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进展与前瞻

2009-12-17 06:2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进展网络管理

张 辉

关键词:网络;灰色文献;管理;进展;前瞻

摘 要:网络技术给灰色文献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鉴于灰色文献的重要价值,国际社会对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呈现出国际合作、国家立法、标准统一、深层开发、多向服务和开放存取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48-02

1 网络技术对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相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灰色文献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加简单、内容覆盖范围更广、数据格式更加多样、时效性更强、发布更加自由、发布成本更低,这为丰富网络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但是,计算机网络打破了地域界限,也改变了灰色文献生产、传播的方式,甚至影响到灰色文献的性质,给其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不便。

灰色文献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献资料,网上灰色文献的范围更加难以确定。一方面,网络灰色文献呈现出海数量、多媒体、非规范、跨地理、跨行业、跨语种的趋势,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仅数量大,而且包罗万象。另一方面,灰色文献同其它类型文献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对其价值判断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文献控制的角度看,灰色文献是处于受控边缘的文献形式。信息社会到来会加剧信息的无序状态,灰色文献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中的灰色文献,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失控性,其信息发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即使采取有效措施,也不可能回到传统灰色文献的受控状态。

灰色文献具有较强的专业系统性和本位性,由于担心涉密及考虑专利等因素,其通常发行与交流仅限于本行业与相关行业,对本质、核心的问题涉及较少,透明度低,获取难度大。加之网络的不安全性较大,因而灰色文献生产者在向外界发布、透露时做了更多的保留。

部分大的灰色文献收藏机构往往能够获得灰色文献的版权,并向用户提供一定的使用权。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复制、分发、租赁、存储等目的的使用权限需要重新向文献的版权所有者申请。还有很多灰色文献没有明确的版权说明,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更无从考证版权的真实性及其归属。

2 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灰色文献具有决策服务、信息导向、预测前瞻、反馈调节、效益促进等功能,是当今社会中具有极高信息价值的重要知识载体。面对网络技术对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新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对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首先体现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比如,1992年意大利在罗马举行全国性的灰色文献会议,借此推动本国对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1993年,美国召开了“改善国外灰色文献获取条件”会议,这是因为美国信息技术发达,相对于获取本国灰色文献,得到外国灰色文献比较困难。同年,法国总理办公室研究部成立相关组织,负责收集、描述和出版灰色文献。

国际社会对网络灰色文献的管理采取了合作策略。比如,1982年,根据法国的提议,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赞助下,建立了“欧洲灰色文献信息系统”(SIGLE),负责欧共体范围内的灰色文献书目控制。目前,SIGLE有17个成员单位。SIGLE涉及的文献类型有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预印本、官方出版物、讨论、政策、标准、书目等。又比如,1986年,美日签署《新日美科学技术协定》,明确了两国在科技报告等类型灰色文献的互惠流通机制。1996年,美国UMI公司发展“网络博士论文电子图书馆”计划,参加国有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性的灰色文献研讨会也得以召开。比如,1993年12月,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RAI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一次灰色文献国际会议,参会者来自几十个国家,就灰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特征确定、发展趋势以及灰色文献“白色化”的对策等方面作了研究。

在国际合作的同时,国内合作得到加强。比如,美国对灰色文献虽然采取了分散管理模式,但是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各机构分工配合,联系协调,形成了对灰色文献收集的整体性网络。比如,HP Laboratories收集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及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灰色文献,NASA Jet Propulsion Lab主要收集航天技术、外层空间开发、机器人任务方面的灰色文献,STINET侧重于收集国防研究和基础科学相关的灰色文献,包括生物和医药科学、环境污染与控制、行为和社会科学、专利及其应用等。

大型和著名的文献信息机构的参与是当今社会对灰色文献管理的又一个特色。比如在俄罗斯,许多大型图书馆致力于编辑出版《俄罗斯灰色文献联合目录》,已收集10万多条数据。意大利罗马国家研究院图书馆是一个独立的灰色文献中心,形成了灰色文献收集、整理、传播的完整体系。又比如,日本的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ICST,其前身是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国立国会图书馆、学术情报中心都非常重视灰色文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将灰色文献编制成数据库,完善书目控制,来开展复制、借阅服务。英国国家图书馆是研究灰色文献最活跃的组织,已将灰色文献数据库化,开展联机服务。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教育研究资料中心(ERIC)、国家技术情报局(NTIS)等也都是从事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最重要的组织。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灰色文献数据库,创构多元检索途径,可以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检索渠道获取有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远程查阅,可以提高用户的检索速度。比如,SIGLE数据库有主题检索、报告号检索或发布机构检索、作者检索、文献类型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以主题检索为例,这种检索可以在多个字段进行,如标题、关键词、文摘等。所有的SIGLE记录都可以用3个以上的主题分类号来检索,很容易将检索限制在相关的主题领域内。

