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佳
摘要:绿地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按照按功能系统分为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而浣花溪就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公园绿地,这种公园绿地的内容是向公众开放,城市公园成了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绿地,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景观设置和绿地布局使其成为城市突出的景观节点,无论对于整个城市还是公园周边区域,城市公园所以承担的角色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空间机能 景观造景 浣花溪 城市公园 湿地
自从奥姆斯特德设计出美国中央公园以后,成为意义上第一个开放性的城市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就成了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绿地,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景观设置和绿地布局使其成为城市突出的景观节点,无论对于整个城市还是公园周边区域,城市公园所以承担的角色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今天就以成都的浣花溪公园为例展开城市公园的研究分析。
一、浣花溪公园的区位分析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背面为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南抵大石西路。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浣花溪河穿园而过,南面又有干河,水文条件很好。通常像这种大型的公园规定在多少米内不允许修建超高的建筑包括它附近多少米内。以保证公园内部的景观视线,这样也可以形成很好的城市天际线。与城市肌理相通相融。所以在设计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就公园孤立的做设计,而要紧密结合城市的机理和交通分布来设计。所以,要做好一个设计,一个该从更高的高度,放在大环境里去体会。
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以重在生态的自然形态景观和延续杜甫草堂的川西建筑来打造的供市民休闲和旅游的城市生态绿地公园。它的第二主题北方紧挨杜甫草堂,所以在打造浣花溪公园时,就依托杜甫草堂,继续延伸川蜀的文化底蕴。使浣花溪公园多一些文化价值并起到宣传作用。具体做法就是以条诗歌大道为主来表现。
以下,在了解公园的大环境和定位后,我们就浣花溪为例展开对城市公园的研究。
二、浣花溪公园的景观分区分析
河流的S型自然把园区分为三部分,所以在设计中尊重并利用基地原先特色。打造为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主题景点组成。东北侧与青华路相接,南侧直达干河,西南侧延伸至二环路清水河大桥,地势平坦,在基地北侧杜甫草堂入口处有大量香樟林 [4]。
浣花溪主题在于城市生态 ,也就是说以生态为主,同时满足文化,娱乐,集会,防灾避灾的功能。这三大主题园分别用三个滩涂湿地,湖泊湿地,人造堆山的方式区分开不同的生态形式。
(一)第一主题——湿地生态
很多书中对湿地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有一定的共通性。“湿地”的英文就是“wetland”。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的意思。狭义的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的湿地,则将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 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2]。
要研究湿地公园,要知道,这个选址和设计上既有湿地的特性,并且还具备公园的性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一般的城市公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湿地公园在强调保护的同时,主要重点突出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 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的休闲活动。
这种形式与杭州西溪湿地形式是相似的,同为湿地公园。但不同的是西溪是自然生成的次生态湿地,而浣花溪完全是由人工打造的。
西溪的湿地形态是很多点状地散落其间,自然形成的每个岛屿,形成块状分布。也说明了湿地与人和环境是一种很融洽的关 系。交通主要是河道,通过水路来完成。
浣花溪白鹭洲是西溪的微缩景观,虽然不具备天然的自然环境,但它在景观构景上都模仿了天然湿地形态。
(二)第二主题——历史人文
在第二主题上,以大范围视线的湖泊进行心理和视线的对比,形成开阔的空间。符合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先抑后扬的效果。到杜甫草堂门前的影壁开始,一路通向南方的一条轴线,就是诗歌大道。历史的传承、现状的维系、未来的发展,如何在三者之间保持平衡。这里开始,人们可以慢慢感受川蜀文化,杜甫等多位诗人的雕像和环境小品,营造诗歌意境。
(三) 第三主题——万树山
而第三主题为树。人工挖出来的湖刚好可以堆积成山,典型的填湖造山。在靠近南大门的风向,集中设置了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网球场,包括一些广场,方便从公园南大门附近居住的居民休闲娱乐活动。
从全园的景观视线布局来看,主要分别设计四条视线走廊,以万佛楼为视觉制高点。向四周发射。万福楼位置在草堂内部,紧望浣花溪,以达到视线通透,同时也是统筹全园景观的效果。
三、水体岸边和岸边环境设计
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个方面。西溪岛屿和水面过度都是天然土质和水生植物发生与水面的过渡,所以无论在在景观构景和生态因素看来,都是很好的一种关系。浣花溪因此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的设计,采用了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种植湿地植物。不仅满足了生态要求,而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在驳岸设计上,灵活考虑。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驳岸设计,如白鹭洲的自然型驳岸。除了在满足功能情况下,景观构景注意植物,辅道设施如石桥等与环境的关系。另外,生态型驳岸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还有人工味稍重的比如滨河的驳岸处理要根据环境空间确定比较合适的空间比例[2]。
四、植物配景设计
湿地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不仅。因为它在构景上起很大的作用。都应纳入整体构景上来考虑。在注意它的生态,我们应还注意它的配景审美性。
浣花溪的水生植物在植物配置上很是杂乱无章虽也培植了譬如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但没有从植物色彩,肌理,层次上来考虑。
沧浪湖的驳岸属于仿自然型驳岸。汽车道与沿湖的湖滨区,是高差大概2-3米的坡地,将车行道与滨河游憩路分设在不同的高度上。以方便视线宽阔,坡地上种植灌木和高大乔木,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形成车道与湖边的绿化带同时,减少湖边的噪音和灰尘。高大乔木的树冠能够形成很好的框景效果不会遮挡湖泊景色。结合河岸高度、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综合考虑。
结语:
要做一项设计,首先应该从大的环境机能来考虑分析,一片景观绿地,它不是孤立存在,它与周边环境发生着关系,同时在它内部,区与区之间相互的联系都是我们首先应该要考虑的问题。深入下去,每一个组景和构景上来分析。才会是一项好的设计开始.
注释:
[1]浣花溪公园规划资料 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
[2]赵思毅/侍菲菲 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0
参考文献:
[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年
[2]封云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年
(谢佳,女,(1984.10.22~)成都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设计,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