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采蘋花不自由

2009-12-17 06:22张笑难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含蓄柳宗元诗歌

关键词:柳宗元 诗歌 雅淡 含蓄 精神困境

摘 要: 柳宗元的七绝名篇《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是一首语句雅淡而意味深长的诗歌作品。该诗想象丰富,写景如画;比兴并用,语义双关。风格淡而有味,委婉含蓄,反映了儒家士大夫的精神困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正是春风和暖、江水碧绿、芳草丛生、蘋花盛开的美好日子,柳宗元的朋友曹侍御路过象县,写了首诗寄赠给他,触发起他心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百感交集之下,便回赠了此诗。如果能够和朋友于此时、此地相见,该有多么惬意!然而,囿于迁谪的窘境,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柳宗元这首七绝名篇,以美丽清秀的景象、柔婉蕴藉的意境,来写寂寞哀痛之心、无奈悲怆之感,与他同类体裁诗歌里都是以恶劣荒怪的景象来抒发哀伤情怀迥异。俞陛云说:“此诗独淡荡多姿”,“集中近体皆生峭之笔,不类此诗之含蓄也”①。“春风无限潇湘意”,的确让人感到有无限之意,但究竟是什么“意”,似乎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显得那么迷离朦胧。特别是最后一句“欲采蘋花不自由”,言有尽而意无穷,唤起读者的不尽联想。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我们把这首诗与柳宗元生平遭际结合起来,在获得艺术美感的同时,进一步地了解柳宗元的心灵世界。

先看诗的前两句:“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真是想象丰富,写景如画。

首句勾勒出“轻风徐来,水波不兴”,山清水秀、清静幽美的自然环境,令人神情为之一爽。破额山,象县境内沿柳江边的一座山。碧玉,形容江水清澈明净,宛如流动的碧玉。

次句写诗人想象曹侍御驻足停舟,写诗相寄、遥致问候的动人情景。屈原作《离骚》,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体,故后世称诗人为骚人。李白《古风(其一)》诗曰“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诗中用来指寄诗的曹侍御。“木兰舟”是船的美称,用木兰为舟,取芬芳之意。古人以木兰为美木,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这两句是诗人想象骚人曹侍御经过象县时,乘“木兰舟”漂流在“碧玉流”上,思念起“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贬谪柳州的友人来,却不能前去拜访,所以只能寄诗相赠,聊表寸心的情景。山似破额,水如碧玉,木兰为舟,骚人骋目,好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三、四句:“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比兴并用,语意双关。

三句中“春风”,点明时间,也暗喻曹侍御所寄之诗恰似春风般温暖人心。“潇湘”这个方位词将空间距离骤然拉大,给诗句增添了朦胧幽远的意趣,也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凄美感受。“潇湘意”究竟是何意?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潇湘”是湖南境内二水名,潇水和湘水汇合而成,曾是朝廷流放文人的穷山恶水之地。面对潇湘风景,迁客骚人都将内心的情感诉诸笔端。“今朝灞蘋雁,何夕潇湘月”(贾岛《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归去潇湘蘋,沉吟何足悲”(李白《古风》其四十九),“何时应会面,梦里是潇湘”(方干《赠许牍山人》),“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这“潇湘”一词不断地出现在诗词之中,成为情感的象征,确立了一种幽怨凄美的基调,渲染一种浪漫感伤的氛围,同时成为了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或孤高避世的人格的象征。南朝柳恽的《江南曲》写道:“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潇湘意”是怀念故人之意。楚辞的《湘君》和《湘夫人》中也有“潇湘意”的典故,表达思念对方却望而不见,不能相会的情感。可见“潇湘意”既有迁谪之意,也有怀友之意,还有相思不能相见之意。

四句是倾诉抑郁无奈的心迹和相思不能相见之情。“蘋”,一种多年生水草,叶有长柄,柄端四片小叶成田字形,也叫田字草,开小白花。《古诗十九首》中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里“采蘋花”与“采芙蓉”的意思相同。“采蘋”、“采白蘋”的字眼在唐诗中也经常出现,如陆龟蒙的“为爱江南春,涉江聊采蘋”(《相和歌辞·江南曲》)、 李白的“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蘋”(《渌水曲》)。采蘋花,也是用《湘夫人》中的典故,诗中有采蘋相赠或共同采蘋的意思,实际就是会面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收到曹侍御的诗,感到像春风一样无限的温暖,很想去和曹侍御相见,但由于身处贬谪之境,不能如愿以偿。行动上受束缚,实际上要表达的是政治上的受钳制,“不自由”三字所包含的内容是极深的。

苏轼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②指出了柳诗的特点。“韩柳文章李杜诗”,柳宗元和韩愈齐名,是大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独特而又有巨大影响的诗人。现存诗一百六十三首,数量虽然不多,但无论古体或近体,造诣很深,颇多佳作,不失为中唐诗坛大家。柳宗元的一些诗歌效法陶渊明风格,追求“句雅淡而味深长”③的境界。但柳宗元的诗里,没有陶渊明诗中那种平淡自适、物我浑然的自然观,而是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深深的寂寞。 正如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中揭示柳宗元诗歌的特色所云:“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④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正是这样一首委婉含蓄、淡而有味的作品。

