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致命ID》的层次与可靠性分析

2009-12-18 08:47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可靠性

龙 静

摘要:2003年4月上映的悬疑惊悚电影《致命ID》是一部通过画面的呈现,采用特殊的叙述方式获得成功的电影,从叙述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可以从故事的叙述者(即画面呈现者)的层次来理清故事的大概,在理清层次之后我们就能够对故事的可靠与否作出思考,本文就这两个方面对这部电影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叙述层次 可靠性 主副情节 音画结合

2003年4月上映的悬疑惊悚电影《致命ID》是一部通过画面的呈现,就是采用特殊的叙述方式获得成功的电影。电影的叙述者在更大的层面上应该叫做画面呈现者(presenter),(在后文中可能二者是相同的意思,是混用的)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品质的行为主体,他可以使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讲述故事,给我们带来精美妙的享受。

一、叙述层次分析

在叙述学中,叙述文本中主体的声音被分散在不同的层次山不同的个体里,这些个体可以是同层次的,也可以是异层次的。当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又去叙述另一个故事时,叙述就出现了分层。比如这样叙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这种故事套故事的情形是典型的叙述分层,上一层故事为下一层故事提供叙述者,这样每一层故事就有各自的叙述人,而且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叙述学上把占了主要篇幅的层次称为主叙述层,为其提供叙述者的上一层次就是次叙述层。从理论上讲,这种故事中的故事可以无限地讲下去。但一般情况下具有论述分层的小说只有二层至三层故事。在出现叙述分层的作品中,各个次故事层叙述的故事对它所处的那个较高层次的叙述故事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有时各自独立、有时互相结合,他们之间的不同呈现方式或者次序会让我们对故事的了解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电影叙述文本的可靠性问题。

2003上映的电影《致命ID》是一部悬疑推理杀人犯罪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胖子杀人凶手在最后被判死刑前夕,他的主治精神病医生发现了一本胖子小时候的日记,这印证了医生对于胖子杀人是由于自己有精神分裂造成的说法,于是医生告知法官要紧急提审胖子,于是故事开始了。我认为在这里出现的胖子和心理医生、律师是共处一层面的叙述者,通过他们的两方的对话讲述的是“现实的”世界所发生的故事。

接下来影片呈现的是10名旅客遇上沙漠风暴,迫不得已住进公路旁一间破旧汽车旅馆内,这里与外界完全隔离。而十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旅馆中,等待着越来越深的恐惧降临:十个人,正在一个接一个被有计划的谋杀。这十个人所经历的和所存在的世界就是由胖子讲述出来的,是“虚幻的”世界,但是这虚幻的世界却是胖子杀人的根本原因。

当这十个人当中那个善良的人格出现的时候,影片的呈现者来了一次“跳跃”,通过胖子的身体,医生和那个善良的人格进行了对话,实现的了叙述当中的跨层,这个跨层要求这个善良人格要他帮助胖子揪出那个邪恶的人格。随后善良人格和一个邪恶的人格同归于尽。 留下的是一个女性的人格,但是故事最巧妙的是,在扑朔迷离的呈现中再一次戏弄的了观众,因为就在胖子被判去疗养院的时候,他身体中唯一的两个人个还在,一个是那个女性,还有一根就是那个代表他畸形童年的邪恶小孩,这个邪恶的人格开始发挥作用,在去疗养院的途中他又开始了杀戮……

也就是说,在以上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部电影的叙述层次:

二、叙述者的分析及故事的可靠性

正是因为叙述主体存在分层,我们才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不同层次。整个故事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叙述模式,即所谓的‘戏剧性反讽中,隐指作者和隐指读者才共同享有某种至关重要的,但叙述者和人物都不知道的信息”,所谓隐指作者就是“从叙述中归纳出来、推断出来的一个人格,这个人格代表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形态、个人心理以及文学观念的价值,叙述分析的作者就是这些道德的、习俗的、心理的、审美的价值与观念的集合”。与这个“集合体”先对应的接受者就是隐指读者。也就是叙述者对全部的叙述具有控制权,无论情节如何安排,他都必须是提前预知的,然而叙述接受者无法知道被悬疑手法压下的信息,于是出现了不对称:

在叙述接受者不现身的作品中,我们只是假定他在这样的小说中必然处于这样一个地位。“由于叙述者与隐指作者距离不远,这种叙述是可靠的。”在整个影片中,呈现者利用了剪辑的技术,故意用“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按照人格分裂者的视角来呈现故事的,这就给故事的可靠性提出了疑问。因为胖子是具有精神疾病的,我们相信他的叙述还是应该相信医生叙述的?在刚才论述中已经提到,影片中的叙述接受者不是现身的,我们不知道它是谁,因为它并没有作为电影中的人物出现,我们也完全无法断定它就比叙述者胖子“优”一点什么,因此这部电影的叙述其实是可靠的,也就是胖子所说的那一切“虚幻的世界”实际上是可靠的,而对于医生与律师的叙述却无法考证其可靠性,因为他们的这一切只是画面呈现者叙述出来的。

三、影片呈现者呈现故事的技巧——主副情节交替出现

叙述作品的情节可以有不止一个因果链组成,如果叙述中几条情节线索是平行发展的,而其中一条分量上比较重,那么这一条就是主情节,其他的称为次情节。一般而言,次情节是为主情节服务的,起一种陪衬作用,所以我觉得在这部电影中主情节应该是十个人在旅馆的经历,次情节是“现实”的世界中警察、律师、心理医生、罪犯等等组成的关系中的“破案”过程。然而在叙述学当中,所谓主副情节,“是从篇幅以上说的,很难说副情节是否在意义上也是次要的。” 所以我觉得在这部电影中,用主副情节来界定者两组情节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十个人的遭遇是主情节,“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是副情节。在电影中主情节和副情节交替出现,整部影片显得悬疑重重,增加了故事性,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成为了一部成功的惊悚悬疑电影。

参考文献:

[1]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北京,三联书店,1989版

[2]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龙静,女,1986年7月生,四川盐源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8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可靠性
运用数据加密技术维护网络安全的可靠性研究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作用研究
民用飞机供应商可靠性管理研究
多电飞机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J.D. Power发布2016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
试论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