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知识库视角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探讨

2009-12-17 06:22赵水森王爱品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库

赵水森 王爱品

关键词:知识库;知识转移;图书馆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模式

摘 要:知识转移的宗旨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价值,促进知识的共享。网络知识库的构建与知识转移的目标宗旨是一致的。知识转移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过程,可以通过转移将知识提供方与利用方有机结合起来。从知识转移与知识库的相关性切入,本文从网络知识库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层面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新模式:表现层、应用层以及元数据层的三种知识转移模式。最后,基于网络知识库视角对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102-02

1 知识转移与知识库的相关性

1.1 知识转移

1977年,Teece首次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积累起大量跨国界应用的知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知识转移通常被界定为知识在不同层次的对象间流动的过程,指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从而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含义有三:(1)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拥有者(知识源)到接受者的传播过程;(2)知识转移活动是在特定情境或环境中发生的;(3)知识转移有着特定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使知识拥有者的知识成为知识接受者的知识,是缩小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促进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共同发展。知识转移在知识的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中介角色。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知识的存储基地,它与知识转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图书馆知识转移, 就是指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图书馆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选择、整合、存储、输出等工作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把读者所需要的图书馆知识转移一部分给读者, 以提高读者获取、共享和创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能力的过程。

1.2 知识库

关于知识库(Knowledge database)的定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在企业界,描述企业工序,管理各种生产资料的系统,被称为知识库;在计算机界,一个大的资料集合,含有源程序代码、帮助文件、FAQ等等,利于程序员自己学习和长进的系统,被称为知识库;在机械行业,把优选系统称为知识库。知识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用科学方法把客观知识元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专门提供知识服务的人工集合,我们称其为知识库。以知识集合形成的物理结构为依据,我们可以把知识库划分为网络数字型与非网络数字型两种。非网络数字型即以印刷品为主的文本性知识集合,而网络数字型则指计算机或网络中存贮的各种知识数据库。

互联网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图书馆也从提供文献载体与类型转向提供知识专题—以知识专题去组织文献类型、信息载体,将庞杂、无序、分散的信息搜集、整理、加工成可利用的、简练的、有序的知识单元,实现网络知识的转移。在国外,20世纪90年代,为了促进科研成果在互联网上的自由传播,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的推动下,开放存取运动开始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出版技术的完善,在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3个分支,即开放存取期刊、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知识库。在国内,2000年4月,为了将因特网中相关重点学科的最优秀的网络资源提供给读者,帮助高校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九五”建设中启动了“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项目。图书馆界,一些图书馆也立足于自身特点,在巨大的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发挥馆员在长期的参考咨询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通过FAQ(常见问题集)、E-mail(电子邮件)咨询、reahime reference(实时咨询)等,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同时积累各种问答资料,并形成了参考咨询服务知识库。虽然学科知识库、机构知识库、网络资源导航库以及参考咨询服务知识库对资源的整理都各有侧重,但它们都是在网络背景下为了知识的有效转移与服务而建立的网络知识库,通过有组织地进行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工作,它们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读者时间,满足了读者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1.3 知识转移与知识库的相关性

通过对知识转移与知识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知识转移与知识库建设的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知识库为知识转移提供了资源保障,知识转移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过程,将知识资源的提供方和利用方最终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对知识提供方拥有资源与知识利用方资源需求的了解可以促进知识库更好的建设。

2 网络知识库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转移

2.1 表现层知识转移

表现层知识转移主要是基于信息源层面上的知识转移。信息源主要是信息的来源,也就是信息系统的地址等信息,通常以链接的形式表现,因此表现层的信息资源整合就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以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的链接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知识地图”。这些被录用的链接资源,都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而来的,而且往往采用人工选择的方式,它们在形式或内容上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将这些信息源按照一定逻辑主线串接起来,就形成了新的有序化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地图是知识目录的总览,是用于定位知识的知识管理设施,能将散落的知识汇整起来,予以有效的管理与维护,让人们能够充分地存取、分享、再使用。它包括通过知识资源调查所获取的知识资源目录和目录内各款目之间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想促进知识转移的快速有效进行,一定要对知识资源有一个有效的组织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能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知识地图不仅具有导航图的功能,还有揭示隐性知识以及知识与其它因素之间关系的功能。图书馆对其资源的整理、分类、标引和检索所构建的资源导航类网页就是其所拥有资源的知识地图,它便于人们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表现层面的知识转移实际是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但不涉及资源的内容、结构,不能解决异构、交叉所带来的使用上的问题。

2.2 应用层面的知识转移

应用层图书馆知识转移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其易用性而进行的。通过采用一些信息技术实现用户在统一化的界面中,对各个异构的知识内容进行“一站式”的检索与利用,大大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各个信息系统在统一的界面下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共同构筑了新的信息资源体系,而且有的新信息资源体系还对从各个信息系统返回的检索结果进行统一组织或者优化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用户对不同资源系统的透明访问,解决了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资源内容交叉、互不关联、各自孤立等问题。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CCC)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基于应用层面上知识转移服务,它把各类馆藏信息(印刷型、电子型)和不同深度的文献(文摘类、全文类)整合为一体,通过访问CCC,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期刊的馆藏收录、电子收录信息,只要有授权,还可以直接链接电子全文。但基于应用层面的知识转移其实并未改变信息资源对象的底层元数据,而只是将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异构性暂时隐藏起来,并没有消除。

