为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心有余力不足,本身技能欠缺,不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
5、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指标粗放;他们的薪酬普遍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晋升通道受阻。
四、培养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教育,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使农村社区管理人员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树立大局观。
(二)健全选拔机制,优化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结构
第一,拓宽选拔范围。要坚持多渠道选拔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特别关注那些农村优秀青年,以及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科技示范户中的优秀人才。
第二,提高选拔标准。要把是否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选拔的主要指标,在政治素质、年龄、文化程度、敬业精神等方面综合衡量。
(三)培养后备力量,不断输送优秀农村社区管理人员
要注重从农村本地和高校毕业生中选择优秀人才作为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近几年的“村官”招聘效果较好;要对这些后备力量加强培养,与各级党校、高校等实施订单培养、定点定向培养。
(四)加强在岗培训,使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第一,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使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培训既有针对性又有前瞻性。
第二,创新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可采取脱产、函授、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灵活形式,培训内容要做到贴近现实,适当增加市场经济理论、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等内容。
(五)重点提高农村社区管理人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要让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应组织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学习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六)建立针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制度
在绩效管理体系方面,考评主体应该多元化;要建立一套适合我省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估体系。在激励制度方面,要在省县级财政中设立专门的农村社区管理人员工资预算;要将其纳入医疗、养老等各种保险覆盖范围;要加大从农村社区管理人员中选拔各类人才的力度。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人才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董淑湛(1957—),女,河北保定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张焘(198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