清人沈德潜说柳宗元“愚溪诸咏,处连赛困厄之境,发清逸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⑤。非常准确地指出了柳宗元诗哀中含乐、乐中含哀,酸楚其内、简淡其外的特点。同样是描写友情,柳宗元不同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开门见山(《赠汪伦》);也不同于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无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气(《别董大》);更没有杜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亲密无间。诗中只是说友谊已经成了奢侈品,想采摘些河边的蘋花送给友人都做不到,只好以文言志,作诗述怀,情含景中,意在言外,这里面隐含着内心的多少无奈和不满,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诗人深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传统影响,对情感是一种有节制的表达,当这种情感通过诗句所构成的意象表现出来时,是一种不迫不露的、委婉备致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抒发。

“含蓄”作为艺术美的一种形态,也是深受儒家诗教影响的中国诗人的共同追求。因为诗人面对的是无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万般感受,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全部描绘出来,也不可能把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只有通过对情与景的渲染,造成一种带有背景的情势,使人能从诗人所提供的有限的,却是具有动态情势的情景中,联想到无限丰富、无比动人的世界。柳宗元贬居柳州后,不仅承受着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陷于孤独惶恐之中。在这样的处境中,人是非常渴望友谊和别人的认可的。这也就不难理解这首诗中,朋友寄诗相赠,有探望慰问之意,会使他感到像春风一样的温暖,是那么的激动!

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非常珍视友情,他的心里始终挂念着志同道合的朋友。历史上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谊被传为美谈,他们身处逆境彼此互致书信问候,写诗唱和,相互勉励,可谓诗情和友情的楷模。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现了作者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精神。不知道曹侍御写的诗是什么内容,很可能描绘了潇湘的美好春光和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应该也是含蓄委婉的动人之作,读后让诗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吧?被贬穷乡僻壤,有这些朋友的关怀与挂念,诗人就不会感到孤独无援了吧?

如果说艺术上的雅淡和含蓄表现了柳宗元的意趣,则此诗在意蕴上表现出的压抑和无奈,反映了柳宗元作为儒家士大夫的精神困境。

不是诗人不懂得春风无限的大自然的美丽,也不是没有采摘蘋花的冲动与需要,而是儒家伦理规范与人的感性需要存在激烈的冲突。他始终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肩负的责任。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他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性需要。为什么不能够“仰天大笑出门去”?“明朝散发弄扁舟”?而只能发出这声“欲采蘋花不自由”的感叹与无奈?因为一个深受儒家伦理规范影响的人,言行处事总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因而就不可能是一个随心所欲、畅快淋漓、纵情欢乐的自由主义者。凡事不可能由着性子来,都要从他人、从大局来考虑。他所做的选择,不是出于他个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与决断,而是受制于现实的需要或某种外在的压力。

象县距柳州并不遥远,曹侍御却只能遥驻寄诗,与柳宗元咫尺天涯。这不禁令我们产生疑问:会不会与“侍御”的身份有关?曹侍御不远千里来到象县,应该不是旅游而是公务在身,他很可能是一名监察御史(唐代,侍御史、殿中侍御使、监察御史均可简称为“侍御”),肩负着朝廷赋予的按察州县的使命。作为阔别多年的好友,他恨不得立刻与柳宗元会面长谈。但作为监察御史,碍于各种清规戒律,见面却有诸多不便。“遥”字显然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而是政治上的间隔,是人为的鸿沟。

而柳宗元呢?他当然也恨不能与朋友把酒临风,纵情高歌,但这也只能是奢望而已。柳宗元曾在《冉溪》中写道:“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我们可以看出,他有远大的抱负,也有许国忘身的情怀。但“永贞革新”的失败,成为他政治生活中的一场大悲剧。多年的迁谪生涯,也让他变得谨小慎微。在给朋友的信中,即使向友人表白他也不能不嘱咐“不敢为外人道也”,显得是那么小心翼翼。他领悟到,在现实社会中,传统和习俗的力量大得惊人,任何稍有异于常人的言语行为都有可能招来非议,要学会保存自己的生存技巧,对生活的不合理做出让步。

任何一位想追求理想的人,都必须抑志敛性、谦恭退让,否则,不仅难以达到目标,而且还会在重重阻力和压抑下,将自己的一生葬送掉。所以最后这句“欲采蘋花不自由”,隐藏着诗人多么深的压抑和无奈啊!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否也存在着“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的传统道德与天性自由的冲突呢?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呢?这是此诗带给我们的思考。

“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传远,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⑥这首想象丰富、比兴并用、清幽雅淡、深婉含蓄的七绝,真是淡而有味,淡而多姿,给人以不尽的美感享受。

作者简介:张笑难,文学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①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见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② 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见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22页。

③ 杨万里:《诚斋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2页。

④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二十,《元好问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⑤ 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⑥ 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1页。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柳宗元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2] 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3]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4]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5] 苏仲翔:《李杜诗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责任编辑:赵红玉)

猜你喜欢
含蓄柳宗元诗歌
含蓄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江雪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含蓄
含蓄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
江雪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