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
摘要:语言、文学、文化都是和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相生相伴的客观存在,就他们的关系而言,毋庸置疑,语言和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经常是我们讨论的主题,然而,在以往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中,社会学或者文化学对于文学的重视程度远远小于文学领域对于文学的重视,语言学界对于文化的研究也远远比起文学界更为重视。本文就三者之间关系展开讨论,认为他们是互为独体的同时更是互为载体,是语言借以表达情感、思想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易的条件。
关键词:语言 文学 文化 载体关系
一、引言
目前,人们对于语言、文学、文化的研究在深入,对于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深化,但是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很难形成统一的看法,而且,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只是就关系而关系,没有从三者以外也就是第四者的角度去认识它们。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入手研究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以解释比较文学的语言学、文学和社会文化学意义。
二、研究回顾
在现有的语言、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中,人们大多数局限在语言单位(如英语色彩词语研究)和语言适用范畴(如语境研究),而将语言在其他文化领域的研究不是交给了其他学科(如社会民俗学)就是任其自身发展(Scollon, 1995)。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不是将文化的概念局限在某一个文化方面,就是等同于社会这个文化大环境,回到了文化的超纬度概念(Qin, 1986)。而此类研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或许是因为文化概念本身的问题,或许是因为文化研究不够深入的缘故,文化总是在大帽子底下做小文章。
三、语言、文学、文化的关系
1、一般意义上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文学体现了语言的使用,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超纬度的范畴(Scollon, 1995)。语言和文学的关系:要从文体学入手,这里的语言学理论丰富了研究各种语言文本的方法及学科;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都是和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相生相伴的客观存在;文学和文化的关系:他们之间维系着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或者文化现象,文学作品都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某些侧面和作者的文化视角。
2、比较文学框架下三者的关系问题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和语言、文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从历史、批评和哲学的角度,对于不同语言间或不同文化间的文学现象进行的分析性描述、条理性和区别性针对和综合性说明,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作为人类精神的特殊功能的文学”(Brunel, 1995)。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使用使得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互为载体关系具体得以体现,也是使得三个关系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一个重要通道。
比较文学研究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或者借鉴其他方法,对于文学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确切地说,作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一个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结果向不同文化和语言社团的人们展示并介绍不同文化社会的作家以及作品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比较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仅从方法上看,就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文学研究方法。
因此,从比较文学角度看,语言、文学、文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语言以自己的体系,以语音、符号、语义三种形式的统一体存在着,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记载着各种文化和文化现象,维系着人类的交往,对不同文化范畴的人类活动进行着调节。文学以语言为表现途径,同样反映社会发展,记载文化现象,维系人类交往,进行文化调节,这三者间是互为载体的关系。
语言是形式载体,文学为物质载体。就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而论,语言又是文学的载体,文学的精神内容和物质内容都通过语言表现得以反映。如果文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不通过语言得以表现的话(尽管很难),那么文学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通过语言这个重要载体得以实施其各种功能。从理论上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然可以是大多数不同文化范畴的载体,也可以是文学的载体,然而,我们认为,说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依存,甚至是互为载体的关系似乎更加合理一些。
详细的讲:
① 语言以自己的体系,以语音、符号、语义三种形式的统一体存在着,记载着各种文化和文化现象,维系着人类的交往,对不同文化范畴的人类活动进行着调节;
② 文学以语言为表现途径,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却发挥着和语言相同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记载文化现象,维系人类交往,进行文化调节;
③ 语言是文化的形式载体,文学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就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而论,语言又是文学的载体,文学的精神内容和物质内容都最终通过语言表现得以反映,三者之间是一种互为载体的关系。
四、小结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应是我们讨论的主题,然而,从以往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社会学或者文化学对于文学的重视程度好像远远小于文学领域对于文学的重视,语言学界对于文化的研究好像也远远比起文学界更为重视。无论怎样,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语言和文学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文学、文化都是和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相生相伴的客观存在,就他们的关系而言,是“孪生关系”,但本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由“连体”发展为“联体”,也就是互为独体的同时更是互为载体,一个是另一个的容器,同时也是语言载荷,是语言借以表达情感、思想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易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Brunel, P. 1995. A Ture Comparative Study. Paris:Armand Colin
[2] Chapman, R. 1984.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White-hall Company
[3] Newton, F. 1961.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ethod and Perspectiv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4] Remak, 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t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5] Scollon, R. 199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xford: Blaekwell Publishers
[6] Surmeilian, L. 1997. Techniques of Fiction Writing. A Doubleday Anchor Book
[7] 秦秀白,1986,《文体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8] 陶东风.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1)
[9] 金惠敏.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机——“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10] 夏旭光,让我们心醉神迷的精神乐园——浅析网络媒介下的视觉文化 , 中国科技博览, 2009.10
[11] (美)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
[12] (英)安吉拉.麦克罗比著 李庆本译《文化研究的用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吴敏 河北理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