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文化新语境

2009-12-17 09:57王叶青李垚颖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承文化

王叶青 李垚颖

摘要:全球性大众文化是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存在的现实土壤而传统民族文化是其冲出西方话语寻求新鲜活力的沃土。笔者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做了一些尝试性地探索和总结,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蕴涵着丰富的设计资源,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新。

关键词:平面设计 文化 传承

一、强势的全球性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由工业革命而产生,“是在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以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大众传媒(以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为主)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都市大众的消费并从中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以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批量生产为特征的一种现代文化形态。”与传统的精英文化做比较,我们就会清晰的发现“精英文化是以人文知识分子为创造、播撒、分享主体的文化,其轴心价值原则指向超越性的生活意义;大众文化则是为都市大众而生产、并以之为消费主体的文化,它的利益轴心在于生产的效益原则与消费的娱乐原则。”大众文化是媚俗的,是通俗易懂的,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它也吸呐精英文化,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但经过复制生产后其品位的追求不再是重要的,注重的是民主,它不分阶层地到处弥漫,它让市民大众的文化偏好得到了尊重和实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机械复制后就变成了人人可购买,可陈列于室内的廉价艺术。可复制、可购买,大众文化打破了传统的阶级和道德观念,一切视觉形象都可以在商业运行中被成批生产。

联合国《1997 年投资报告》:全世界已经有44000 个跨国公司及其280000 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它们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和三分之二的贸易,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和70%的专利和技术转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全球性的机构和公司正操纵着全球经济的发展,20 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全球经济时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中国只用了近乎百年的时间就匆匆走过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80 年代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也快速的融入到全球化的语境中。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带来的是西方的经济霸权和随之而来的文化霸权。在西方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也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西方商业产品正已势不可挡的势头在全球传播,也在中国社会发展壮大,中国大众社会心理与文化心理在商业社会中发生了转型,我们传统的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在全球性大众文化面前显得是多么地曲高和寡。全球性大众文化统帅了我们众多的民众,这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所必然带来的文化状态,我们无法抗拒,马克思就曾预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化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化。在今天,这种“世界文化”从狭义而言实际就是指带有西方霸权的全球性大众文化。那么作为当代文化形态之一的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在全球性大众文化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新语境下,该如何发展呢?

二、对话与交流,传承与演变

全球性大众文化虽然强势,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的它只是一种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浅层的文化混合物,没有历史的纵深,是以大众传媒为依托的一种对时髦和与全球同步的追求。在大街上我们随处可见喝着可口可乐,穿着牛仔裤,染着黄头发的年轻人,可在他们的头脑里又有多少人装着耶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呢?更多的还是从骨子里都渗透着孔孟、老庄。全球性大众文化所讲求的同一性原则其实根本无法消解大众身上那些牢固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积淀的语言、艺术、历史、宗教、饮食习惯、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才是一个民族牢不可破的内核。其实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大众文化的同一性反而会日益刺激大众对各自民族的民族性的追求,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于历史之中的而非无根的浮萍,过去会左右我们的现在,也将预示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对于特定对象的认知都是带有传统的和民族的痕迹的,这是全球性大众文化所无法取代的,不同种族的人依然会对民族文化保有一份亲切感和归属感。所以传统民族文化与全球性大众文化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而是会同时存在并通过对话,相互吸收和融合的。

面对全球性大众文化的来势汹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也经历了从对西方设计语言盲目的马首是瞻到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他们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图案设计中寻求当代设计元素,中西合璧,从而突破了对西方设计文化的简单位移,形成了一种新古典的设计风格,靳埭强、陈幼坚、韩家英等设计师的作品在商业运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得到了中国大众甚至国际的认可,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便是大众文化与传统美学的成功融合。靳埭强以中国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将传统的水墨艺术赋予了新的形式感,在营造“禅”的意境的同时,画面用简洁朴素的视觉图形表现出主题“传承创新,代代长青”、“传承创新,节节高升”、“传承创新,岁岁花开”;陈幼坚、韩家英进一步发展,从更多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设计手法也更加多元化。如陈幼坚设计公司的标志,陈幼坚借鉴了民族传统木版年画图案中“四喜人”的艺术形式,巧妙运用图形共用,创造了“连体娃娃”这一新的视觉形象,主旨便是表现公司的合作精神,整个标志设计精练、儒雅、富有智慧;如韩家英设计的《天涯》杂志的封面,《天涯》是海南省文联主办的一本当代中国的前卫文学期刊。韩家英以汉字作为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的一个结合点,将文字的笔画拆分,糅合现代视觉设计形式,进行了新的图形化创造,不再是传统艺术中讲究规矩方圆,表现谦谦君子般的风度,而是用一种现代的张扬的个性使其在设计中化为一种新的意象符号。在这批优秀设计师的带动下,很多年轻的中国平面设计师也开始走上寻找新的民族视觉表现之路,如柏志威设计的《苏州印象─小桥、流水》系列,设计师用拓片作为图形的填充背景,上弧线象征桥,下弧线象征流水,简洁的图形和单纯的黑白二色却暗含深意,体现出了苏州的主体人居特色和悠久的人文气质。

或许有人认为这些设计师所探询的中西合璧之路,从文化的意义来看是肤浅的,因为它是从传统民族艺术中直接借用成熟的东西与当代大众文化、大众审美取向相融合,这种融合呈现出一种对文化意义消解后的平面化状态,但这正是当代商业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地真切影响。市民大众成为当代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大多数,要求通俗易懂,成为大众自下而上对意识形态所有领域的呐喊。高雅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大众来说存在一种时空与阶级的距离,因此承认人的多样性,解构权威,消解思想深度,打破传统的标准化,倡导自由,以更加民主的态度体悟这个时代市民大众内心深处的向往是当代设计介入当代文化情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正是继现代主义设计之后所产生的后现代设计主张,应该说后现代设计是适应当代大众文化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三、小结

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后会有更新拓展,但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所特有的,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任何‘先进只意味着这先进者适应了今天的时势,绝不意味着它在将来,相比于过去的落后者也一定先进。”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应以传统民族文化为根,在不丧失民族文化的前提下,从大众文化中汲取符合中国当代本土客观条件的营养,以发展新的民族视觉表现形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滕守尧,聂振斌,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王叶青 女 籍贯:浙江杭州1987年 研究方向 平面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李垚颖 女 籍贯:浙江舟山1987年 研究方向 平面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传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