3 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灰色文献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资源共享,而标准化与规范化则是灰色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将无法实现对灰色文献大范围、深层次的利用与控制。存在的问题是:对灰色文献的加工、描述、组织、存贮、转换、检索和服务的标准不统一;对元数据的描述、加工处理、转换、检索的标准不统一;对灰色文献的收集、筛选、编目、加工和使用不统一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不同的数据库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使得跨库检索难。现在欧洲各国通过制定一些合作标准,来推动欧洲内部灰色文献的控制管理。比如,在辨识方面的规则有:ISO 5966-Documentation-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ISO 7144- Documentation-Presentation of Dissertations and Assimilated Documets等。在处理规则方面的标准有国际标准报告号码(ISRN)等。

灰色文献的整理和深层次开发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在网络时代,灰色文献的整序、编辑工作,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开发利用的保障。其一,灰色文献的出版形式、载体形态的多样化、无序化决定了对它整序的必要性。其二,编目的多样化可以弱化网络灰色文献的隐蔽性,提高其可见度。其三,通过对灰色文献的整序与深加工,可以产生新的知识。现有网络灰色文献的开发深度仅停留在可以提供详细的书目信息、全文以及灰色信息生产者层面上,所提供的服务也是与此相关的服务,如全文的检索与传递服务、提供书目信息的电子邮件订阅服务等,这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目前在灰色文献深层次服务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尝试。比如,OpCit项目开发的Citbase Search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更是一个分析工具,可以对灰色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的统计分析。另外,网络灰色文献的内容分析也是一个深层开发的方向,可以为用户确定某领域当前最新研究热点,预测领域发展态势。

网络灰色文献服务的方式将得到拓展和丰富。其一,检索服务。比如ArXiv不但提供了作者、题名、文摘、注释、期刊参考、报告号等多个常见的检索入口,还提供有“Form interface”和“Catchup”,分别可以快速检索某主题某月和某天收集的全部论文。其二,全文传递服务。灰色文献全文传递服务以英国的BLDSC最为成熟,方便、快捷、安全,质量高。BLDSC还提供灰色文献增值服务,如同一文章的多种版本形式、特别质量或彩色复印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缩微形式等。其三,目录索引服务。第一,机构目录。提供灰色文献生产机构的名称、地址、网址等信息。第二,文章目录。提供灰色文献作者、题目、来源、文摘、网址等书目信息。其四,动态报道。比如,Grey Net以日程表的形式依次报道各专业图书馆协会、IFLA、美国图书馆协会等图书情报领域的会议动态。此外,还有灰色文献电子邮件订阅服务、数字统计服务等。

为了解除版权对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制约,国际社会正在探索诸多办法。其中,开放存取被认为是可行路径之一。所谓开放存取就是在版权制度框架内,版权人通过放弃或让渡部分版权,赋予用户较大的利用版权资源的权利。灰色文献开放存取的主要载体是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和学科/主题知识库。截止2006年11月,全世界共有54个国家建立了770个开放存取知识库。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202家)、英国(82家)、德国(68家)、巴西(46家)和澳大利亚(30家),我国的开放存取知识库有8家。现在已经有多种支持知识库开放存取的协议,比较著名的有:就文字、图片、美术、音乐等开放内容的许可证来讲,有创作共用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CCL)、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的Creative Archive许可协议、EFF开放音频许可协议(EFF Open Audio License)、Ethymonics自由音乐许可协议(Ethymonics Free Music License)、开放出版许可协议(Open Publication License)、开放内容许可协议(Open Content License)等。其中,CCL目前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对“著作权束”进行分解之后,由著作权人选择保留部分权利,而将另外的权利进行让渡,这些权利相互组合就形成内容不同的许可证。CCL包括“署名”、“非派生作品”、“非商业用途”和“相同方式共享”等4种基本权利,能组合成11种许可协议。在CCL2.5版本中,共提供6种许可协议。

参考文献:

[1] 董明强,李广德,吴奇才.谈网络灰色文献“白色化”[J].情报杂志,2004,(6).

[2] 王淑群.灰色文献开发和利用的障碍与措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

[3] 刘海航,黄碧云,张畅.欧洲灰色文献系统[J].图书馆杂志,2003,(3).

[4] 莫泽瑞.网上灰色文献及其收集利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5] 徐刘靖,刘细文.国外网络灰色文献开发利用模式及服务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1).

猜你喜欢
进展网络管理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