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莹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
摘 要:通过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文献资源、服务能力与效果、基础业务等方面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基层图书馆建设的难题,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文中的“基层图书馆”专指县级以下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94-02
1 加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增添了活力,推动了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表明,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是原有单体图书馆的翻牌,不是图书馆之间的松散联盟,而是以体制创新为基础的区域性图书馆融合。”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否实现,而基层政府经济能力的薄弱是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通过馆际间协调合作,在省市——区县——街乡——社区四级图书馆间构建起服务网络,不仅使原有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在不少地区还新建了一批基层图书馆,都成为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在加快基层图书馆数量增长的同时,这些基层图书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共享成员馆的资源、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开通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便利了读者,摆脱了效率低下、读者流失的处境,重新吸引了读者,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使许多的基层图书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图书馆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公共图书馆理念与价值的彰显,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同时,也推动了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很多地区政府开始主导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制定规划、改善设施、拨付专款,从而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由于基层图书馆为地区居民及时、方便地提供科学文化信息,不仅深受读者欢迎,也被地区新闻出版、工会、妇联等部门看好,纷纷将有关图书展示在书架上供读者免费阅读,既节省了购书经费,又丰富了馆藏,实现了社会资源共享。
2合理规划文献资源建设,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有效地缓解了资源不足对基层图书馆的束缚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理论者的永恒话题,是图书馆实践者的永久追求。在信息网络解决了资源共享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是:公共图书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理念和服务方式。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财务关系的前提下,依靠不断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起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协调采购,实行统一编目,建设书目的总数据库,实现联合检索。这样既避免文献资源平行分散、重复设置所造成的浪费,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并能有效地促进地区性的文献联合编目工作。以文献书目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来带动图书馆事业水平的整体发展。
省市级图书馆承担地区文献信息收藏中心职能,区县图书馆根据合理配置,分工收藏的原则,建设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街乡、社区图书馆主要承担图书的流通功能,建立起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基层图书馆实现了小馆藏、大资源、大服务的夙愿,资源共享的成果直接走向了社区,服务了基层群众,使长期制约基层图书馆发展的文献资源匮乏的问题得以解决。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各成员馆的书目数据统一存储,联合检索,书目数据资源共享成为现实。第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各成员馆建立联采统编、文献分藏体系,真正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各成员馆组成更广泛的局域网,共享电子文献资源和咨询服务。第四、读者网上阅览、通借通还,让读者共享所有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3 一卡通服务网络的构建,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的提升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其特有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克服了体制上存在的多种障碍,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卡通服务网络的构建,突破了传统服务理念和方式,打破了图书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标志着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图书馆从“单馆服务、自我发展”转变为“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联合服务、整体发展”,即:每个馆都可以利用整个服务体系,所有图书馆的资源联合起来,为整个服务体系的全部读者服务,这一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服务的局限性,由馆内服务向馆外服务扩张,由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转变,由分散服务向资源共享变革,由一元化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迈进。
在一卡通服务网络的推动下,基层图书馆设施设备得到改善,方便了读者借阅;资源共享丰富了文献信息资源,增强了服务能力;统一业务、规范制度,提升了服务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更让基层图书馆跃入现代化图书馆的行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显著提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实施“一卡通”工程,全面改善了区县级图书馆的网络条件和现代化技术装备,建立了一批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服务质量较高的街乡和社区图书馆,全市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得以提高,吸引了大量读者走进图书馆,流通量迅速增加。2007年办理借书证80万个、接待读者782万人次、书刊流通量865万册,分别是2000年的9倍、8倍和5倍。再如上海图书馆实施“一卡通”以来,读者流通量从2005年的172万人次上升到2007年的202万人次;书刊流通量从2005年的1134万册上升到2007年的1304万册。在一卡通服务网络中,各级成员馆还通过免费办证、网上续借、专家咨询、送书上门、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手段和丰富的读书活动,将文化信息送到百姓的身边,把公益性文化服务延伸到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
4 基础业务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基层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在现代图书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共同影响下,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正朝着社会文献信息中心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载体形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凡是可以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如文字、声、像、实物、图片、数据等)都成为图书馆收藏和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手段,而这其中尤以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最大。知识载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类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新的阅读行为借助阅读机、放映机、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通过人机合作完成阅读。服务方式则从传统以藏为主的管理模式,向更强调资源的开放和有效利用的模式转变;从传统利用本馆的资源为在本馆办证的读者提供服务,向关注整个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基层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得到进一步扩展,从图书借阅扩展到读者咨询;从读者借阅扩展到展览、讲座等读者活动;从馆内借阅扩展到流动借阅,正在由传统单一的图书馆功能向新型多元化服务职能转变,以满足多种社会需求。
2008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国的50家城市图书馆提出了未来发展愿景。各地区的探索实践,让我们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升华,“管理主体上移、网点布局下延、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效益改善”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构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服务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无疑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正确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詹福瑞.中国图书馆事业不平凡的2007[EB/OL].http://www.ccdy.cn,2008-01-20.
[2] 王世伟.城市图书馆发展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 冯守仁.根植沃土[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7.
[4] 卓连营.中国图书馆学会召开“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高层论坛”.中国图书馆学会工作通讯[Z].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