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燕
摘要: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斯科夫的《麦克白夫人》刻画了一个因陷入狂热情欲而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主题学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试图通过与《美狄亚》、《麦克白》、《大雷雨》中相似的女性欲望与毁灭主题相比较,解读《麦克白夫人》所蕴含的独特的女性悲剧魅力。
关键词:列斯科夫 麦克白夫人 卡捷琳娜 悲剧
中篇小说《麦克白夫人》原名《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是19世纪俄罗斯重要作家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1831-1895)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从主题学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试图通过与《美狄亚》、《麦克白》、《大雷雨》中相似的女性欲望与毁灭主题相比较,解读《麦克白夫人》中蕴含的独特的女性悲剧魅力。
一
《麦克白夫人》讲述了19世纪俄罗斯从农奴制渐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乡村商妇卡捷琳娜因极端地追求个人幸福从而走向毁灭的惨痛故事。《麦克白夫人》集中反映了他关于民族戏剧的看法,证明了“粗野不文明”的普通老百姓的悲剧作为民族悲剧的合理性。列氏对于悲剧表现有着高超的驾驭力,小说开头介绍主人公卡捷琳娜时就使用了具有“恐惧”含义的词语:“她曾经演出过一出叫人害怕的戏。从那以后,不知道是谁随便说了一句,我们贵族便开始叫她为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是怎么叫人害怕的戏呢?乡村姑娘卡捷琳娜原本生性活泼,因为家贫嫁给一位老年富商,丈夫常年在外,“年青的妻子被锁在高楼大院里,四周围上高高的篱笆,门前还拴上几条带链条的狗,确实感到无法想象的苦闷”。她“在空荡荡的房里走来走去,走着走着就闷得发慌”。卡捷琳娜的生命被活埋在深宅大院,令人颇生怜悯。直到婚后第六年春天,青年伙计谢尔盖的出现给卡捷琳娜沉闷的生活掺进了一点甜蜜,然而这蜜汁带着潘多拉的诱惑,待到卡捷琳娜欣喜饥渴地品尝爱情的滋味时,悲哀的命运也悄然袭来。比起她的婚姻悲剧,爱情的悲剧更将她带入彻底的毁灭。一直处于苦闷婚姻的卡捷琳娜为了情人不惜一切,可谢尔盖却是个专门引诱富家太太的轻薄男子,在其花言哄骗下,卡捷琳娜身陷情欲不能自拔。公公发现奸情准备惩罚二人,她索性将公公狠心毒死;而丈夫的突然归家也竟遭致这对罪恶情人的残忍杀害;更悲哀的是,在谢尔盖的不断怂恿下,卡捷琳娜丧失了最后一点人性,竟加害了病中的侄子菲佳,仅仅因为谢尔盖不满于这个东家财产的小继承人。一连三条人命,卡捷琳娜的欲望之火让她忘乎了一切道德人伦,她的眼里只有情爱,是过度压抑后带着死亡气息的疯狂追逐与发泄。
卡捷琳娜成为杀人犯后与谢尔盖一同被判流放,但她却未料到悲剧远远没完。谢尔盖之前是因为觊觎东家的财产才攀上她,而现在沦为囚徒的她已失去利用价值,他就变心开始勾搭流放途中别的女人。流放中卡捷琳娜为了争取和谢尔盖走在一起,把身上的财物都拿来讨好押送的军官们,谢尔盖反而对她非常冷淡并抱怨还不如把财物给他,后来故意在卡捷琳娜面前和别人调情,撩拨她的嫉妒让她痛苦。更有甚,谢尔盖和索涅特卡竟合谋找人殴打羞辱她,令人异常怜悯这个求爱而不得的苦女子。卡捷琳娜女性的嫉妒、怨恨膨胀到极端的程度,当遭到谢尔盖和索涅特卡的再次当众戏弄,一再隐忍的卡捷琳娜猛地抓住索涅特卡,跳进黑色的伏尔加河,让波浪滔滔将所有爱与恨尽湮没。
二
《麦克白夫人》描绘了一个女人的毁灭历程,根据这个文学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我们可通过不同时空的三则代表性故事作为映照进行主题学的探讨,分别是《美狄亚》、《麦克白》以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
对卡捷琳娜而言,“既不存在光明与黑暗,也不存在忧愁与欢乐。她什么也不懂,任何人也没爱过,也没爱过自己”。她只是一直受着情欲的驱使,她痴烈狂热的生死爱欲是一出令人错愕的荒唐悲剧。
