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教与学结合心得

2009-12-17 09:57刘卫防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精髓美声唱法意念

摘要:文章从美声唱法的起源,发展及成长为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歌唱发声体系为引子,延述到美声唱法所应掌握的三大因素:台风英姿,强化呼吸,面罩共鸣。笔者以自身地学习体验详加论述。明确了三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规律。在其操作上运用可行的科学的方式使其三肌能巧妙地溶为一体,加之人的意念进行操纵它们来歌唱,行成了美妙之声。

关键词:操作 意念 强化 精髓 渗透 勤思巧练

一 美声唱法的观点要求

我们知道美声唱法诞生的故乡是意大利(17-18世纪),有着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声乐发声训练经验,已经成长为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歌唱发声体系。意大利语“Ballo Canto”即“美妙的声音”来演译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声音通畅柔美而圆润,清晰且嘹亮,具有穿透力。如何获得“美妙的声音”?就涉及到美声唱法的三大原则问题,笔者根具自己的体会概括为:台风英姿(打开喉咙竖管道);强化呼吸(横膈膜的支持);面罩共鸣。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规律。要想获得“美声”之音必需运用意念操控自身体内歌唱发声肌能相互协调,将其三肌能巧妙地溶为一体进行歌唱。

二 怎样操作

(一) 制造美声发声乐器

通过演唱与教学体会归纳九个字“竖管道,凭腰肌,两点通”构成美声发声乐器了。具体来说所谓“竖管道”是指人歌唱时要有正确的站姿——具有最佳士兵方式的姿势。这样会使下巴自然地内收成漏斗状与喉结朝背部下降至最下面,而形成垂直的背脊柱管道感觉(简称“背通道”);“凭腰肌”即吸气时横膈膜扩展开,整个助廓都充满了,背部肌肉绝对地全部参与活动,几乎就像那里也充满了气,就像是所有部分都打开来了,在扩展开横膈膜时发生了一种自动化的机动。当进行歌唱时,尤其是高音时,感到背部非常地拉深挺直,整个臀部肌肉感到是收紧的,成为支持下的支持,保持下半部的力量,在一定情况下双腿肌肉也附加了一定的支持力量。此时的横膈膜始终是扩展,展开,展开。。。。。。;“两点通”是以脊柱为依靠操控额窦肌朝上方与小腹肌朝下方收缩对拉时,带动下肋两侧向外扩展而促使横膈膜推动气息自由地从背部通向眉心正前方处产生面罩共鸣的声音效果(称腹式呼吸方法)。

最关键要记住:竖立管道一定要甩开喉咙,甩开呼吸气管的干扰!

(二)强化呼吸功能进行歌唱

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基诺·贝基(Gino Bechi)说:“我认为歌唱的艺术就是吸气的艺术。”“人在晚上躺在床上,这时的呼吸很自然很均匀,这种呼吸应记住,在歌唱时就要用这种呼吸(即腹式呼吸方法)的感觉进行歌唱”我们知道人的呼吸功能它是一种天性,即有着天然的特性——它是自动化的。可以这样体验一下:捏住鼻子来呼吸此时肺是不能动的,但小腹丹田可以动。人有五叶肺,呼吸时前肺叶拢起来,胸才能放松,背部扩张。如前肺叶扩开的话其实胸部是紧的,这时的气息就不能顺畅,歌唱时是必挤压喉头,整个呼吸僵硬,令气与声脱节!难以达到面罩共鸣,久而久之致使嗓子疲痨生病。歌唱时用的是后肺叶的扩张,背通道的上下对拉开,向前推动横膈膜使得吸气肌与呼气肌的收缩来推动气息歌唱。正如巴拉所述“运用下肋横膈膜式呼吸,气吸得较深一些,使得下肋周围整个扩展开来,使它更多地到背部稍稍挺起,但是他不允许用力把肚子鼓起来或把胸部高高挺起。”这也是贝基先生所强调的“腹式呼吸法”。在教学中发现要求学生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时,大多数学生的意识总是把气吸到胸部,这样气浅而僵,虽然一再强调把气放下,声音的第二支点在两锁骨汇合处下二指位置,尽管这时声音听起来通畅了些,但感觉整个气息的流动还是不自如。相反如要求学生运用“腹式呼吸”,直接就会体会到丹田,横膈膜及两肋的扩张感。这时候还需提醒学生,吸气的此刻并不是胸部下塌的。如强调胸挺拔反而又会僵住,这就要求歌唱时完全将胸打开,背通道畅通,两点通。这样去歌唱气息感觉无穷尽。为了体会更多的把气送到背部,可以坐在椅子上弯腰,或靠在椅背上,全身俯卧在琴凳上,手脚悬空,头部梗住,这时感到用气时腹部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歌唱时的呼吸功能也一样,它来源于最自然的睡觉呼吸,但又高于此。那是因为歌唱时的呼吸远比睡觉时的自然呼吸积极得多,吸气量也大的多。但用这种方法可以体会呼吸的部位,也可以体会到歌唱时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相差不远,只不过更夸张罢了。在实际操作时,运用晚上躺下睡觉的呼吸本能,去寻找额窦肌点与小腹支点气息相通时保持此感觉进行正常的呼吸运转。当进行歌唱时,则用意念操控额窦肌朝上方与小腹肌朝下方对拉收缩阻气,激声,并保持小腹肌支点继续收缩向前(而不是塌下去)促使横膈膜推动气息进行歌唱。