2.3 元数据层知识转移

元数据层知识转移是从信息资源组织的源头着眼,对信息资源进行比较彻底的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转移方式。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信息资源的单元及其集合进行规范描述而形成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处理的基础。信息系统除了包括信息资源对象本身以外,还包括描述信息资源对象的元数据。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对信息资源对象本身的检索与利用,是通过首先获取描述它的元数据实现的。一个元数据标准包含若干元素,每个元素都有着特定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不同的元数据标准,往往包含了不同数量的元素,对相同的元素名也采用了不同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结构的定义,由此产生了互异的元数据格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science china)”是国内在资源整合方面的成功范例。它在元数据层把自建的现期目次库、学科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库进行了全面集成,并采用基于openurl的开放链接技术构建了“扩展服务”中间层,与第三方的书目数据库、文摘类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整合,不仅形成了“目次一摘要一全文一引文”的完整知识服务链,而且内嵌馆际互借、原文传递、参考咨询、网络资源扩展查询和个性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被认为可以发展成为中国的“web of Knowledge”。

3 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效益的因素分析

图书馆通过构建网络知识库群将用户与知识资源连接起来,具有帮助用户搜寻、获取知识的功能。这种功能并不局限于任何物理地点和具体的资源,完全以整个社会信息环境为基础,按照用户需要灵活地连接、组织。知识转移是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从而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传播知识为已任,在进行知识转移活动的过程中,国家对图书馆的投入和图书馆服务社会所创造的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国家对图书馆的投入,可以通过图书馆服务获得效益,对图书馆人、财、物的投入与服务效益的产出是客观的、可以定量计算的,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却不如生产性和营利性的部门那样显而易见。一般来讲,投入经费大,藏书多,队伍精,设备良,产出也就大,取得效益就好,但并不一定成正比。影响网络知识库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转移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图书馆知识获取能力

网络知识库视角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包括本馆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大量的是网络上的可检索和共享到的其他服务器上的知识信息资源。对于用户来说,存在并不等于唾手可得。网络信息资源又多又杂,加上信息流量的增加和流速的加快,查检十分困难。网络知识库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效益直接受图书馆在网络上获取知识信息资源能力的影响,即知识获取能力应成为评价指标之一。

3.2 图书馆知识组织能力

知识组织是指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知识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由于网络知识信息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无序性、分散性以及随机性,网络知识库视角下的知识转移应该善于将网络上各种分散的知识信息收集起来,加以分类和鉴别,使大量随机无序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传递的信息,从而使用户和网络之间架起一座获取信息的桥梁。图书馆应参与搜索、评价、选择网络知识资源,将它们组织后作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并予以揭示,方便用户通过网络获取和利用。

3.3 图书馆知识加工能力

网络信息资源要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必须经过图书馆的技术加工。因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程度越深,其利用价值越高,以信息加工整序著称的图书馆理应承担对网络资源的加工整序任务。未来21世纪的图书馆员应该是具有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其服务重点应放在网络知识的深层次加工之上,充分利用网络检索的特点,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善于将网上各种分散的信息收集并加以分类、鉴别和深加工,形成“综述”、“述评”、“研究报告”之类的知识产品,并通过网络方便用户的存取和利用。知识加工能力也是衡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3.4 图书馆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是指对已掌握积累的知识经验通过科学的融合、重组和调遣等思维加工产生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对知识过程提出了很多模型,但核心内容为:知识过程是指知识生产过程、知识分享过程、知识应用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知识创新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常常是知识生产、分享和应用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管理过程和知识过程形成了图书馆知识供应链,即外部知识资源—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内化—知识外化—知识传播。图书馆通过对管理、服务、传播等方面进行知识创新最终可提升知识转移的效率与水平。

3.5 图书馆知识转移效率

人们通常所说的效率是指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比。知识转移的效率可以定义为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所转移知识量与转移这些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之比,即知识转移的效果与转移知识所花费时间之比。知识转移所涉及的要素主要有两类,即参与知识转移的主体和所转移的知识。知识转移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所转移知识的难易,还取决于知识接收者的接收能力以及知识源所有者的传播能力。作为知识转移的主导体,图书馆应该利用各种手段使知识便于转移,如建立知识转移的激励与评估体系、构建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文化氛围来指导和推动知识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谭大鹏,霍国庆等.知识转移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2).

[2] 陈立红.关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5).

[3] 曹锦丹.多视角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134.

[4] 徐以鸿,朱涛.信息开放获取新平台——机构知识库[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

[5] 付玉生.论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作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0).

[6] 《动物学杂志》编辑部.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Science China)—便捷、功能全面的文献检索工具[J].动物学杂志,2004,(3).

[7] 亦农.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J].图书情报工作,2005,(7).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知识库
编辑精选APP
我国机构知识库内容质量服务探讨
面向服务的专业知识库平台建设与应用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知识转移方式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
基于Lucene搜索引擎的研究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