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材教学模式设计

2009-12-17 09:57蔡璞珺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教学模式

摘要: 抓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德育课,开拓思路, 为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德育》教材的内容要求,积极借鉴技工教育世界领先国家德国关于“行为引导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并大胆付诸实践勇于创新,探讨设计出《德育》教材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德育课行为引导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手脑并用,培养了团队精神,学会了人际交往,奠定了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张扬了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德育》教材 教学模式 设计 行为引导 手脑并用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时期具有深远意义的要求。技工院校是对未成年人——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而德育课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针对通用《德育》教材内容要求,探讨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符合中央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教学模式设计——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初探

行为引导教学法,源自德国。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鼓励学生脑手并用,身心合一,积极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集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 它包括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卡片法 、讨论探究法等,其目的在于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积极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媒体片断播放,“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此教学法也是学生人际交往的学习练习过程。

例如《德育》教材第一册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的第三节,内容是学会人际交往,其重点是如何学会人际交往,其难点是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展示人际吸引。此项教学内容可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讨论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卡片法等方法进行授课。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课下预习 ,积极准备 ,这是上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课的前提。

根据本次课授课的篇目要求学生:1、仔细阅读吃透教材;2、图书馆查找资料,搜集一些成功人士,著名人物是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的实例,学习他们交往中的技巧,探讨学生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得失的感受;3、给老师、家长、同学分别拟写节日交流的赠言。预习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合作学习 探讨研究法的运用

设计合作学习、探讨研究法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中培养团队意识。

(1)课前班级学生把教室的桌凳摆成圆桌状四大组;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四大组,各组围坐在自己的圆桌边。

(2)上课后,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任务、教学方法及目的。

(3)屏幕播放胡锦涛总书记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交往会晤等一组画面,感悟国家领袖人际交往的风范及普通劳动者和谐得体的人际交往的场面;再播放本校学生在宿舍、在教室、在球场、在家庭中与人和谐交往以及非和谐交往的另一组画面,营造出围绕主题热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导入语后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回答,并板书。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说展示人际吸引的“第一印象”是人际交往技巧的重中之重?如何处理好常见的人际关系等,要求大家集体合作学习,踊跃探究,完成任务,初步学会人际交往。

(4)各组选出正负组长各1名。以组长报名顺序为依据,优先获取本组学习研讨代表队的冠名,他们分别是老师队、家长队、企业老板队、学生队。

(5)组长领取该代表队的任务书后,再把具体任务分给全组成员。

老师队任务书:

①人际交往的意义、作用。

②列举成功人士人际交往的案例并加以说明。

③扮演学校老师角色与学生交往。

④分别给自己的老师、家长、同学拟写一份节日赠言。

家长队任务: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③列举耳闻目睹的人际交往实例中,突出的交往技巧和不足之处。

④扮演学生家长角色与学生交往。

⑤分别给自己的老师、家长、同学拟写一份节日赠言。

企业老板队任务:

①人际交往中应克服的障碍。

②列举人际交往中由于心理障碍导致交往失败的例证。

③扮演企业老板角色与学生交往。

④分别给自己的老师、家长、同学拟写一份节日赠言。

学生队任务书:

①想一想有的人同你经常见面,却难以成为朋友;而有的人同你只接触两三次,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②常见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③想一想,你和同学关系相处得怎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改进?

④扮演学生角色与老师、家长、企业老板、学生交往。

⑤分别给自己的老师、家长、同学拟写一份节日赠言。

(6)组长用3—5分钟的时间把每项任务,逐人下分;每个人带着任务学习10分钟后,各组再用15分钟的时间统一集体研讨任务书要求;各组任务研讨结束后,开始在全班展示研讨成果,也就是说各代表队要派1—2人上讲台,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解任务题目。(同时也是学生在展示和培养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7)登台展示学习研讨成果步骤和要求:

①鞠躬并有问候语:“大家好。”

②自报家门:“我的学号是X号,叫X名字。”