另外需要说的是在歌唱中,在想到声音的同时就要想到呼吸,这时会自发地,自然地吸气,歌唱时会自如地呼出,挺起来并“顶”到头腔共鸣区,歌者会产生一种气息自循环的感觉。气息自由地“从背部通向头腔共鸣区”,并且在此过程中“用吸气的感觉歌唱”能够消除肌肉多余的紧张,自如平稳地带动声音。同时也可使歌唱的管子更加通畅。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淋浴的管道构造,想象淋浴开关即丹田气;通上去的管子即歌唱的后背通道;花洒头即脑袋,而花洒位中的出水孔即如声音的支持点――额窦。我们知道任何自然物质都要遵守它的客观规律,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行动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歌唱的呼吸功能也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其实呼吸靠的是肌肉,呼吸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吸气肌和呼气肌收缩所产生的能量,发声实际上就是肌肉运动,发声练习实际上就是肌肉训练。为了呼吸得到锻炼建议歌者要每天坚持长音与连音的练习。歌唱是要让百分之九十的气息化为声音,让百分之十的声音贴着气走!即“歌唱用的是利息(气息)而不是本钱(嗓子)” !

(三)面罩共鸣

面罩共鸣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精髓。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声乐大师巴拉说:“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即面罩共鸣)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当今最负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也说:“面部声音共鸣部位我感觉就像一个盒子。盒子的范围在眉、眼以上,上牙床以上,两腭的小窦腔内”。(摘自《与帕瓦罗蒂谈歌唱方法》)贝基先生说“歌唱的人要找到面罩共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要获得面罩共鸣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1. 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

我国当代十大音乐家之一,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教授说:“微笑着打开后鼻孔气息通道是通向眉心处产生面罩共鸣的唯一途径。” 微笑是人的本能,利用客观事物去做,尊重客观自然的东西把它加以修饰运用到歌唱发声方法中去,从而获得完美的歌唱声音效果。具体歌唱操作时应感到鼻扩、两颧骨兴奋上提、小舌头积极抬起。用擤鼻涕的感觉擤到鼻后腔通往额窦处。

2.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

要求哼鸣点一定要位置高,即微笑着哼鸣感觉后鼻腔打开直通眉心正上方的额窦处。哼的时候觉得头部有些晕乎乎的感觉,做时可以用闭嘴打哈欠去体会,感觉鼻腔处酸酸的,哼鸣点就在那里,这就是面罩共鸣点。

3.不要张大嘴巴,口形小些便于找到位置;

贝基先生说“唱高音时不但不张大嘴巴,反而有闭嘴的感觉。”(只是感觉并非真闭上)操作时要保持嘴巴自如松弛,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的变化。要求外嘴不要张大,内口要完全打开。就像哈哈大笑时口腔内完全自如打开而外嘴及面部肌肉呈自然上扬放松状态,用哼唱或擤鼻涕的感觉,开始时用较轻的声音唱,就可以得到面罩共鸣。

4.平常要培养用面罩共鸣讲话发声的习惯

总之当歌者掌握了面罩共鸣时,感觉上腭和面颊外有震动和麻木感,且上面也有震动感,感觉声音是从你的头前上方发出的,喉咙和前胸完全放松没感觉,声音全部坐在气上,真正在气息的推动下歌唱。且声音无论大小均有穿透力。

(四)摆脱嘴巴歌唱

简单说摆脱嘴巴歌唱其实也就是让气息流动起来,让“气息带动字、声、情!”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1.微笑——感觉嘴角自然上扬,面颊兴奋上提,鼻子向外扩张;

2.额窦——声音的支点;

3.不要参与语言器官——用深气息支持发声的同时把歌词中的字咬、吐清楚,确切地说是用“意念”去咬字。

4.嘴巴不要太大——自然松弛,内口完全打开。

(五)摆脱换声区的观点

笔者个人理解所谓“换声区”其实是在训练歌唱时在声区转换时没有很好地进行关闭。不论男女如果在中低声区就很好地进行了真假声混合比例的调控,利用科学的发声原理“竖管道,凭腰肌,两点通”在横膈膜的支持推动下气息自然地流动使声音直接进入面罩共鸣,也就不存在于换声区了。这一观点恰恰明确了美声唱法要求的四标准:

1. 歌唱声音位置要统一——声音支点在额窦,歌唱高、中、低声区时要维持声音位置的稳定,不能一前一后,一上一下;

2. 歌唱声音色彩要统一——各声种的歌唱声音要柔和圆润、优美、纯净,无丝毫喉音的干扰;

3. 歌唱声音泛音要统一——声波不能时快时慢,要维持歌唱声音正常泛音的规律;

4. 歌唱音域要宽广——各声种的音域均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

三 灵听与音像资料的渗透

“与其有个好嗓子,不如有双好耳朵!”我个人认为对歌者而言极其重要的环节是耳朵!你要用耳朵去分辨什么声音是正确的,什么声音是不正确的,你的乐感从哪里来?是用耳朵听大量的东西而感受到,音乐的风格从哪来?是要用耳朵来听、从音乐的细微变化中去体会掌握。所以歌者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听力,这对培养艺术修养也很有益!

有了好耳朵我们就要拥有对声音极其敏锐的鉴赏能力(特别要善于辨别自己练唱声音是否正确的鉴赏能力)。因此,在教学或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地按照个人的程度选择一些中外著名歌唱家演唱的不同类型的优秀歌曲音像资料来鉴赏,自然地会从听辨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观察到自己的不足。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和提高声乐演唱与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四 声乐教学全过程要坚持“因人施教”和“灵活应变”的教学方法

(一)“因人施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在教材教法上采用因人而异的方式。对于相同的问题如解决中声区能否用腹式呼吸方法进行发声、练唱,至于进一步采用什么内容及手段来进行教学,那就视其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对待。如有些教材较有成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歌唱呼吸的控制;而有些教材则有利于扩展其音域或统一高、中、低声区的共鸣位置和整个声区的声音音色、声波统一等等。

(二)“灵活应变”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时所运用的教学内容、方法,是否能时刻注意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和体会;并在练唱过程中使学生能尽快获得预期声音效果的教材教法变换而变换。如当学生在练唱的过程中出现了声带闭合不紧,声音空闷,漏气现象时要马上选用“I 、E”母音入手解决。对喉咙紧缩,声音浅窄发白的学生选用母音“O、A”练唱,则容易松开喉咙和声音圆润通畅。

五 坚持“教学相长”和”用心体会”

在教学中首先就必须充分认识声乐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歌唱乐器的特性――很多人认为声乐专业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的独特艺术(因为声乐专业不预先备有完美的声乐乐器)。歌者要想完整地唱好一首歌曲,那他(她)就必须要在歌唱前一瞬间迅速地在自身内制造成一种能供演唱和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声乐乐器(按美声学派的观点:发声机能是使用一种特殊类型的气息控制,结合喉头和它的共鸣腔的特定机能相互协调而产生歌唱声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能尽快地树立正确的美声唱法声乐观念,并在它旨意下在歌者自身体内通过美声唱法发声机能的反复锻炼,并最终能自如地运用正确地发声机能相互协调来发声、歌唱。另外,教师必须要用心去教学,用心体会学生。由于声乐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学习是漫步的、螺旋行走式的。每节课学生都会出现时好时坏不同的歌唱状态,学生的歌唱情绪也会不停的多变。而作为教师这时就应该不急躁,心平气和耐心地引导、示范、讲解,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心和他(她)是相通的,要互相体会感觉促使他们很快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使得学生每节课都有新体会。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声乐的兴趣!

作为声乐教师,一定要有一颗虚心学习勇于创新的心境,要“走出去、引进来”集思广益,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坚持真理有赖于声乐教育者的独立思考,勤思巧练,广为博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自我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探索。只有这样的独立思考和刻苦学习练唱,并熟练掌握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和声乐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才能在声乐教学中富有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述,进行正确地范唱,从而大大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必将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基诺·贝基声乐理论探索》田玉斌《人民音乐-表演艺术》1990年

[2]<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歌唱> 杰罗姆·汉奈斯(美)黄伯春译

[3]<与田浩江谈歌唱>田玉斌 <人民音乐>1997年11期

[4]<斯卡拉>剧院附属歌剧演员进修中心的歌唱教学 (苏)德米特里耶夫

姓名:刘卫防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6.12 籍贯:河南商丘

学历:研究生 职称:讲师 职务:教师 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精髓美声唱法意念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塑造现代学校精神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MIDNIGHT IN TAIPEI
意念修复功法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南梁精神你我他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