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职能作用

2009-12-17 06:22程青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图书馆

程青峰

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教育职能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阵地,理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新时期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拓展其社会职能,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50-02

1 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以及在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至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初步形成。在“两会”期间,会员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谐社会”。“和谐”成为两会的主题,共话和谐,共谋和谐,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由此看来,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塑造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构建学习化的社会,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因此,在新时期大力开发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至关重要的。

2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正确认识和确立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这是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2.1 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内容包罗万象,读者可以在这里通过阅读来消遣,也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在阅读中逐渐完善自己。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已被世人所共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公民,需要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图书馆应抓住这个历史发展的机遇,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把普及文化科技知识和推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重点任务,为公民各个年龄段直到终身学习提供平台,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打造文化精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2.2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关键

图书馆是实现教育平等的最好场所。在图书馆,所有的读者都可以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文献信息资料的获取是公平的,只要读者有时间,有毅力,能够坚持自己的学习,利用图书馆来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扮演了一个为人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公正,没有其它的不公平的手段来影响人们学习知识。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自己的勤奋程度是成正比的,在图书馆读者会有公正、平等的感觉。

作为向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积极帮助和引导公民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仅仅是一个满足于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受益群体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成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3 图书馆的不断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进步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美好愿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不断进取,是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高度融合。图书馆服务是实现其社会教育职能的根本所在。在新时期,只有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大力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发公民的学习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意志,使人人成为学习之人,社会成为学习化的社会,最终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加强自身建设,服务和谐社会

加强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服务模式单一、文献资源更新速度缓慢等现象。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拓展服务职能,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3.1 抓住机遇,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与其所起的社会作用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来源呈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馆不再是获取信息的惟一渠道。知识更新和深加工对图书馆及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图书馆的转型和馆员的角色转换势在必行。图书馆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抓住发展机遇,明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利用新时期赋予图书馆的新内涵,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实现观念、体制、功能、服务、管理、技术等的创新和超越,使图书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和文化娱乐的中心,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2 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职能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与国际图联标准和西方国家发展状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际图联规定,图书馆图书应达人均3册,我国仅为0.254册;美国2643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波兰和加拿大分别为1093人、9866人,我国则40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西方发达国家人均购书经费达120美元,我国仅为7元。如此大的差距,怎能满足学习社会及终身教育的需求!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及其知识资源都集中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地区的农民,其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更可想而知了。同样,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也很不发达,每年有一千万初中生不能升入高中,有四百万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了12%。许多社会学者呼吁:大多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堪忧的是科学知识贫乏。要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是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任重而道远。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认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成员都来关注和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图书馆投入的力度,完善服务设施,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提升服务职能,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为和谐社会打造优良的文化环境。

3.3 更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范围

和谐社会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图书馆要立足社会、服务全民,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积极引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积蓄能量。对于图书馆来说,馆舍再大,藏书再多,也只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因此,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把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显得尤为重要,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从而满足社会各阶层公民的需求。文化部近年把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在社区、乡镇建立图书流动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全民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3.4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育职能

馆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的全面发展,而馆员是实施服务的使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质、开发信息的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境界和奉献精神。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人性化的读者教育活动,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教育主阵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焕成.终身学习时代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J].图书与情报,2001,(3).

[2] 桑晓东.图书馆教育功能再认识[J].福建科技情报,2004,(3).

[3] 李松楠.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图书馆学刊,2005,(5).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