③我代表XX代表队,展示我们的学习研讨成果。第X问题是……。

④结束语:“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⑤要求学生听众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欢迎和鼓励

(8)每个代表队代表展示完研讨成果后,该队成员可以上台补充发言,对不清楚的问题,各代表队成员可以进行质疑,被提问的代表队有义务回答。

(9)各代表队派一名评价员代表对各队展示研讨学习成果情况进行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研讨展示的亮点,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对薄弱环节,在赞美声中提出希望。对于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以及交往技巧中展示人际吸引的“第一印象”等重难点内容,要重彩浓墨,以补充学生研讨中的不足之处,起到点睛的作用。

(10)各代表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展示研讨成果完毕后,根据发言质量和人数评出理论研讨展示最佳团队,每人加0~1分,入德育课总评成绩,以示鼓励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 ,探讨研究法的运用,就是人际交往的实习过程,使同学们在领会感悟交往技巧的不经意中,凝聚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同时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模拟实操 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人际交往,角色扮演的实操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交往的感觉;抓住人际交往闪亮登场的第一印象;留住人际吸引 。要求老师队、家长队、企业老板队分别出3个代表扮演各队的角色,学生队出12个代表。

1、置景 ①教室当作办公室,门关闭,教师本人和一学生扮演的“教师”坐在桌前,正在批改作业。一学生刚打完球,准备到办公室找老师谈自己近段学习情绪不佳的表现,学生来到了办公室门前……

②教室当作自己的家,门关闭,一学生扮演的“妈妈”正在准备做饭,一学生扮演的“女儿”从学校回到家门口……

③教室当作某企业厂长的办公室,门是敞开的,一学生扮演的“实习生”,被“厂长”叫来谈谈自己的实习感受……

④教室当作集体宿舍,门是虚掩着,两个“学生”正在午休,该室的另一个“学生”,抱着篮球从外面进来……

上述每种置景,每组都有ABC三套角色,要求分别以注重、不在乎、羞怯人际交往登台即兴表演,以突出表演“第一印象” ;既切合实际,又新颖吸引,富有创意。

2、评价 人际交往角色扮演结束后,请各组出评价员对表演进行评价 :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哪些地方在“第一印象”中吸引了你,他运用了什么交往技巧恰到好处?哪些地方通过改进努力会更出色?并评出角色扮演优胜队,每个队员加0~1分,入德育课总评成绩。以此增强集体协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

模拟实操, 角色扮演法的运用,由于教师本人也扮演其中一名“教师”,就增加了师生互动感和真实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表演欲,对达到本课学习交往技巧的目的,很有实际意义。

(三)创意赠言 卡片交流法的运用

创意赠言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沟通,培养爱心,提高交际能力。

它包括三大步,第一步是评赠言,各组成员把课下各自准备的三幅节日赠言拿出来在组内互评,并分别评出不同赠言对象的最佳赠言三幅,抄写在老师发放的彩纸片上。

第二步是贴卡片,将抄写好的赠言卡片张贴在黑板上。

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参观学习优秀赠言展示中,受到启发,得到享受,学会了人际交往的又一种手段——赠言交流。 全班再评出最优秀赠言三幅,命名为该班人际交往中的优秀赠言(各加1分)。

第三步是寄赠言, 这是以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出现的,要求每个同学在写、评赠言的过程中再改写赠言,在节日前后寄给自己的老师、父母、同学或朋友。我将以回复赠言的卡片内容为据作为检测学生人际交往实操的答卷。

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人人动手全班参与,在寄赠言的实操中初步把握交往的技巧,避免了人际交往面对面的紧张等心理障碍,为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四)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略)

行为引导法的教学运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探究与实践中,培养了综合能力;促使教师不断为适应时代要求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博览新知,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创新是任何事物生命不竭的动力,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笔者绌见,抛砖引玉,谨供同仁指教。

参考文献:

[1]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国家劳动保障部出版的《德育》

[3]德国“行为引导教学法”推广资料

(蔡璞珺,郑州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教材精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