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检察官的酸甜苦辣

2009-12-16 03:47刘梦羽
中国报道 2009年11期
关键词:西山区钟某侦查监督

刘梦羽

对于从事法律监督的检察官们来说,“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实践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她走路风风火火,步伐快得别人几乎小跑才能跟上;她说话铿锵有力,语速快得让听她说话的人总感觉自己慢半拍;她待人亲切谦和,洒满笑容的眉宇间常常透出一股浩然正气:她办案谨慎细致,心思细密得让每一个同她打交道的人印象深刻。

今年43岁的杨竹芳,1988年从云南省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她在这里工作了21年,其中,在侦查监督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19个年头。

2008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员发出向杨竹芳等同志学习的通知。这是基层检察官杨竹芳人生中最荣耀的一刻。

基层无小案

杨竹芳是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的副科长,也是该院从事侦查监督工作时间最长的检察官。多年扎实的基层工作,使她身上同时具备了优秀的法律素养、丰富的办案经验和高超的办案水平。这让不少年轻同志心服口服,因此,他们送给杨竹芳一个外号——办理疑难案件的“老中医”。

但面对媒体,杨竹芳并不讳言她第一次承办案件时的紧张心情和差点犯下的错误。

21年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杨竹芳接到一个“麻醉抢劫”的案子。她根据在学校里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卷宗进行了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非常清楚,即将安眠药放进被害人的水杯里致使被害人昏睡并实施抢劫,也有证据证明嫌疑人作案前从药店购买了安眠药。所以,她提出了批准逮捕的意见。

但是,批捕科的老科长王嘉喜审查之后发现,案子的一个关键证据,即放安眠药的水杯没有找到,该案的证据锁链不完整,依法不应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他语重心长地对杨竹芳说:“你还年轻,接手第一个案子没有经验。如果在批捕意见书上一签字,你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你永远体会不到嫌疑人在看守所里度日如年的滋味。而且,接下来公安机关还要搜集一些证据,一旦证实这件案子错批了,不仅我们检察院要赔偿,而目也会给你的职业生涯留下阴影。”

这件事情对杨竹芳的触动很大,使她的内心奠定了今后一直恪守的执法理念。“每一个案子都不是小案子。具体到一个案件,对承办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当事人及其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每次接到案子,我都告诫自己要像第一次办案那样,从程序、事实到证据,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检查每一个环节。”杨竹芳对记者说。

“批捕工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不得半点懈怠。任务紧、工作压力大,时间长了人容易麻痹。而杨竹芳同志虽然干了19年侦查监督工作,但她心中的弦始终绷得很紧。”西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景迎宾说。

2004年,昆明市的区划调整后,西山区人民检察院的辖区范围扩大,“人少案多”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处在检察院第一道关口的侦查监督科尤为突出。为了在法律规定的7天时限内办完案件,检察官们有时一天要处理十几个案子,跑五六个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科长王霞告诉记者,“卷宗多得要用小行李箱拖着走”。

在云南省的基层检察院中,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人均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数量出了名的“多”,最多时每年人均办案数达到190件,杨竹芳达到了248件,个人办案数居全科第一。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杨竹芳和她的同事们仍坚持“每人每案必讯问”,一直保持着“四无”纪录,即无错案、无超时限案、无违法违纪案、无被举报或投诉。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侠胆铁面人

在学校的时候,杨竹芳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每次看到公审公判大会罪犯被绳之以法她都非常激动。时隔20多年,杨竹芳还清楚地记得,她工作后第一次去看守所,是和老科长去办一个抢劫的案子。当时西山区看守所的条件很差,提讯室的环境很简陋。中间没有铁栏杆,检察官要直接面对面地讯问犯罪嫌疑人。第一眼看到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杨竹芳有些害怕,但她尽快调整了状态,按照之前所列的提纲耐心细致地讯问,每问到一些关键的地方,再由科长补充。

在21年的检察生涯中,杨竹芳已经记不清接过多少个谩骂的电话,也有罪犯威胁出狱后要找她算账的,但她从来都没有退缩。除了批准逮捕,杨竹芳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对侦查机关进行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虽然大家都明白“配合容易监督难”,但杨竹芳对侦查机关的监督同样做到了铁面无私。