关于女性因情欲而自我毁灭的故事,早在希腊神话中就有美狄亚的经典原型。美狄亚本是科奇斯岛的公主,为助丈夫伊阿宋盗取金羊毛而不惜背叛父亲杀死兄弟,后来遭遇丈夫背叛,于绝望中她狠心杀死自己的孩子和情敌,对丈夫进行无情报复。当我们读到列斯科夫的《麦克白夫人》时,发觉里面的卡捷琳娜实在就是十九世纪俄罗斯版的美狄亚,同样是为了情人而不惜牺牲家人,也同样不幸遭遇爱人的背叛,最后复仇烈焰燃烧了一切,毁灭了他人更毁灭了自己。不同的是,美狄亚为了报复丈夫伊阿宋,还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亲骨肉,最后伊阿宋也抑郁而亡,可以说美狄亚是充分达到了泄恨目的。而卡捷琳娜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让情敌与自己同归于尽,但那卑鄙的情人并未遭到损害,所以卡捷琳娜报复的程度远没有美狄亚彻底,而这反而会让我们对其更生同情。相比《美狄亚》,《麦克白夫人》大大强化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连其复仇的手段都是隐忍曲折,令读者不自觉地将同情的天平放到了这个遭受情感欺骗误入罪恶深渊的苦命女身上。同时,小说里的谢尔盖是个比伊阿宋更坏十分的家伙,从很大程度上讲,卡捷琳娜的悲剧是他一手造成的,他非但始乱终弃,还不断无情地摧残折磨卡捷琳娜的身心,终致挣扎在生命最后一息的卡捷琳娜的反抗报复,然而这报复却未实施在谢尔盖的身上,这一点不禁令人异常不痛快,而这又恰恰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也正是列斯科夫的高明之处,他在借鉴美狄亚故事原型的基础上,更将故事讲得委婉细致,平静叙述中不乏惊心动魄,呈现了现实主义版的《美狄亚》之欲望与复仇主题。
卡捷琳娜的故事其实更接近美狄亚的原型,所以很奇怪为何列氏没将小说命名为《姆岑斯克县的美狄亚》,而是《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作家也许欲借“麦克白夫人”这个名称意象来强调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的毁灭性,渲染故事的恐怖气氛,凸显整体的悲剧性。《麦克白》中最令人震撼的人物不是麦克白,却是因野心和欲望无限膨胀并走向毁灭的麦克白夫人。小说题名旨在借用这个文学史上独特的悲剧女性形象,为其女主人公同样因欲望不得而走向毁灭的命运埋下铺垫。故事情节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由恐惧占主导,后半部分则是悲凉居多;前半部分是欲望的无限膨胀,后半部分是隐忍的凄怆苦诉;前半部分的卡捷琳娜是邪恶残忍的麦克白夫人,后半部分的她则是绝望复仇的美狄亚。
列斯科夫在《麦克白夫人》的创作中也许是受了《美狄亚》和《麦克白》的双重影响,同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也一定对列氏的创作有过启发。《大雷雨》创作于1859年,《麦克白夫人》创作于1865年,列斯科夫十分认同奥氏关于民族悲剧与戏剧的立场,认为《大雷雨》是反映俄罗斯民族生活和风俗的悲剧典范。《大雷雨》讲述了女主人公——商人儿媳卡捷琳娜的不幸婚姻和爱情,最后走向毁灭的悲剧。列氏的《麦克白夫人》也使用“卡捷琳娜”作为女主人公的名字,是在同奥氏的《大雷雨》作呼应,坚定地表明其民族悲剧的立场。事实证明,《麦克白夫人》在表现平常百姓中激情与欲望、爱情与嫉妒、报复与杀人、死亡与毁灭等悲剧元素方面是十分成功的,比之《大雷雨》中深受宗法制束缚的卡捷琳娜,这里的卡捷琳娜只为盲目情欲驱使又敢爱敢恨的悲哀一生,更令人深怀复杂心情。
在《麦克白夫人》中,列斯科夫借“恐惧”和“怜悯”元素,也充分实现了悲剧的“卡塔西斯”(katharsis)功能。“卡塔西斯”是悲剧术语中常用词语,作宗教术语是指“净化”,作医学术语则为“宣泄”,亚里士多德更倾向于“宣泄”之意,曾在《政治学》第八卷第七章把这个词作为“医疗”的同义词。弥尔顿也认为,“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唤起怜悯和恐惧、或恐怖的力量,它使这些激情在心中得到净化,在阅读或观看这些被逼真地模仿的激情时受到搅动,从而用一种愉悦的方式,将这些激情调节和减少到恰当的程度”。此外,I·A·瑞恰兹在《文学批评原理》中指出,“悲剧的特性是由怜悯和恐惧这两组冲动之间的关系所规定的,悲剧经验中特有的平衡状态也产生于这种关系”。《麦克白夫人》正是通过卡捷琳娜可怖的追求情欲手段,痴傻的盲目爱恋,凄楚的被遗弃与被羞辱,同归于尽的复仇绝命,结合现实主义手法,将故事的恐惧与怜悯因素控制在恰到好处的平衡域,才呈现了一出极其震撼人心的发生在普通女子身上的悲剧,即使这女子是如此平常,她那不平常的悲哀却再一次印证了千百年来相似女子的美丽悲哀!
参考文献:
[ 1 ] 尼·谢·列斯科夫:《麦克白夫人》,李鹤龄译,广西,漓江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 2 ] 克利福德·利奇:《悲剧》,尹鸿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黄燕,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