2003年7月的一天,一对夫妇向侦查监督科反映:不服公安机关对猥亵其4岁女儿的王某仅作出15天治安拘留的处罚。凭多年的职业敏感性和高度责任心,杨竹芳和王霞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她们反复复查相关书证、物证和犯罪嫌疑人的多份笔录,仔细分析揣摩案情,后向公安机关发出了“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接到通知书后三天内作出了立案决定,并将该案移送西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最后,王某因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当时,受害人的家长激动地说:“感谢检察官们,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

对案情的准确把握,来自于杨竹芳对法律业务的精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论是杨竹芳的同事,还是和杨竹芳共事过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对她耐心细致、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交口称赞。

2005年进入西山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张磊说,他最佩服杨竹芳的就是她对自己办过的案子都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张磊碰到一个犯罪嫌疑人涉嫌运输制毒物品(黄麻碱)的案子,拿不准就去请教杨竹芳,她马上想到自己办过的一个案子,并拿出相关材料和张磊一起分析。“因为对此行为法无明文规定,最后这个案子作出了不予批捕的决定。但并不是到此了结,杨老师帮我请示了科长,会同公安机关,对这一类问题的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疑惑进行深度探讨,最后统一了认识,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单纯地运输制毒物品的行为还不能以犯罪来论处。这样一来公安机关以后对此类案件的取证工作给予了一定指导。”

西山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唐云捷与杨竹芳认识已有10年,他对记者说,杨竹芳有一个特别的工作习惯:“有时候,案子笔录非常多,如果时间紧,有的检察官会直接听我们讲一些情况。但是,杨竹芳每次都要我事先把笔录准备好,就算数量再多,她也要亲自看完才发表意见,并和我们进行讨论。”

柔肠化冰雪

杨竹芳是西山区检察院审查批捕阶段专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负责人,是一位对未成年人充满司法人文关怀的女检察官。

2008年10月份,杨竹芳提前介入一起案件,15岁少年钟某故意杀死继母的女儿并多次奸尸。面对冷漠、麻木的钟某和惨不忍睹的现场,杨竹芳和同事们震惊不已。

为了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真实想法,矫正他的心理,杨竹芳做了很多工作。钟某央求杨竹芳跟管教人员说情,让自己在看守所练习吹奏葫芦丝。杨竹芳经过与相关人员多次沟通,为钟某争取了每天3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通过谈心、沟通,钟某对杨竹芳产生了很深的信任,他说自己每天都给父亲写信,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回过信。他很崇拜父亲,也很爱父亲,希望父亲能原谅他。杨竹芳觉得,这个孩子的人性没有泯灭,当场答应了他的要求。从小父母离异的钟某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哭着说:“我很久没有叫过妈妈了,我能不能叫你一声妈妈?”杨竹芳点点头。他哭着叫了一声“检察官妈妈”。杨竹芳的眼睛湿润了。

办案时秉公执法的检察官们,一样是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

王霞和杨竹芳有着20年的交情、在一个科共事了13年,很少看到杨竹芳流泪。但是,2008年5月,杨竹芳的丈夫遭遇车祸双腿粉碎性骨折,杨竹芳的情绪一度低沉。有一次,在办公室里,杨竹芳接完一个电话之后就哭了,王霞立即关切地询问。原来,杨竹芳丈夫的手术不成功,要进行第二次手术。那段时间是杨竹芳最难熬的,她每天晚上下班后都要跑医院。丈夫出院后,她每天6点起床帮丈夫处理大小便,承担所有家务,丈夫因为病痛的折磨也会把脾气撒在她身上。但杨竹芳是坚强和乐观的,她很快调整好了状态,对同事们说:“你们说的对,开心要面对,不开心也要面对。我为什么不开心地面对呢?况且,还有你们在我身边。”杨竹芳说,每当感到痛苦的时候,就会想起西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谭虹,她面临丈夫突然去世的残酷打击,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把悲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5天之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因为身处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关爱的集体,也因为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才有了杨竹芳,这样一个在基层检察院19年坚守一个岗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检察官。

而在華夏大地上,无数和杨竹芳一样的检察官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民检察官的职业操守,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他们来说,“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实现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猜你喜欢
西山区钟某侦查监督
抗疫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为例
“我身边的科学家”科幻绘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友情代驾出事故,责任谁承担?
西山区档案局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三期)通过验收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党支部举办侦查监督实务讲堂
西山区近五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践行反家暴,一直在行动!(二)
侦查监督制度改革新论
提供盗窃目标也犯罪
侦查监督概念探析